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司马懿为何给儿子取名“司马师”、“司马昭”,背后有何深意?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一部《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把三国时期的司马懿再度拉回荧屏,成为世人的新宠,再加上演技独特的吴秀波的饰演,更是让司马懿的好评指数蹭蹭上涨。

    通过这部影视剧让我们更加直观的看到了司马懿的能忍、能熬,一下子熬死了三国的全部牛人,最后牛人都死了,天下就归了司马家族。

    而且在他儿子司马昭身上有句众人皆知的歇后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于是乎,司马懿的形象就定格在了世人心中——腹黑。再加上曹操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这更加黑化了司马懿。好像晋朝的创立,就是司马懿阴谋得逞的最好见证。

    司马懿是不是真的有狼顾之相不好说,史书是后人写的,后人写的时候是否穿插了自己的情绪,让人质疑。但从司马懿给儿子取名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司马懿。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一句歇后语把司马昭和司马懿都给黑了,但司马懿为何会给儿子取司马昭这个名字呢,背后有何深意?

    说起司马昭这个名字,就要说起司马懿的一个好友胡昭。胡昭,是三国时期的一位隐士,而且很出名,袁绍请过他出仕,曹操曾两次请他出仕,曹芳在位时,魏国朝廷公车请他出仕,但魏国派的公车还没到,他就死了。

    总而言之,胡昭就是一个隐士界的大咖,更关键的是他和司马懿是至交。司马懿出身世族大家,老家在河内郡温县孝敬里,大概是现在的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胡昭是颍川人,大概是现在的河南省许昌县,两个人离的不太远。颍川自古出名人,尤其在三国时期,比如司马徽、徐庶、郭嘉、还有荀彧、荀攸所在整个荀氏家族都出自颍川。而且在魏晋时期,荀氏家族可是中原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家族。

    胡昭是一个德高望重的隐士,其中年轻时的司马懿和另外一位周生对他都十分敬仰,常去拜访他,几个人坐而论道,不亦乐乎。

    年少时的司马懿怀有谋略,又生于乱世,还是将门之后,所以常常表现出担忧天下之心。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司马懿也年也少轻狂过,再加上他有一定的谋略,所以在周生、胡昭面前往往表现出一副自己可以指点江山的模样。

    胡昭和司马懿是挚友,而且胸怀也宽广、厚道,两人无隙,但出自颍川的周生看不惯司马懿那副嘚瑟的劲头,周生来自一个令人骄傲的颍川,这更加让周生看不惯司马懿。于是乎,周生就找了几个人,想偷偷干掉司马懿。

    胡昭得知周生要杀司马懿的消息后,马不停蹄,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在崤山渑池一带找到了周生一伙,请求胡昭一伙放过司马懿。但起初周生不肯,一定要杀了司马懿,后来胡昭一把鼻涕一把泪,边哭边给周生讲述道理,哭的感动了周生,最终化解了周生对司马懿的怨恨。周生放下屠刀的那一刻,长叹一声:要不是你,今天司马懿非死不可。

    此事过后,司马懿在语言上始终没对胡昭表达自己的谢意。但从此以后,两人关系更加亲密,亦师亦友,司马懿既把胡昭当做自己的老师,又把胡昭当做自己的生死兄弟。同时,他也明白了锋芒毕露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从此司马懿一改之前的年少轻狂,开始腹黑起来。

    后来司马懿为了表达对胡昭的感恩,也为了表达对这份友情的尊重,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师”、“昭”,也就是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

    司马昭这个名字本是司马懿表示对好友,对老师的一种尊敬和怀念,是一个高尚赋予深意的名字,结果到后来恰恰成为一个富有贬义的名字。

    而更戏剧性的是,这个胡昭竟然字“孔明”,这个“孔明”救了司马懿一命,却断送了另外一个“孔明”的活路。难道这都是天意吗?

    单字解释: 司 马 懿 为 何 给 儿 子 取 名 司 马 师 司 马 昭 背 后 有 何 深 意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