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秦始皇有没有立皇后?他到底是怎样的人?残暴不应成为他的标签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皇后”这个名称正是秦始皇时期确定的,但他本人却没有册立皇后。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史料疑失,也许是他故意为之。至于他到底是怎样的人,我认为可以用“改革家”来定位。

    当初在周王朝建立后,天子的正妻都被称为“后”,并且严肃地写进了《礼记》;在战国时期,那些诸侯的正妻也被冠以此头衔,比如赵武灵王的后宫吴孟姚为惠后;秦昭襄王登上秦王之位的过程中,惠文后(秦惠文王正妻)、宣太后(秦惠文王之妾)、悼武王后(秦武王正妻)三位曾经爆发了激烈的宫斗。

    秦始皇作为开天辟地的帝王,曾经在各方面开展了建章立制的工作。其中,就包括后宫的各种称呼,据《汉书》记载,“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適称皇后,妾皆称夫人”。也就是说,皇后、皇太后这些沿用两千年的头衔,都是秦朝时确立的。

    然而,对于嬴政本人的后宫情况我们却一无所知。我们只知道,他在征服六国的过程中热衷于搜集各国美人,并且有20多个儿子,但他在当秦王时的王后是谁、当皇帝时皇后是谁,后世却没有任何记载。

    究其原因,大概有两种可能:

    一是资料遗失。司马迁说:“秦以前尚略矣,其详靡得而记焉”,秦朝及之前的后宫情况并没有被记载下来,所以他的《史记》纪录的第一位皇后正是刘邦的吕后。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立后这种重大信息,即使口头相传,也能穿到司马迁所在的时代;

    第二种可能,秦始皇故意不立皇后。春秋战国以来,后宫经常对一国的政权产生重大影响。比如当初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正是因为周幽王废黜王后申后、太子姬宜臼,招来了自己岳父申侯的报复;战国时期,秦国经常出现后宫干政事件,除了宣太后的事例外,最让嬴政本人刻骨铭心的,莫过于他的母亲赵姬与吕不韦、嫪毐的纠葛,甚至一度对嬴政的王位产生了巨大冲击。

    因此,为了避免后族干政、对政权造成负面影响,秦始皇在位期间并没有册立王后/皇后。这就像他没有分封藩王一样,毕竟他所从事的,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要加强中央集权。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他到底是怎样的人?

    他也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改革者。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作为公认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最大历史功绩有二:统一六国,开创大一统制度的雏形。这是两项前无古人、后有无数追随者的事业,因此他也被冠以“祖龙”之名。用我们今天的概念来讲,秦始皇可以被视为一名开天辟地的“改革家”。

    灭六国固然是史无前例的壮举,但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建立在秦国历代先祖的努力之上,算不上英雄好汉,那么下面咱们重点理理在一统天下后,秦始皇那一系列开创性的壮举以及相应的意义。

    首先,定名号。

    在统一六国后,鉴于“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嬴政采用王绾、李斯等人的建议,将天子的名称确立为“皇帝”,即功盖三皇五帝之意;天子之命称为“制”,天子之令称为“诏“”,天子自称“朕”。

    根据史料记载来看,秦始皇在那时也需确定了其他一系列皇室的称号,比如他追尊自己的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但对于后宫的情况并无记载。

    此外,他还废除了西周以来的谥法,原因是“子议父,臣议君,甚无谓”,即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王,很没有意义,甚至很不合适。于是他自称始皇帝,子孙后代从二世、三世至于万世,永远传递下去。

    在其后的两千年中,除了谥法被恢复外,秦始皇立下的其他规矩都被沿用。

    随后,确立行政制度。

    对于行政管理制度,早在战国时期,各国就采用郡国、郡县并行制。统一六国后,丞相王绾曾建议考虑交通不便问题,在偏远的燕、齐、楚等地分封皇子为诸侯;但秦始皇听取李斯的意见,认为分封制是过去数百年战火绵绵不绝的根源,于是果断彻底推行郡县制,在全国共设立36个郡,每个郡都设置守、尉、监三名官员,分别主管行政、军事、监察。由职业官员替代贵族管理地方,秦朝这一制度无疑是历史的巨大跨越。

    但要改变持续了数百年的制度谈何容易,为了维持政权的稳定、将华夏整合为真正的整体,秦始皇随后还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举动。

    第一,收缴兵器、迁徙富户。

    设立郡县后,秦始皇曾大赦天下,命令全国“大酺”(也就是聚众喝酒)以庆祝天下统一的丰功伟绩。随后,他下令没收全国的兵器运到咸阳,其后融化、浇铸成了12个各重1000石的铁人;紧接着,将全国最富有的12万户人家都迁徙到咸阳,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监管。如此一来,民间一没兵器、二没钱财,理论上无法具备对抗朝廷的实力。

    第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一政策的意义无需多言:如果连最基本的文字、度量规格都不一样,怎么形成大一统的国家?其后两千多年中,虽然中华大地分分合合、方言形色各异,但由于文字的一致,才将中华民族牢牢维系为一个无法拆散的整体。

    第三,拆除内部关防,修建驰道。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建立起了令人目不暇接的众多防御设施。秦始皇下令,除了北方燕、赵、秦用来防御游牧民族的城墙外,内地各国间的边城全部拆除,让各地连成一个整体。

    同时,为了加强偏远地带的控制,秦朝修建了两条驰道:

    第一条,从咸阳出发,往东抵达燕、齐等地;

    第二条,同样从咸阳出发,往东南穿到楚、吴地区。

    驰道宽50步,地基坚实、地面平整且牢固。这一工程的目的是什么?为了防止六国遗老遗少造反,秦朝不允许各地保留大量军队,只是维持最基本的治安队伍;而成建制的正规军,只有秦地保留。一旦各地有事发生,秦军虎狼之师沿着驰道狂奔而至,镇压那些乱军可谓易如反掌。

    第四,消除边患、开疆拓土。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北伐匈奴、南征百越,这一事业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

    往北收复了河套地区,把中原政权的国境向北推进到了今内蒙古的中部;秦长城西起临洮,经过贺兰山、包头、赤峰一直抵达今朝鲜平壤市西北方的清川江入海口,在那个时代,这种城墙与地形密切结合的方式,无疑是防御游牧民族的最合理方案。

    为了开发百越地区,秦始皇征集国内的罪犯、赘婿、商人前往如今的广西、广东一带,设立了桂林郡、象郡、南海郡,这是中原政权第一次对这里施行直接管理。

    但负面作用也很明显:一来给百姓带来了过重的人力、物力负担,二来将大军长年累月放在边疆,以至于后来内地爆发大规模起义后,秦军的应对效率大打折扣,客观上加快了秦朝的灭亡。

    由此可见,秦始皇的所作所为饱含着无数的“第一次”:

    第一次真正地统一了国内;

    第一次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中央集权体系,以对大一统王朝实现直接管理;

    第一次创建并推行了一系列沿用两千年的制度,让后世王朝一直追赶、无法超越;

    第一次对游牧民族进行全面打击、防御,首次将南越地区纳入中原大家庭。

    秦始皇在位时期的所作所为,绝大部分都是开天辟地、前所未有的,夯实了此后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在那个时代具有巨大的先进性,因此他才被明代的思想家李贽称为“千古一帝”。

    当然了,说到秦始皇的负面评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残暴”俩字。但咱们查查史料可以发现,他是史上少见的没有屠杀功臣的开国皇帝,也未对被征服的各国贵族、统治阶层进行“斩草除根”式的清洗,残暴之名,也许只来自于“焚书坑儒”。

    何谓焚书?秦朝烧的书有三类:

    东方六国的历史书,因为这些资料里有许多对秦朝造成负面影响的记载;

    一般的诸子百家书籍,但只烧百姓手里的,不烧朝廷官方持有的;

    诸如医药、种植一类的技术类书籍一概不烧。

    显然,秦始皇的目的是为了压制不同思想、避免动乱,而不是有人所说的“毁灭文化”。

    至于“坑儒”,则完全是乱扣帽子。

    “儒”,在战国时期可以称孔、孟学派的信徒,也可以泛称有知识的学者、文化人。而秦始皇所坑的,则是一群江湖术士。

    这些人兴起于战国时期,到处宣传可以长生不老,说白了就是一群诈骗犯,最出名的有徐福、卢生、侯生等。这些人甚至忽悠到秦始皇头上,声称可以弄来长生不死之药,骗了秦始皇不少钱。

    显然这种药是不存在的,为了给自己开脱,卢生、侯生在背后对秦始皇进行一番痛骂。比如说他刚愎自用、专权贪权、压制儒生、信任狱吏,这样的人是不配升天当神仙的,所以咱们不给他找长生不老药了。随后他们携带钱财跑路。

    这是彻头彻尾的套路:由于无法兑现诺言,就用类似于“政治正确”的舆论给秦始皇扣上一顶帽子,试图掩盖他们自己诈骗的事实。

    秦始皇大怒,把咸阳内的术士们抓起来严加拷问,这些人相互招供,一共牵连了四百六十个,被活埋在咸阳城外。其中是不是夹杂有儒生呢?不好说。但据《史记》中的《刘敬叔孙通列传》、《郦生陆贾列传》,那时很多儒生都在秦始皇甚至秦二世身前混的风生水起。

    看待秦始皇,我们要一分为二,既要承认他的贡献与功绩,也要看到他的一系列大动作给社会、百姓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时,由于理论与过去成功经验的限制,他过于迷信法家倡导的严刑峻法,过于信奉武力,却忽视思想教化的作用,没有注意到百姓对休养生息的迫切需要。在他活着时,还能凭借千古一帝的威严压制朝野,但随着秦二世的变本加厉,秦王朝迅速走向了灭亡,仅仅存在了十五年。也许,这可以被视为改革的代价。

    单字解释: 秦 始 皇 有 没 有 立 皇 后 ? 他 到 底 是 怎 样 的 人 ? 残 暴 不 应 成 为 他 的 标 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