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史载刘备城府极深,但仍被这10人看破,其中吕布6字评价最准确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说历史的女人——第168期)

    刘备因两种形象,一直被争议千年。这两种形象一种是演义中的仁义形象,他心怀大志,立志匡扶汉室,爱民如子,得到贤臣良将追随,最终在巴蜀之地开创了蜀汉之国,成就了一代帝业;另一种则是伪君子形象,而且伪到了“大伪似真”的境界,一方面内心渴望获得别人的地盘和兵马,一方面却在表面上假意推诿,另外在关键时刻,甚至实施抢夺手段,比如对待刘璋等。那么刘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一个指标几乎可以概括刘备:那就是城府。刘备的城府极其深,通常做大事的人城府都很深,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城府深的人一般很难被人看穿心思或内心想法。那么刘备城府深这个说法有根据吗?当然有。此外,他虽城府深,在三国仍被这10人看破,不过总的来看,吕布的6字评价是最准确的。我们来具体看一看。

    刘备城府之深,在陈寿的史书巨作《三国志刘备传》中有明确记载,说刘备这个人:“

    这话意思非常明显,即很少说话,但却不是说他不会说话,他为什么“少说话”?那是因为刘备在听,在观察,想心里揣摩别人的话,但他不说话却无法让别人知道他的内心想法。

    其次他和大人物在一起“少说话”,却在对待大人物家里的奴仆、以及外面的普通人却态度很好。在这里,刘备的城府已经不再单纯是说话或交流的问题了,而是在无时无刻地收买人心,为自己积攒力量和机会。在这里,刘备的城府深已经不再是那么单纯了。

    不过最可怕还要属第三点“喜怒不形于色”。这一点厉害之处在于,除了说明刘备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把所有的情绪都埋藏起来,让外人无法得知他到底是开心或是愤怒,还还透露了刘备的胸怀。对于常人而言,能够在某种限度内控制住自己的开心和愤怒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刘备能够经常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这种人还是比较可怕的,犹如善于伪装的狼。

    刘备的第四点终于暴露了他的内心,不管刘备如何不说话、善待下等人、隐藏自己的情绪,但他这样做的目的终归是因为有野心,那么有野心就得去实现,而实现的最直接办法就是招募愿意追随自己的豪杰壮士,这当然是因为天下光靠装是得不到的,还要去争夺。尽管如此明显,或者说刘备的野心已经暴露,但他令人不可思议之处竟然是继续装,装什么呢?装仁义,装我不是来争夺天下的,装我是来拯救苍生和汉室的,而且他敢喊这些口号,而且还喊了一辈子。果然令人佩服。

    不过不管刘备如何装、如何善于装,在三国时期还是有10个人看破了刘备的伪装。第2个人当属曹操,曹操和刘备之间吃过一顿非常有名的饭,叫青梅煮酒论英雄,不管刘备如何言左右而顾他,说什么天下英雄是袁绍刘表之辈,但都被曹操一言推翻,要知道当时的刘备只是一个落魄的丧家犬,但曹操依然看出了刘备是个英雄。不过曹操虽然看破刘备的伪装,但却被刘备骗了一次:即逃离许都赚取曹操的徐州。

    但在刘备赚曹操徐州之前,曹操阵营有两个人也看破了刘备的伪装之嘴脸。第2个是程昱,他对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但是曹操对刘备因为英雄相惜而导致的心慈手软,终是没有除掉刘备。

    第3个看破刘备的是大谋士郭嘉,郭嘉说“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郭嘉之言比程昱可以说更为深刻直接,已经明白无误地点明了刘备的厉害之处,他已经不单单是对曹操构成威胁,而且会对曹操的后代造成数代之威胁。但是曹操等清醒过来时,刘备已经离开了他许昌,在奔赴徐州的路上了,悔之晚矣,结果刘备果然狼子野心暴露,杀掉了曹操的徐州守将车胄将军,取而代之,成了新的徐州老大。

    第4个看破刘备的是徐庶,徐庶这个人很厉害,剑术很不错,年轻的时候就有许多侠义之记载,可以说文武兼备,但是在跟着刘备一段时间后发生了长坂坡事件,徐庶借以老母被俘离开刘备。倘若徐庶真的忠心于刘备,他完全可以在母亲去世后,从曹操那里辞职,以曹操爱惜人才的态度,也是断断不会杀了徐庶的,但徐庶没有离开曹操阵营,反而在那里一直工作。其中原由令人揣测,恐怕多半跟刘备的伪善有关。

    第5个看破刘备的是张松。这个益州小人,眼睛还是狠毒的。虽然刘备伪装自己东征西讨是为了匡扶汉室,但在张松眼里刘备的口号不过是一张虎皮而已,真正令人赞叹的是刘备的野心和能力。而张松也正是看中了刘备是个英雄,必然能够取代刘璋,成为更为厉害的益州之主,所以张松暗中勾结刘备,迎接刘备来到了益州。

    第6个看破刘备之人是周瑜,刘备在孙吴面前一再掩饰自己的野心,虽然骗得过鲁肃,但终究骗不过周瑜的法眼,所以周瑜一再建议孙权将刘备除掉,最后因为孙权不同意,周瑜就建议孙权将刘备软禁起来。

    第7个看破刘备之人是刘表,一般来看,刘表是个弱主,但不并代表刘表傻。刘备来投靠刘表,刘表在面子上又不能不接受刘备,但在暗中却防备刘备,把刘备安排到新野,与自己隔水相望,既能控制,又能监视,足见刘表早已看破了刘备的伪装之衣。

    第8个看破刘备的人是刘巴,在史书中,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做:“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

    第9个看破刘备之人是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后,在史载中受到重用的记载很少,但是到了益州之后,刘备的心腹谋臣法正屡屡违法乱纪,但诸葛亮却睁只眼闭只眼,为什么?因为诸葛亮看破了刘备的内心,刘备当年东躲西逃没有安定之所,如今全靠法正终于有了安身之地,对法正的信赖超过了所有人,所以去招惹法正就等于是跟刘备为敌,结果肯定好不了。此后,在关羽死后,刘备要发兵报仇,但诸葛亮知道不能打,也打不赢,却不吭声,为何?因为他知道刘备这个人,劝不了。

    第10个看破刘备的人是吕布,吕布一直被认为是个粗鲁的武夫,但却殊不知吕布的粗中有细令人惊叹,他在下邳兵败时,希望刘备能给曹操说句好话,但刘备却不但说好话,反而落井下石,

    结语:刘备善于伪装,是出了名的。但是对刘备的认识和评价,多数人都看出了刘备是个英雄,但却只有吕布指出了刘备的险恶,即最不讲信义之人。可以说,刘备是依靠“不讲信义”成就了自己的帝业,也是因不讲信义毁掉了自己的江山,因为他之前借荆州,后又不还,导致了吴蜀之间的战争。核心之因,都是他的“不讲信义”造成的。所以吕布的评价虽然短,只有6个字,但却是最准确的评价。

    单字解释: 史 载 刘 备 城 府 极 深 但 仍 被 这 人 看 破 其 中 吕 布 字 评 价 最 准 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