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东汉光武帝刘秀有没有杀过功臣?云台二十八将是如何册封的?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东汉光武帝刘秀,属于比较阴柔的人物,相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有大明太祖朱元璋,存在感非常低。他的事迹除了“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之外,能够让大家耳熟能详的,相对而言,非常少。

历史上有句非常经典的话,可谓是世人皆知,即“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而实际上,那些成就了统一大业的帝王,真正去践行这句话的,其实很少。数来数去,也不过有两个比较典型的,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一个是汉高帝刘邦,他们两个屠杀功臣相对较多。其他的帝王,包括汉光武帝刘秀在内,都很少有大肆屠杀功臣的行为。

那光武帝刘秀,有没有杀过功臣呢?当然有,没有大肆杀戮过功臣,不等于没杀过功臣。至少有三个东汉的开国功臣,直接或者间接死于刘秀之手。

第一位,彭宠。

彭宠和刘秀,曾经皆为更始帝刘玄的臣子。彭宠为渔阳太守,而刘秀在更始元年以行大司马事的职务,受命镇抚河北州郡。当时,恰逢王朗在邯郸称帝,征召彭宠,以及上谷太守耿况手下的兵马。彭宠在吴汉的劝说下,归附了刘秀。

刘秀征伐王朗时,彭宠受任大将军之职,不但派吴汉、王梁等将率军支援刘秀,还担负起了汉初萧何的角色,在后方负责供应大军的军需补给。彭宠出兵、出钱、出粮支援刘秀,为刘秀平定河北立下大功。

彭宠功高,期望自然也高,但是刘秀并不信任彭宠。当彭宠拜见刘秀时,刘秀接见他的规格非常低。彭宠因此愤愤不平。而负责监察彭宠的幽州牧朱浮,也趁机在刘秀面前构陷彭宠。彭、朱两人由此结怨。

刘秀称帝之后,彭宠派去支援刘秀的吴汉、王梁都位列三公之位,却唯独不加封彭宠。刘秀想干什么呢?刘秀如果不具备一些特点,是做不了开国皇帝的。这一点从他的兄长刘演被更始帝刘玄所杀之后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表面继续对刘玄示弱,回家抱着哥哥的灵位大哭,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呀,细想一下这是一位很可怕的人物。

刘秀正是要借朱浮之手除掉彭宠。而在朱浮的多次构陷之下,刘秀下诏让彭宠入京,迫使彭宠心不自安,不得已起兵造反。最后,彭宠被自己的家奴所杀。而朱浮被彭宠击败后,只身跑回京城,做了刘秀的执金吾,贴身大保安。这刘秀不会比他的先祖刘邦仁慈的。

彭宠之乱,导致河北大乱,三年多无法有效控制。而原本富庶的渔阳,也变得满目疮痍。刘秀有残忍的一面,也有仁慈的一面,推测彭宠一事,对他的触动非常大,所以,在此之后,光武帝改变了杀功臣的方法。

第二位,刘杨。

这位刘杨之死,最凸显刘秀的两面性。

刘秀先是得偿如愿的娶了日思夜想的阴丽华,可一转眼,他为了成就自己的功业,又娶了郭圣通,并册立郭圣通为皇后。而刘秀娶郭圣通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同真定王刘杨结盟。

刘杨是汉景帝刘启的七世孙,郭皇后的亲舅舅。在刘杨的帮助下,刘秀顺利消灭了王朗。刘秀继位之后,刘杨继续为真定王。

按照《后汉书》所载,刘杨制造谶语:“赤九之后,瘿扬为主。”刘杨有瘿病,即喉结两旁肿大。意思就是,刘秀之后,刘杨就是皇帝。

这个谶语很可疑,因为刘秀最相信谶语,刘杨这么做,明摆着自己要找死。是不是真的是刘杨干的不好确定,但是,刘秀派耿纯、陈副、邓隆以此为由,杀了刘杨、其弟刘让、其从兄刘细。

史书云“帝怜扬、让谋未发,并封其子”,刘秀怜悯两人谋反的计划并没有实施就被杀了,于是就加封刘杨之子刘得为真定王。而实际上呢,因为刘秀趁机收了刘杨三兄弟手中的一万余兵马。再联想之后刘秀废后之举,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呀。

第三位,韩歆。

韩歆最初为更始政权的河内郡太守,与彭宠、耿况级别相当。在归附刘秀后,作为军师,跟随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邓禹征伐关中之地,后因功获封扶阳侯。东汉建立后,任尚书令,沛郡太守。

建武十三年(37年),韩歆受命任大司徒之职。因为韩歆素来直言不讳,而刘秀也根本不能容忍。有一次,光武帝读隗嚣、公孙述的上书,说二人有才华。结果,韩歆直言:“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

其实,历史上被大臣骂为桀纣的君王很多,但是,大多数君王也就那么一听就算了。但是,刘秀认真了,大怒,直接将韩歆免职勒令归乡。之后,又派使者送去一道诏书,继续责问韩歆。

在古代,如果在被免职归乡的途中,继续被皇帝下诏指责,就是赐自尽的意思。韩歆,及其子韩婴接到责问诏书后,自刎而亡。

这件事引发了诸多人的不满,刘秀知道后也后悔不已,赐韩歆家族金钱、粮食,还以大司徒之礼安葬了韩歆。

刘秀并不惧杀戮。

这里只是列举了三位比较典型的被刘秀所杀的功臣,刘秀实际上所杀之人,不止这些。而且,刘秀可以“阴柔”到让人恐惧。

《后汉书》记载:“沛太后郭氏(即被废的郭皇后)薨,因诏郡县捕王侯宾客,坐死者数千人。”有一种杀人之法,叫做“捧杀”,先纵容,时机到来之时,再杀。刘秀将这一方法可谓发挥的淋漓尽致。

郭皇后一死,刘秀立刻收网,大肆打压郭皇后所生诸子,手下的门客也悉数杀死。相比朱元璋而言,刘秀仁慈么?真不见得,只要是危机皇权稳定的,都不会手下留情的。

刘秀没有大肆屠杀功臣的原因。

刘秀之所以没有大批的杀戮包括云台二十八将在内的工程,主要是刘秀的平衡术做的比较好。

刘秀手下的开国将领中,主要分为三派,一派是南阳郡的刘氏宗亲,另外一派是南阳、颍川两郡的南方将领,还有一派就是渔阳、上谷两郡的北方将领。再加上刘秀之后扶持的殷氏、窦氏外戚,还有马援等家族,很好的在各派之间建立了平衡。

特别是后期,刘秀非常倚仗外戚,这也为东汉之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而开国功臣们,也都比较识趣,在四方平定之后,纷纷主动交出了兵权。刘秀则给与他们除了兵权之外的荣华富贵。

同时,刘秀又实行“退功臣而进文吏”的政策,重用文臣。这跟宋朝的扬文抑武政策非常相似,也同样导致了东汉的武力逐步衰退。

云台二十八将的由来

云台二十八将并非光武帝刘秀所封,而是他的儿子汉明帝刘庄所为。

刘庄效仿西汉宣帝画功臣十一人像,放置在长安未央宫麒麟阁的故事,让人画了跟随刘秀征战的二十八名功臣的画像,悬挂于云台阁内,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这二十八将,皆非宗室外戚,且战功卓著。另外还有外戚集团的王常、李通、窦融、卓茂等人,共计三十二人。

云台二十八将的名单就不列举了,没人给他们写小说呀,所以,知名度上明显不如其他朝代的将领。

单字解释: 东 汉 光 武 帝 刘 秀 有 没 有 杀 过 功 臣 ? 云 台 二 十 八 将 是 如 何 册 封 的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