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刘邦想换太子?吕后用实力告诉他:这事没门儿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垓下之战,刘邦采用韩信的四面楚歌之计,涣散项羽军心,最后迫使项王乌江自刎,天下初定。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今山东曹县北)之阳举行登基大典,是为汉高帝。立吕雉为皇后,刘盈为皇太子。

    刘邦当初为汉王时,得到定陶人戚姬,很是宠爱,不久就为刘邦剩下第三子刘如意。爱屋及乌的刘邦,对刘如意也是越看越顺眼,很是喜欢,再加之戚夫人从旁边撺掇,时间一久就有了废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的想法。

    但是谁成想刘邦刚一表达这个意思,就遭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对,为此,刘邦连耍无赖的招数都用上了。叔孙通是太子刘盈的老师,他以死相谏,刘邦被逼无奈竟然只好应付说是随便说说而已。但是刘邦还不死心,吕后最后也是出了自己的杀手锏,请商山四皓辅佐刘盈。刘邦一看,知道改立已经成为不可能,最终放弃了废易太子的念头,悲伤地对戚夫人说: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为刘邦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刘邦起去,罢酒。

    看了刘邦和戚夫人垂泪相对却无可奈何的悲伤样子,各位有可能会认为刘邦乃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大权在握,想换个太子还不容易?其实他还真不行,因为吕后后面的势力太庞大了,刘邦自己摆不平。

    首先,吕后为人刚毅,辅佐高祖刘邦定天下,诛杀大臣多得吕后的支持和出力。另外,吕后还有两个哥哥,都是将军,长兄周吕侯吕泽因公殉职,封其子吕台为郦侯,另一个儿子吕产为交侯;次兄吕释之封为建成侯。这些人都是开国元勋,彭城兵败后,山西省南部地区丢失,除韩信控制的地盘和萧何留守的大后方关中地区外,刘邦的基本盘就只吕氏控制的砀郡大部、泗水郡小部,刘邦后面复起,要是没有吕氏保留的地盘和提供的支持基本不可能。

    在楚汉相争的第二阶段,刘邦的主力一直以洛阳为中心,进行内线机动,而项羽则需要绕开水路主交通线,进行外线大迂回,而此时在洛阳坐镇的就是外戚吕氏。也就是说,楚汉之争中的大的势力格局下,刘邦这边实际上是由关中萧何、洛阳吕氏、北方韩信、前线刘邦着四股势力组成。下面就分析这四股势力中支持吕后的力量。

    首先韩信是没有基本盘的,他对部下将吏的控制非常薄弱,大将也以曹参、灌婴为首,不足以成为一个派系。而吕氏是吕后的同船伙伴,自然无条件支持她,所以这两股势力基本不需要详细去了解,重点看看刘邦系和萧何系。

    其实这两个派系都是随从刘邦起兵的元老,从出身来看同属一个系统。在大家一致对外时,可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但当涉及到“废长立幼”这种根本问题,内部的分歧显然是存在的。从《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看,与吕氏相关的列侯有靳歙、丁复、傅宽、蛊逢、郭蒙、朱轸等人。再加之吕氏兄弟,尤其是吕泽,强大的功绩和号召力,刘邦换太子的铁杆支持者几乎不存在。

    除去老兄弟,后来入伙的一些位高权重之人如张良、陈平、周勃、灌婴等人,则是典型的骑墙派,尽量往后躲,不掺和这件事,但张良最终被吕释之强拉入伙;陈平、周勃搪塞刘邦,对樊哙的“轻拿轻放”,实际等于站在了吕后一边。所以刘邦的基本盘极其不稳固。

    剩下的萧何这一派系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刘邦在前方征战,萧何一直在后方经营,说是没有自己的势力鬼才相信,如果真没有他也不会用贪财、强占民田等“自污”手段来保护自己。此前隐居在关中的“商山四皓”被刘邦多次征召就是不理不睬,这次却欣然来辅佐刘盈,背后难道没有有萧何的影子?

    聪明的刘邦当然知道“商山四皓”的出现意味着什么,他知道自己在这件事上彻底沦为了孤家寡人,所以只好认输放弃。一个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的皇帝,面对自己最爱的女人和儿子,只能看着他们滑入泥潭而无法施以援手,难怪他喝不下去酒!

    土木之变:明朝积累数代精锐尽失,这个锅王振背得很冤枉

    李鸿章创立的淮军势力强大,但还是被袁世凯所练北洋军埋葬了

    柴荣亲冒矢石冲锋转败为胜,几乎以一人之力改写了历史进程

    1万多对10万,宋军也硬气的很,所有将军全部战死无一投降

    神将薛仁贵: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单字解释: 刘 邦 想 换 太 子 ? 吕 后 用 实 力 告 诉 他 这 事 没 门 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