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汉朝第一女相师预言周亚夫:你三年后封侯,二十年后饥饿而亡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周亚夫,汉朝开国大将周勃的二儿子。汉文帝即位后,曾邀请当时著名的女相师许负给周亚夫和邓通看相。许负对周亚夫说:“你三年后将被封侯,再过八年就是丞相,当丞相九年后会被饿死。”周亚夫觉得不可能,说:“侯位会由父亲的长子继承,我怎么会被封侯呢?还有啊,你说我都能当丞相了,我又怎么会被饿死呢?”周亚夫不信这个女相师的话,只当是说笑罢了。可惜的是二十年周亚夫真的被饿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说起来真的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三年后周亚夫的哥哥因为犯了事被剥夺了侯位,文帝觉得吧,周勃毕竟是开国的功臣,如果夺了他家的侯位,感觉太对不住开国元勋了,就让人们从周勃其余的儿子中找个比较好的来继承侯位,大家一致推选了周亚夫。于是,三年后周亚夫真的被封了侯位。

    周亚夫的一生为汉朝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平定匈奴的叛乱,而是平定七国之乱。

    匈奴来进犯边境的时候,文帝不仅派人去边境镇守防卫,在京师附近也派了三路军队分别守卫。可是文帝还是不放心,要亲自去看看三路军队的守卫情况。到了刘礼驻守的灞上,文帝不费吹灰之力进去了;到了徐厉驻守的棘门,文帝也轻而易举的进去了。可是到了周亚夫驻守的细柳,看守大门的士兵拦住了文帝的去路,并告诉文帝:“在这军中我们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皇帝的命令。”后来还是别人去通报了得到了周亚夫的允许,文帝才进了大门。士兵们还告诉文帝:“将军说了,在军中马跑的不能太快了。”文帝的下人没有办法,只好牵着马慢慢走了进去。经过了这件事,文帝感叹,有这么纪律严明的将军和士兵,匈奴偷袭是绝对不可能的。一个月后,匈奴兵败撤回了。

    景帝的时候,吴王刘濞纠结了楚王、齐王、胶东王、胶西王等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起兵造反,景帝派周亚夫领兵镇压。周亚夫采取了先放弃梁国,断绝吴楚联军的粮道的计策,景帝也表示同意了。吴军猛烈攻打梁国,梁王多次派使者向周亚夫求救,周亚夫却按兵不动。即使是景帝下令让周亚夫去救援梁国,周亚夫也是拒不执行命令。吴军断了粮食,多次向周亚夫挑战,周亚夫始终不理他们。不久,吴军士兵许多饿死的或者逃走的,吴王看大势已去,就领兵撤退了。周亚夫果断带兵追击,沉重打击了吴、楚联军。刘濞兵败被杀,楚王刘戊自杀。这件事直接造成梁王非常的痛恨周亚夫。七国之乱被平息后,周亚夫被升任丞相。

    七国之乱成就了周亚夫,也为后来他被饿死埋下了隐患。景帝晚年,栗姬骂他是老狗,景帝下决心废了太子和栗姬。而周亚夫认为即便是栗姬有错,太子没错,不应该废长立幼。景帝渐渐的对周亚夫这个功臣有了看法,并下决心除掉周亚夫。不仅如此,梁王和窦太后也在为这件事推波助澜。梁王始终记恨周亚夫当年不救他,多次在窦太后面前进言说周亚夫的不是。窦太后心疼小儿子,也不断在景帝的耳边说周亚夫的坏话。匈奴有人投降了,景帝想给他们几个投降的人封侯,以显大汉的仁德和宽宏大量,而周亚夫却不同意了。这可把景帝惊到了:我决定的事情你来干预是什么意思?功高震主不成?景帝直接绕开了周亚夫,给几个匈奴人封了侯,周亚夫气不过,干脆不上朝了。

    周亚夫的儿子觉得父亲年迈,偷偷买了违禁的甲盾等死人的物品,被人发现,景帝正好借机把周亚夫下狱。周亚夫也是个倔强之人,拒不认错,并绝食抗议,几天后真的被饿死了。

    周亚夫的死表面上看来是得罪了梁王和景帝的原因,其实还是功高震主。景帝晚年,太子刘彻刚刚十几岁,他需要为刘彻扫平可能威胁到皇位的人。周亚夫也是愚钝,皇帝始终是皇帝,臣子终归是臣子。臣子可以对皇帝的话提出建议和意见,但是不能要求皇帝必须答应自己的建议。皇帝最记恨功高震主的人,历来都是如此。

    单字解释: 汉 朝 第 一 女 相 师 预 言 周 亚 夫 你 三 年 后 封 侯 二 十 年 后 饥 饿 而 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