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汉武帝全力培养的少年将军,待遇甚至高于霍去病,为何却最后遗臭万年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汉武帝的成功,在于他拥有一个和汉高祖刘邦一样的独特潜质,那就是敢于大胆启用新人。刘邦能够启用默默无闻,而且是出身于项羽阵营的韩信,这是冒了极大风险的,但这种风险,也最终帮他开创了汉室六百年的江山。

    而到了汉武帝,这种敢于承担风险的用人则更加用到了极致。武帝前期不乏名将,而他却敢启用骑奴出身的卫青,用一场龙城大捷打响了汉朝对抗匈奴反击的序幕,也象征着双方的攻守易型。

    而在霍去病身上,汉武帝则倾注了更多的心血。霍去病初次出征就掌握了汉军最精锐800骑兵,且享有自由捕捉战机,不受节制的特权。正是因为这样的大胆放权,让霍去病首战便孤军深入数百里,大破匈奴好一部,斩首两千,可谓一战成名。

    卫青和霍去病的横空出世,也意味着汉武帝在超常用人方略上取得的成功。尝到甜头的汉武帝再次将目光焦距在下一位极具天赋的将星身上,他就是李陵。

    李陵的出生完全是卫霍这些“草根英雄”所不能相比,作为李广之孙,三代将门的李陵自幼就被所有人寄予了厚望。而李陵自身的条件也是汉朝将军中的佼佼者,他一手骑射深得爷爷真传,连汉武帝都称赞他“有广之风”。

    汉武帝在李陵身上看到了第二个霍去病的影子,同样的年少成名,同样的英雄气。为了培养李陵,汉武帝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封其为“建章监”,将最精锐的建章宫羽林军交给这位年轻将军。而值得一提的是,早年的卫青正是起步于这个职位,汉武帝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为了让李陵更有地得到提升,汉武帝拨给他800骑兵,让他像当年的霍去病一样,自己去大漠里建立功勋。不过李陵毕竟不是霍去病,也缺少了一些运气。初次出征的李陵,深入匈奴腹地两千余里,却连匈奴的影子都没看到,只能在绕了一圈后悻悻而归。

    如果放在其他将军身上,李陵出征劳而无功是要受罚的。但汉武帝不仅没有处罚李陵,相反还升他为“骑都尉”,负责训练汉军中最为精锐的5000“荆楚勇士”,弓弩娴熟,战斗力强悍。

    受到这样的重视,让年轻的李陵心中也萌生了急切的表现欲望,不断向汉武帝请战。天汉二年,李陵看到李广利">李广利兵出酒泉攻打天山方向的匈奴,变向汉武帝请求自己独自领兵一路出征匈奴,甚至豪言只用5000步兵就可以直捣匈奴王庭。

    汉武帝拗不过李陵,便同意让他出战,还派遣强驽都尉路博德率军给他做后援。李陵率军北出边境一个多月,在浚稽山遇到匈奴单于3万主力。两军交战之处,汉军用战车结阵,用强弓硬弩防御,击退匈奴数十次冲锋,战果斐然。

    但是因为叛徒的出卖,汉军的战法和实力却被匈奴探知。匈奴占据险要,堵住汉军退路,同样用弓箭对阵。汉军50万支箭很快用尽,只能用短兵器对抗骑兵。陷入绝境的李陵听从了属下的建议,向匈奴诈降,想之后寻机逃回汉朝。

    但得知李陵兵败投降消息的汉武帝,却绝对无法忍受自己全力栽培的将军,竟然选择了投降。愤怒的汉武帝下令诛灭李陵三族。无奈的李陵只能选择真投降,最终老死在匈奴。

    白居然在评价李陵时,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惜哉陵之不死也,失君子之道焉,故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李陵投降的行为,让自己和家族都蒙受了极大的屈辱。

    单字解释: 汉 武 帝 全 力 培 养 的 少 年 将 军 待 遇 甚 至 高 于 霍 去 病 为 何 却 最 后 遗 臭 万 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