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冒顿单于击败32万汉军后,为何不杀死刘邦吞并汉朝?他在害怕什么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汉六年秋季,匈奴人发兵包围韩都城马邑,韩王信(与韩信同名)率众而降。消息传到长安,刘邦既震惊又愤怒。惊的韩这个大藩国整个归降匈奴确实很轰动,怒的是韩王信的背叛,与匈奴人的不自量力。

    此前,刘邦灭了项羽、擒了韩信,志得意满,自认为凭借汉军之骁勇,普天之下已无敌手。如今,他当然不把野蛮落后的匈奴人放在眼里。“胡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匈奴人?不就是当年那群被中原大军打出心理阴影的乐色吗?

    匈奴号称有三十万控弦之士,刘邦当即下令,从全国募集32万大军,这是下定决心要与这个北方霸主分出雌雄。几个月后,到了汉七年冬季(汉朝以10月为岁首),汉军在北方集结完毕。

    双方第一战在铜鞮爆发,刘邦亲自率军与韩王信的军队决战,汉军大获全胜,韩王信弃军而逃,只身逃入匈奴境内。接着刘邦又率军抵达晋阳,遭遇了屯驻在附近的匈奴右贤王率领的一万多名骑兵,还有又被组织起来的韩王信残部,汉军再次出兵将其击败,随后持续追击败退的匈奴军。

    这是刘邦第一次带兵在北方打仗,而且是在气温十分寒冷的冬季,对于应付随时都可能急剧变化的气温有些经验不足。汉军在乘胜逐北的过程中不幸遭遇强降温,大雪如雨点般密密麻麻地落下,由于汉军未提前做相关准备,兵员损耗十分严重,竟有2/10到3/10的的士兵被冻掉了手指。汉军的士气和战斗力瞬间遭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当时的刘邦,自视甚高,而且不太把匈奴人放在眼。他此前遭遇的敌军都是规模较小,且一触即溃的军队,这导致刘邦产生了轻敌之心。所以即便是在强降温的天气中遭到如此严重的损耗,当刘邦打听到冒顿单于率领的匈奴军主力正驻扎在北边的代谷时,还是自信满满地想要去找冒顿单于决战。

    刘邦当然没那么冒进,他先派使者去找冒顿单于“谈和”,实则是让其窥探匈奴军的强弱,刺探好军情后再决定是否该决战。冒顿单于猜到了刘邦的企图,他让大营中的青壮年士兵都藏了起来,只让年老体衰的士兵在汉使者视察的地方站岗。

    汉使者见匈奴兵全是些连武器都拿不动的老弱病残,误认为他们就是帮乌合之众,回到本部后极力鼓励刘邦与其决战。刘邦还是不放心,又派去十多批使者刺探,冒顿单于故技重施,这十多批使者都与前者作出了相同的判断,刘邦便令大军开拔。

    就这样,刘邦误入了冒顿单于的圈套,冒顿单于之所以隐藏自己的实力,就是为了引诱刘邦率主力赶来与自己决战,他有打赢刘邦的信心。

    多批使者中唯有刘敬清醒,他看出匈奴人是在故意隐藏实力,其中必定有什么诈谋。可是当他回到本部,把自己的见解告诉给刘邦时,刘邦早已下达了大军开拔的命令。32万大军已经开始行动了,怎能说中止就中止呢?

    固执己见的刘邦,不仅没听从刘敬的建议,竟然还亲自率领一支先头部队在大军的最前方开路!

    刘邦与一小撮军队率先抵达了平城,平城旁有座高大的白登山,在这座山上视察附近的地形是十分适宜的。刘邦带着部分军队上了山,而他们的行动都被匈奴斥候观察到了。

    冒顿单于闻讯后,立即率领主力部队赶到,将山上的汉军围了起来。后来,冒顿单于确认刘邦在山上,就派人快马加鞭赶回国内传达命令:所有能骑马的匈奴人,都给我赶来前线支援!

    最开始,冒顿单于或许确实没带来多少人,可能只有8万、10万或15万,也难怪刘邦自恃兵强而轻敌。但当匈奴人全国出动,连老头和年龄小的少年都奉命赶来参战后,白登山下的匈奴兵竟然迅速猛增到40万人之多!刘邦某日从山上眺望,见匈奴军的包围圈看不见尽头,竟也露出了“将死于此”的悲哀表情。

    部分汉军抵达后,在平城附近驻扎了下来,刘邦还在包围圈内,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山上和城旁的汉军之间也无法联系,刘邦被困在包围圈内长达7天,两边的汉军都束手无策。

    陈平最终献出阴谋,单于因此而撤围。史书只是说:刘邦采纳了陈平的秘密计策,通过大阏氏向单于传达了某些话。单于安排某部分包围圈让开一个口子。某天大雾四塞,一些负责联络沟通的汉军士兵乘机在缺口处往来,匈奴兵竟然都没发现。于是刘邦果断带人突围,一帮人才终于脱困。

    刘邦与外面的汉军回合后,汉军大部队也已陆续到齐,单于也料到刘邦已经脱困,不愿多做缠斗,就带兵撤退了,汉军也未追击。这一场双方都投入了巨量人力的战争,在未经过大型交战的情况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读到这里,相信很多读者已经猜到单于不肯致刘邦于死地的原因了。

    我来总结一下:

    一、最主要的原因:匈奴是一个生活在艰苦恶劣环境中的民族,生存、繁衍极其不易。此次战争,单于倾尽全国人力,才勉强凑出了40万大军。这40万人,差不多也就是当时匈奴的全部男性人口了。不要认为这种说法很夸张,汉文帝时期的中兴说曾说过:“匈奴的全部人口,比不上汉朝的一个郡。”

    这是匈奴军与汉军的第一次大规模碰撞,冒顿单于不知敌之强弱,自然不肯轻易地赌上匈奴国的国运。冒顿单于抓准时机调集全国人力围困刘邦,汉军纵然兵多也不敢轻举妄动,在避免决战的情况下,逼得刘邦不得不主动给出条件,允诺每年“赠送”给匈奴大量的粮食和布料,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二、次要原因:韩王信抛弃军队只身逃入匈奴国后,他的手下大将王黄接管了所有部队。单于将刘邦围困在山上后,曾派人通知王黄赶来支援。可王黄不知是何原因迟迟未到,单于满腹狐疑,误认为他已经与汉军达成了什么合谋,因此不愿多做纠缠,更愿意早点放走刘邦以摆脱与汉军的对峙。由于是在汉朝境内作战,单于自然要更加谨慎。

    这一战,汉军兵多将广,原本有很大的机会能取胜。然而刘邦傲慢自大,犯了轻敌的大戒,在未经交战的情况下就陷入了劣势,最终不得不签订城下之盟来脱身。此后,刘邦不敢再与匈奴起冲突,通过和亲政策和每年赠送巨量的粮食布料维持和平,这些粮食布料不知帮助生产力低下的匈奴增加了多少人口,实在是“养虎自遗患”。

    冒顿单于老谋深算,将刘邦玩弄于股掌之中,且步步为营,未露出一丝破绽。最终选择放走刘邦,也是谨慎之举。在诸位看来,冒顿单于放走刘邦的做法是对是错呢?如果他没有放走刘邦,尝试歼灭汉军,甚至乘势入侵汉朝,是否能谋取到更大的利益?或是会撑破肚皮反而害了自己?

    单字解释: 冒 顿 单 于 击 败 万 汉 军 后 为 何 不 杀 死 刘 邦 吞 并 汉 朝 ? 他 在 害 怕 什 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