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周勃感慨地说:我曾经率领百万之兵,可哪里知道狱吏的尊贵啊!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一日朝会时,汉文帝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内判决多少案件?”周勃说不知道。

    文帝又问:“一年内全国钱谷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说不知道。

    文帝很不高兴。由于紧张和惭愧,周勃汗流浃背,直接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于是,文帝又就同样的问题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陛下要知道这些事情,得问专门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员。”

    文帝问:“这种事都有谁主管?”

    陈平回答:“陛下如果要了解诉讼刑案,应该责问廷尉;如果要了解钱谷收支,应该责问治粟内史。”

    文帝说:“假若各事都有主管官吏,那么您作为丞相是负责什么事情的呢?”

    陈平谢罪说:“陛下由于不知道我的平庸低能,任命我为宰相。宰相的职责,对上辅佐天子,理通阴阳,顺应四季变化;对下使万物各得其所;对外安抚四夷和诸侯,对内使百姓归附,使卿大夫各自得到能发挥其专长的职务。”

    文帝对陈平的回答非常满意,大加赞赏。

    右丞相周勃极为惭愧,同时心中非常一平:这不还是不知道吗?!所以,退朝之后责备陈平说:“这引动道理您平时怎么不教我,是要看我笑话吗?!”

    陈平笑着说:“您身为宰相,却不知宰相的职责是什么吗?况且,如果陛下问长安城中有多少盗贼,您能勉强回答吗?”由此,绛侯周勃自知能力比陈平差得很远。

    其实,读到这里,我们和周勃有着同样的疑问:同样都是不知道,为何结果差别如此之大呢?

    常言说:话有三说,巧者为妙。陈平和周勃同样都是从高帝刘邦起兵的功勋,但二人的才能却有着天壤之别。陈平以善谋著称,跟随刘邦打天下时奇计不断,为刘邦所器重,而且善辩。而周勃是个粗人、武夫,只知道带兵打仗,哪里知道这其中的微妙。

    因此,在刘邦打天下的时候,陈平的功劳比周勃大,而在诛诸吕、恢复汉室、拥立汉文帝继承大统,周勃则是起到了最为主要的作用,因为他手里有兵。所以,陈平也不贪功,曾以辞职为由,让汉文帝封周勃为右丞相。而周勃在任职期间多有傲慢,居功自矜,文帝虽然表面尊敬,但早有不满。因此,这也算是找茬吧。

    当然,有明眼人早就看出来了端倪。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劝周勃说:“您诛灭吕氏,扶立代王为帝,威名震动天下。现在您接受朝廷厚赏,担任职位尊崇的右相,时间一长,将要大祸临头了。”

    周勃联想到之前的凝情景,开始反思,也为自己担忧,就自称有病,请求辞去丞相职务,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秋季,八月,辛未(二十日),文帝罢免了右丞相周勃,左丞相陈平一人担任丞相。而让周勃回到他的封地——绛地(周勃为绛侯)养老。

    绛侯周勃在前往封地之后,每当河东郡的郡守、郡尉巡行县级属地来到绛地,周勃都深怕他们是受命前来捕杀自己,经常身穿铠甲,令家中人手执兵器,然后与郡守、郡尉相见。其后,有人向皇帝上书,举告周勃要造反,文帝将此案交给廷尉处置,廷尉将周勃逮捕下狱,审讯案情。

    周勃极为恐惧,不知怎样对答才好,后来,连狱吏也逐渐对周勃凌辱。周勃用千金行贿狱吏,狱吏就在公文木牍背面写了“以公主为证”,暗示周勃让公主做证。这里的公主是指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周胜之娶她为妻。

    公主终于将此事捅到了太后那里,薄太后也认为周勃不会谋反。文帝朝见太后时,太后恼怒地将护头的帽絮扔到文帝身上说:“绛侯周勃当初在诛灭诸吕的时候,手持皇帝玉玺,身统北军将士,他不利用这一时机谋反,今天住在一个小县,反而要谋反吗!”

    文帝此时已见到了周勃在狱中所写的辩白之辞,于是向太后谢罪说:“狱吏刚刚证实他无罪,就要释放他了。”

    汉文帝派使者持皇帝信节赦免绛侯周勃,恢复他原有的爵位和封地。绛侯周勃获释之后说:“我曾经统帅过百万雄兵,但怎知狱吏的尊贵呢!”

    结论:一、小人不可得罪,小人自有对头;二、县官不如现官。

    参考: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单字解释: 周 勃 感 慨 地 说 我 曾 经 率 领 百 万 之 兵 可 哪 里 知 道 狱 吏 的 尊 贵 啊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