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官渡之战”中,袁绍犯的三大错误,导致全盘的失败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袁绍也算是一个英雄人物,但是与曹操相比还是逊色一筹。大家都知道,袁绍和曹操之间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影响非常深远的战役,就是“官渡之战”。在“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兵力占优势,一般认为有十一万军队,而曹操被记载“兵不满万”;有地缘政治上的优势,袁绍的地盘位处东北,东靠渤海西倚太行山脉,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曹操除了要面对袁绍,还要受到荆州刘表和江东孙策的威胁;有装备上的优势,袁绍有铠甲万副,曹操少得可怜。结果最后是曹操大获全胜,消灭袁绍七、八万的士兵。那么在这次力量悬殊的战役中,袁绍犯了那些错误,导致自己全盘皆输的呢?

    一、经历失败后,不敢于分兵

    在“官渡之战”中,虽然不知道曹操一方的具体兵力(虽然有记载“兵不满万”,但一直受到质疑,可信度不高),但无疑是要少于袁绍的。袁绍可以用分兵的方式,一正一奇,正兵压制曹操,奇兵从侧翼牵制曹操,看准时机发动突击。事实上在“官渡之战”的整体上,袁绍还是用了分兵的手段,让刘备到汝南联合一些豪强、叛军来骚扰许县,牵制曹操的兵力,但是在官渡战场上,袁绍放弃了分兵的做法。

    其实在“官渡之战”的前期袁绍还是选择了分兵的做法。袁绍命令部将韩荀带领一支部队从官渡的西边渡河,威胁曹操的左翼。曹操派曹仁击败了韩荀。《三国志·魏书·曹仁传》中记载为“大破之”,看来袁绍的这支奇兵的损失不小,而导致的结果就是袁绍不敢再继续分兵的战术,给曹操逐个击破的机会。

    当然分兵与不分兵到底有什么优劣之处,小编也不能确定。袁绍集中兵力组成横向的连营,也将曹操恶心得不行。不过在一件事上袁绍没有采取分兵的办法,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官渡之战”的失败。粮草从后方运到前线,袁绍派遣淳于琼率领一万人接应这批粮草,停留在乌巢。由于曹操这边已经有过一次袭击粮车的行动,沮授劝说袁绍分一些兵力在乌巢附近,防备曹操的袭击。结果袁绍没有听从,不愿意分兵,后来的结果就是乌巢粮草被烧,河北军军心大乱,被曹操一举击溃并且歼灭。

    二、在非常时期非常事件上没有妥善处理

    在“官渡之战”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甚至起到扭转战局作用的人物,就是许攸。原先袁绍、曹操、许攸哥仨都是好朋友,不过袁绍四世三公的面子肯定比曹操这个宦官之后的面子大,而且曹操还曾经拒绝过许攸等人策划废掉汉灵帝的邀请,所以袁绍和曹操分别创业的时候,许攸还是选择跟着袁绍混。

    许攸这个人物似乎是很有才的,毕竟史料上的评价是“智计之士”,不过他身上有一个性格缺陷,就是贪财。袁绍不能给他足够的财物,许攸就有些心生不满。更重要的是,在“官渡之战”中发生了一件非常事件:许攸的家人犯法,被袁绍另一个部下审配给抓起来了。

    其实在“官渡之战”之前,曹操和袁绍逐渐形成竞争之势的时候,荀彧就对袁绍集团的人物有过一次非常准确的判断。袁绍集团中,许攸属于谋士,类似曹操集团中郭嘉或者荀攸的角色,要随军出征帮着出主意;而审配则类似于荀彧,在袁绍出外打仗的时候坐镇后方,维护后方的安稳。荀彧评价许攸“贪而不治”,为了钱财不择手段,不顾法律;审配“专而无谋”,性格耿直不懂变通。这两个人一个在前方一个在后方要出问题。果然在“官渡之战”中,许攸的家人犯了法,审配没有考虑到当时的特殊时期,按照程序办事,把许攸家人抓了进去。结果就是许攸叛逃,告诉曹操袁绍粮草的位置,策划了一举决定胜负的突袭。

    许攸和审配两个人由于性格和品德之间的矛盾产生的潜在的隐患,连敌方阵营的荀彧都能够了如指掌,作为主公的袁绍却没有看出来并且及时作出调整。而在“官渡之战”这个特殊时期出现掌握军中机密的谋士家人被捕的特殊事件,袁绍也没有及时补救,降低这件事的负面影响。可见在用人的方面,袁绍确实要逊色于曹操。

    三、在关键时刻魄力不足

    有一个词语形容袁绍特别合适,就是“好谋无断”。其实在乌巢被袭的时候,袁绍本来是有机会扭转败局的。当时淳于琼在乌巢有一万士兵,曹操只有五千,而乌巢距离袁绍的主力部队不过四十里。当时袁绍军中有两种声音,一是救援乌巢,保证粮草不被焚毁;二是趁曹操突袭乌巢的时候直奔曹操的军营。其实这两种方案哪一种成功,都能够避免“官渡之战”的失败,甚至很有可能直接消灭掉曹操,获取胜利。

    乌巢在官渡的东北方,与官渡的前线相比算是后方。曹操突袭乌巢,必然要越过官渡。无论是袁绍派重兵支援乌巢,还是一鼓作气拿下曹操的大本营,都可以达到隔断曹操与许县联系,对曹操进行包围的目的。然而在这两个方案上,袁绍显得非常犹豫,魄力也不够。他一方面派出一支数量不多的轻骑兵(骑兵基本上都让颜良、文丑、刘备给造没了)支援乌巢,另一方面派遣本就不同意换家这个计划的张郃进攻曹操的大本营,而不是像曹操那样亲自上阵鼓舞士气。最后的结果就是乌巢也没救成,曹操大营也没拿下,“官渡之战”彻底失败。

    小结

    由于是战败的一方,袁绍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刚愎自用,缺少智谋。比如说他曾经多次拒绝沮授、田丰以及许攸的建议,这些也被视为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犯下的失误。不过一个计划在没有实行的情况下,很难判断它到底是一个好计划还是坏计划,所以袁绍没有采纳偷袭许县、持久战这些建议,小编也难以判断他是明智还是失误。不过上述的这些失误却是实实在在的,不敢分兵导致乌巢面临巨大威胁;没有处理审配和许攸的矛盾导致许攸叛逃,军事机密泄露;在乌巢被袭击后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丧失扭转败局的最后机会。总而言之,袁绍的能力确实逊于曹操,“官渡之战”的结果也算是偶然之下的必然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中国历史地图集》

    单字解释: 官 渡 之 战 中 袁 绍 犯 的 三 大 错 误 导 致 全 盘 的 失 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