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李斯被腰斩时,满朝文武为什么没人出来求情?大臣:赵高手段太狠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秦始皇驾崩,李斯的时代就结束了,与秦孝公死后的结局一样,其实冥冥之中已经注定。

    秦国能够从偏安一隅的弱小国家一步步走到统一天下的强大秦国,自然离不开历代秦王“奋六世之余烈”,但不可忽视的是人才对秦国成就霸业的帮助,准确地说,应该是列国人才。

    李斯对秦始皇建立首个统一封建王朝是作出巨大贡献的,关于这点秦朝的文武大臣心中都非常清楚,但是为何李斯被腰斩时没有一人为李斯求情呢?

    李斯功勋卓著但树敌于众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生于战乱纷飞的时代,胸有大志的李斯不甘于只做一名掌管文书的小小官员,于是李斯辞官到齐国拜荀子为老师。

    在荀子这里,李斯重点学习了帝王之术,而荀子的思想主张与法家的思想非常接近。李斯学成之后,告别老师荀子,准备去闯荡一番事业。

    李斯来到秦国之后投在吕不韦的门下,后来经过举荐进入秦始皇的视野,秦王嬴政自小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雄才大略,这也符合李斯选择君王的标准。

    李斯抓住机会向嬴政介绍自己帮助秦王统一天下的策略,嬴政听后对李斯非常赏识,按照李斯的计划,秦国要先吞并韩国。

    后来,郑国来秦的真实目的暴露,这件事成为秦国世族共同抵抗外来士子的导火索,在秦国宗室的鼓动下,秦始皇下令驱逐所有外来客卿。

    李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下千古名篇《谏逐客书》,秦始皇回心转意,从此之后李斯更受秦始皇的信任,同时李斯还是列国来秦士子钦佩的楷模。

    李斯敌人增多的主要原因分为两方面,首先是李斯在秦国推行的政策以及改革触动秦国老世族的利益,被这些人恨之入骨,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一点其实是不可避免的,秦国固化的阶级利益如果不进行改革,就不能够将秦国推向更加强大,不能适应秦朝未来的长远发展,李斯做的是正确的,利在千秋。这个过程中必定要夺走一部分人的利益,这是改革必然要面对的阻力,秦孝公时的商鞅同样如此。

    按照李斯的策略,天下列国都是秦国嘴边的肥肉,面对自己母国即将被秦国灭掉,当时的人非常重视出身国别,身在秦国的列国士子心中普遍生出对李斯的仇恨。

    这是李斯在秦始皇生前便为自己种下的祸根。

    秦始皇在巡游天下时在沙丘突然暴毙驾崩,当时秦始皇身边只有李斯、赵高和胡亥三人。赵高态度强硬地要立胡亥为继位者,起初李斯是坚决不同意的,但是在赵高的逼迫下,李斯最终屈服。

    李斯被逼着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不仅如此还假传圣旨赐死扶苏,大将蒙恬也选择吞药自杀。在赵高和李斯的共同扶持下,秦二世胡亥登基成为秦朝第二位皇帝,随后赵高在朝堂上大肆清除异己,比如蒙毅就是被赵高构陷而死。

    对于赵高来说,李斯已经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人,为了防止日后生出变数,所以赵高开始筹划除掉李斯。赵高比李斯更具备优势,因为秦二世对赵高非常信任,而李斯则要小心谨慎。

    赵高经过缜密的计划,给李斯设下一个圈套,因为函谷关以东地区已经多地出现盗贼侵扰,赵高请李斯前去劝谏胡亥关注天下安定,不要再天天去修缮阿房宫、收集天下奇玩。

    李斯在监牢中被屈打成招,而胡亥看着李斯的供词,十分庆幸地对赵高说,幸亏有你帮我鉴别,我差点被丞相骗了。

    公元前208年,李斯因谋反罪在咸阳被腰斩,同时夷灭三族。

    在李斯被处死后,秦朝的文武大臣心中对李斯的死因心知肚明,部分人是因为之前对李斯存在仇恨心理,认为李斯死得好,自然不会出来求情解救李斯。

    即使是对李斯没有怨恨的大臣,但是看到权势如日中天的赵高虎视眈眈,没有任何一人敢于站出来求情。如果有大臣站出来为李斯求情,一定会被赵高归为同类而处死,即使有大臣能够站出来求情,声音也一定传不到秦二世的耳朵里,就算能够让胡亥听见,胡亥不相信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从赵高控制秦朝的权势来看,秦朝二世而亡也是必然的结局。李斯被腰斩时无人来求情,总结起来就是,李斯本身树敌太多,赵高权势太大,手段残忍凶狠,无人敢反抗。

    单字解释: 李 斯 被 腰 斩 时 满 朝 文 武 为 什 么 没 人 出 来 求 情 ? 大 臣 赵 高 手 段 太 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