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魏延被杀前,大喊四个字,被世人讥笑上千年,如今却成为口头禅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公元234年,蜀汉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差一点动摇了蜀汉的根基。这件事就是蜀国的第一大将和长史杨仪的内讧,最后的结果是魏延落败,被马岱从背后斩杀。魏延在被马岱杀死前,大喊了四个字,被世人讥笑上千年,现如今成为年轻人的口头禅,这四个字是什么呢?

    这件事从诸葛亮临终前托付后事说起,他将平生所著二十四篇兵书和诸葛连弩制造之法传给姜维,将蜀军暂时交由长史杨仪指挥,给了杨仪一个锦囊,并对杨仪断言:“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时,汝与临阵方开此囊,那时自有斩魏延之人。”诸葛亮逐一安排好后事之后,身体便一日不如一日,看见他的将星摇摇欲坠,便知命不久矣。不久,诸葛亮病逝。

    诸葛亮死后,杨仪派费祎前往魏延大帐,传达让魏延断后的军令。魏延和关羽的性格一样,非常高傲,整个蜀国只对诸葛亮敬畏,对其他人都不服,更加不会听他的死对头杨仪的军令。魏延于是拒绝执行杨仪的断后军令,费祎看见情形不对,于是忽悠了魏延一句之后,便溜走了。

    魏延反应过来后,带着本部人马向益州方向撤退,沿途烧毁栈道,阻止杨仪的大军入川。期间,魏延的杨仪分别派使者向远在成都的后主刘禅上书,都声称对方谋反,自己是功臣。然而由于魏延的人缘不好,满朝文武大臣都说魏延的坏话,认为杨仪虽然有一些恃才傲物,但不会谋反,魏延有反骨,很可能谋反。

    杨仪派出大将何平(王平)走小路,赶到魏延前面,拦住魏延大军。何平在两军阵前,对魏延的士兵说道:你们都是川人,丞相诸葛亮待你们不薄,千万不要跟着魏延作乱。魏延的军队听了后,便四散奔逃,魏延喝止不住。最后,魏延的部众只剩下马岱的三百亲兵,其他的都跑了。魏延和马岱商议,想要投奔魏国,但是马岱却诱导魏延夺取益州,成就霸业。魏延于是带着马岱攻打南郑。杨仪远远看见魏延带兵来攻,于是拆开诸葛亮临终前留下的锦囊,得知妙计。他于是在两军阵前,故意激怒魏延,让其连叫三声“谁敢杀我”,如果魏延敢叫,便是真丈夫,他愿意拱手将城池让给魏延。

    魏延听了之后,大笑不已,并说出大话:“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也没问题。”然而,在魏延第一声“谁敢杀我”还没完毕时,魏延身后的马岱手起刀落,将魏延的首级斩于马下。

    原来诸葛亮在临终前,早已安排好一切,将马岱派到魏延身边当卧底,在杨仪激怒魏延说出暗号后,将其斩首。马岱成功完成了任务,成为杨仪的亲信,而一代大将魏延在内讧中死去。

    强中更有强中手,魏延虽然是蜀国当时最厉害的猛将,但是却被诸葛亮遗计斩杀,由马岱执行。魏延做梦都没想到跟在自己身边的小弟马岱竟然是诸葛亮安排的,就是为了一步步引诱他走入深渊,最后再一击必中,将其斩首。

    魏延被杀前说的“谁敢杀我”这四个字,被世人讥笑上千年了,现在这四个字却成为年轻人玩游戏时的口头禅了。年轻人玩游戏时,有两种情况会说“谁敢杀我”这句口头禅,第一种情况是自己太厉害了,得意忘形之下脱口而出,第二种情况是碰到比自己厉害的角色,在即将被杀前,便会怒吼“谁敢杀我”,壮大自己的声势,但是这两种情况的结果却是注定了的,下一秒便会被秒杀。其他人看后,哈哈大笑,你们有这种经历吗?

    因此,做人不能太狂,即使对手很弱,不放在眼里,也不能放松警惕,让对手有可趁之机,要不然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单字解释: 魏 延 被 杀 前 大 喊 四 个 字 被 世 人 讥 笑 上 千 年 如 今 却 成 为 口 头 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