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此人是诸葛亮身边最大内奸,为了搞垮蜀国,六出祁山坑死诸葛亮!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北伐是蜀国的重要事件之一,魏延则是蜀国后期勇冠三军的猛将之一,而且魏延是坚决主张北伐的,坚决主张消灭曹魏的,然而诸葛亮在临终前,没有把北伐的接力棒交给魏延,是诸葛亮不信任他,还是其中另有隐情呢?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精通军事,战功赫赫。但他终以反叛罪而被杀,遭受“夷三族”的悲惨结局。而魏延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只因魏延的一个身份“内奸”为了搞垮蜀国,六出祁山坑死诸葛亮!

    古人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史海沉迷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品读历史就是要我们具有一种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三国乱世之中我们将诸葛亮奉为“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而人们对于诸葛亮杀魏延一直不理解,小编今天带您揭开谜底。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登场时的形象十分正面。,刘备军为曹操所迫,走至襄阳,刘琮听信蔡瑁之言不让刘备进城。当时魏延就挺身而出,大开城门招刘备军队入城,可是刘备为免惊扰百姓而决定不进城。后来魏延与文聘交战后,力孤投靠长沙太守韩玄。后来关羽攻长沙,与大将黄忠交战,韩玄认为黄忠战斗不力而要把他杀掉,魏延一方面因韩玄不重用他,不得志而积怨,另一方面激于义愤,便率吏民杀掉韩玄,投降刘备军。

    但是原因真的就这么简单,还是只是为了来到刘备阵营所使用的“障眼法”可是诸葛亮却说“脑后有反骨,是不忠之人,要把其处决。”但是幸得刘备求情方才作罢。自此魏延在刘备阵营算是安定了下来,但是这并不代表诸葛亮对他的疑心就此没有!

    而魏延之所以能够有那么多的成就真得感谢主公刘备的信任。刘备去世后,魏延与诸葛亮虽然关系不好,但后者毕竟用得着他,所以南征北战还总带着他,当时的蜀汉实在是无人可用,也是迫于无奈,而在魏延心中更是有一个更大的计谋,为了搞垮蜀国,六出祁山坑死诸葛亮!

    而且这个事情,它还有一个实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子午谷奇谋”。“子午谷奇谋”这个事是发生在第一次北伐战争,我们知道诸葛亮率军从汉中出发,北伐曹魏,必须翻过秦岭。翻过秦岭有三条路,东边的一条叫子午谷,终点在长安;中间的一条叫驻谷,终点在武功;第三条路叫斜谷,终点在在陈仓。

    魏延当时希望丞相给魏延一万人马,当中五千精兵,还有五千人干什么呢?运粮食。我魏延带着这支人马,走子午谷北上,十天功夫就可以到长安。长安的守将是曹操的女婿,夏侯楙。而这就有问题了,最终诸葛亮并没有采用魏延的计谋,在最后诸葛亮知道自己时日无长,但是魏延却始终是心腹大患,于是留给杨仪和马岱一锦囊妙计,让马岱出其不意的斩杀魏延。

    魏延自恃功高,常有不平之心,口出怨言。向所以不即反者,惧丞相耳。今丞相新亡,乘机为乱,势所必然。魏延烧断栈道,屯兵南谷,把住隘口,自以为得计;不想杨仪、姜维星夜引兵抄到南谷之后。仪恐汉中有失,令先锋何平引三千兵先行。仪同姜维等引兵扶柩望汉中而来。维挺枪立马于门旗之下,高声大骂曰:“反贼魏延!丞相不曾亏你,今日如何背反?”延横刀勒马而言曰:“伯约,不干你事。只教杨仪来!”仪在门旗影里,拆开锦囊视之,如此如此。仪大喜,轻骑而出,立马阵前,手指魏延而笑曰:“丞相在日,知汝久后必反,教我提备,今果应其言。汝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便是真大丈夫,吾就献汉中城池与汝。”延大笑曰:“杨仪匹夫听着!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一声未毕,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

    并且在整个的北伐过程魏延一直与诸葛亮的意见相左,魏延一听费祎给他转达诸葛的遗命时,大发脾气:“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在蜀汉集团来说,诸葛之死简直就是天塌地陷的重大事件,北伐那么些年都没有什么地理上的实质性进展,退军实在是很正常。魏延极不正常的表态表明了两个意见:诸葛亮去世很正常。二是,即便是要退军,也是魏延领着大家退军,杨仪不可以。

    诸葛亮之所以在自己去世之后杀魏延是因为孔明进而说道:“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如此不忠不义之人留之必为后患”,可是,刘备又说道:“若斩此人,恐非安汉上之计也。”力劝免之。诸葛亮感觉对魏延已经起到了恐吓的作用,在自己有生之年,魏延必定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但是若诸葛亮不在就没有人能够镇压魏延,此时的魏延已经是官居上将军了,像平时军营里面的马谡、王平以及马岱等人根本无法和魏延相提并论,所以这也是必须做的。魏延与诸葛亮都是矛盾重重,这才能解释清楚,为什么杨仪敢屡次和魏延唱对台戏,为什么杨仪敢擅自派马岱追杀魏延,随后夷灭魏延一族。

    并且在当时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赶快把大军撤回成都,把蜀汉政权保卫起来,只有保住了蜀汉,将来的什么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或许还有一丝希望,你如果连蜀汉都保不住了,你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但是魏延却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更加让人怀疑他的行为,最终他也难逃被杀。

    单字解释: 此 人 是 诸 葛 亮 身 边 最 大 内 奸 为 了 搞 垮 蜀 国 六 出 祁 山 坑 死 诸 葛 亮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