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浅谈西汉巫蛊之祸,以及皇后卫子夫之死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征和二年,春。

    一行官差表情严肃,步伐整齐,急行在长安的大道上。就在不久前西汉中央下达了一个艰巨的任务,他们此行是去抓捕当朝丞相

    审讯的过程,史料未载,而至于结果,却是有目共睹的:公孙贺因以权谋私,不故黎民百姓生死罪名处以死刑。正如《汉书》所说:

    许多历史政治大案,都有这样的特点:其导火索,有可能是当事人眼中稀松平常的小事,又或者是一句鸡毛蒜皮的指证,未必与最终的结果直线相连。丞相公孙贺的下台,称得上西汉武帝年间的大事件,而它的导火索,我们则要另外解释一番:

    公孙贺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夫,他本人出名于军中,且七次出征匈奴,功勋卓著。公孙敬声有父亲和皇后这样的靠山,横行霸道,不把国法放在眼中。

    公孙敬声时任太仆,管理皇帝的马匹与车辆,因为私自挪用军资一千九百万而被下狱。

    儿子触犯大罪,公孙贺是一定要救的,但是已经惊动皇帝,就没有那么好救了。于是他想到个曲线对策:

    当时民间有个游侠,叫做

    难得出现这样的机会,公孙贺当然要迅速抓住,“不就是个江湖游侠吗?没什么了不起的”,他想。

    朱世安很快被抓住,紧接着吐露出一个惊天丑闻,丑闻的主角,正是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按照供述,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有不正当关系,且二人还暗中利用人偶诅咒武帝。

    武帝贵为一国之君,却也受到时代的局限,忌惮着巫术之说。或者,巫术背后使用者用心险恶的可能性,才是关键。

    很快有关部门开始彻查此事,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到此为止,谁又能想的到一个挪用军资案和一个平民的控告,成为搬到丞相的关键呢?

    接下来,公孙贺、公孙敬声因罪处以死刑,其族人亦被灭;卫子夫女儿诸邑公主以。及卫青长子卫伉受到牵连被杀;新的丞相

    汉武帝偶尔感到身体不适,头疼眩晕。水衡都尉(主管宫中财务)

    刘彻彼时年纪大了,宫中又刚发生完大事儿,一听有人诅咒自己,当即相信,并命江充全宫范围内搜查。

    其一:根据《资治通鉴》描述,朱世安的过错疑似持剑出现于刘彻宫中。试想一个江湖侠士,何以有此番举动?朱世安被捕之后,快速供述出公孙敬声罪行,反倒像是早就计划好的。公孙家族是皇后卫子夫的外戚支撑,更是太子刘据的屏障,公孙贺倒台后不久,巫蛊将矛头指向了刘据,这更像是从头到尾针对太子党的打击。先铲除其爪牙,后直击要害。

    其二:这阴谋的源头,史料定案是江充,理由是他与太子早有嫌隙,如果刘据继位,他将下场悲惨。

    首先,公孙敬声挪用军资,这就意味着,卫子夫的部分家人,确实做着触犯国法的事情;卫青长子卫伉,元鼎元年也有过一回“伪造圣职”。

    再者,太子刘据被废以后的一年,前文中顶替公孙贺上任的丞相

    刘据为先发制人,杀死了江充,这颇有“清君侧”的意味。可是起兵之后,再去辩解自己没有反心,那是件很难的事情。《汉书》曰:

    单独看这句话,历史上多少个似曾相识的场景飘过,我们去判断刘据没有反心,亦是很难的事情。

    还有种可能,刘据不通消息,真的认为父亲病重被人控制,这才率先起兵,这也能解释他后来“以卵击石”的行为了。

    而武帝保险起见,调动了大批人马前去抵抗,因为数量对比悬殊,太子并无胜算,于是奔逃出长安门。

    武帝怒极,收了皇后玺。卫子夫辩无可辩,自尽身亡。

    在后人看来,卫子夫是个可怜的母亲,悲剧的皇后。她死,是为了明志,也是因为绝望。除此以外,还有更深一层原因。《汉书》:

    看到没有,当太子向母亲展示了杀掉江充计划后,卫子夫表示支持,还拨给他车马武器以及长乐宫的侍卫,这也给刘据的起兵提供了最主要的兵力支撑。

    或许,看到刘彻年事已高,且近来久病缠身,意识到危机四伏后,卫子夫也想赌一把。而这一赌,彻底助儿子进入万劫不复之地。她的死,除了明志,更有自责。

    本文参考资料:《汉书》《资治通鉴》

    单字解释: 浅 谈 西 汉 巫 蛊 之 祸 以 及 皇 后 卫 子 夫 之 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