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罗贯中却只写魏蜀吴,被抹去的是哪国?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被抹去的燕国,之前曾被称为东国。东国只是个简称,它的全称有两个,一个叫辽东国,一个叫海东国,是公孙家族的地盘,但被司马家族第一人司马懿所灭,后来的汉、魏吴、成为了司马家族的统一的一部分。

    燕国

    从事实割据来说,这个东国却是三国中最早的。公元190年,公孙度一成为辽东太守,就有了裂土为王的野心。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记载,在189年有十八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其中就有魏国的奠基人典军校尉曹操(十八镇)、吴国的创始人长沙太守孙坚(十六镇),也有汉(蜀)国开国皇帝刘备哦。不过,刘备可不是一方诸侯,而是依附于十四镇的北平太守公孙瓒。公孙瓒跟公孙度不像袁绍和袁术,这两公孙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公孙瓒讨伐董卓,而公孙度则依附董卓。公孙度依附董卓是历史事实,但公孙瓒并没有打董卓、孙坚、刘备更没有。最早打董卓的是曹操,的确是在189年。190年十路诸侯伐董,发起者不是曹操而是东郡太守桥瑁,曹操那不是校尉而是奋武将军,十路诸侯的盟主的确是袁绍。

    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兴奋武将军。

    罗贯中

    公孙度割据最早,面积最小。

    公孙瓒没打董卓,公孙度更没有打董卓,不仅没有打,公孙度的辽东太守就是得益于董老二董卓。190年在董卓心腹中郎将徐荣的保举下,公孙度成为了辽东太守。徐荣为什么要保举他呢?因为徐荣的老乡和铁哥们就是公孙度。这公孙度干一上任就野心勃勃,这年有十路诸侯都在说董卓的事儿。虽然他们各怀鬼胎,但对董卓而言也是有点亚历山大,在这种情况你猜公孙度会怎么样呢?公孙度并没有要讨董卓欢心,为董卓“平叛”而想着如何趁着中原兵争而扩大自治权,早日称王称霸。那时曹丕才3岁,公孙度成为割据最早的诸侯,最早的却不是最好的,反而是最糟的。公孙度及后来的公孙康、公孙渊是四国中面积最小的,并且从没有称帝。

    燕国的级别最低,从未称帝。

    公元220年,汉献帝被迫将皇位献给了自己的姐夫魏王二代,曹吉利(曹操)的次子曹丕由魏王升级为魏皇帝,那一年曹丕才33岁。第二年,小曹操11岁的汉中王刘备,他这个汉中王变成了大汉(蜀)皇帝,这一年刘玄德已是花甲之年了。八年之后,也就是229年,魏国的异姓王吴王孙权,他这个王爷也分庭抗礼、自立门户成为了未来的吴大帝。而之前的东国后来的燕国,要么是和孙仲谋一样接受魏国的册封,要么是后来还接受吴大帝的册封。不过东国(燕国)的级别太低了,公孙康只是永宁乡侯,他的儿子公孙康是襄平侯,公孙康的弟弟公孙恭平郭侯,后来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夺了公孙恭的侯位。公孙渊很有理想,他也想做异姓王,就向孙权称臣,当皇帝才四年的孙权册封公孙渊为燕王。孙仲谋的谋略是南北夹击魏国,可公孙渊知道这样是作死,但他又贪图吴国的封赏,拿了人家的封赏,把人家的使者给砍了,给魏国送了一份大礼。魏国很开心,将公孙渊升(降)为乐浪公。可公孙渊还是想摆脱魏国称王称霸,237年,公孙渊自立为燕王。

    燕国存在的时间最短,也就一年。

    尽管燕国(东国)割据最早,也把周边小国打的服服帖帖,但燕国最多像魏国的特别行政区。237年,当公孙渊公开称王前跟魏国闹僵了,毌(guan)丘俭带兵去了,公孙渊还把毌将军给打了回去。这样公孙渊很膨胀,一方面继续向吴国称臣,一方面又联合少数民族政权,向南蚕食,还有一方面就是直接称王——燕王。司马懿出马了,公孙渊和他的燕国就被很快就成为了历史。

    燕国面积最小,实力最弱,级别最低,存在最短,不仅罗贯中不承认它,就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不承认它。如果真的较真,那么以当代地图来衡量的话,三国怎么可能是三国呢?怎么着也得十来个国吧。谭其骧等历史专家的地图集都是这么绘制的。

    单字解释: 东 汉 末 年 是 四 国 鼎 立 为 何 罗 贯 中 却 只 写 魏 蜀 吴 被 抹 去 的 是 哪 国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