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关羽错失荆州被杀,诸葛亮冷冷说11字,刘备听后果断处死长子刘封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公元219年,59岁的关云长受刘备之命围攻襄樊,擒于禁斩庞德,一番操作下来威震四方,吓得曹孟德都差点迁都以避其锋芒。

    这大概是刘备离诛灭曹贼最近的一次。

    只是关羽虽然两战大捷,却免不了也有伤亡,再加上曹操立刻派了徐晃前去增援,又有东吴吕蒙在背后偷袭。腹背受敌之下,关羽无奈兵败,错失荆州,首级还被东吴的人砍了送给曹操。

    听闻一道出生入死的兄弟死得这样惨,刘备伤心到放声大哭,止也止不住。

    哭过之后,当然是追责。

    一查之下,发现自己的长子刘封,明明已经接到了关羽的几次求援,却以“城池新下恐擅离反扑”为由拒不出兵,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二叔战死沙场。

    犯下这样大的错,是该狠狠惩治一番,只是刘备多少看在刘封跟着自己南征北战、军功颇丰的份上,爱才惜才,有些不大忍心。

    而且刘封又驻守上庸三郡,军情是当务之急,对关羽见死不救这事就暂时没提。

    但是很快,刘封就又犯了个更蠢的错误。

    当时跟刘封一起镇守上庸等三郡的,还有一位将领是孟达。

    二人一起守城,本就该是共同进退的关系,这就要求二人能摒弃成见、携手共进;又加上两人一起间接害死了关羽,关系该比一般同僚更进一步才对。

    但刘封这个憨憨,却在这个时候去抢孟达的鼓乐队,搞得孟达对他十分有意见。

    又因为害死关羽的事情,孟达害怕总有一天刘备要跟他算账,左思右想以后,还是去投靠了曹操,并且还带着曹魏和孙吴的兵把上庸、西城、房陵三郡给占领了。

    也就是说,刘封孟达打着保卫三郡的名义没去救关羽,结果这三座城池仍然被他们拱手送了出去。

    曹操的心情大概是三国三巨头里最哈皮的了吧?毕竟一开始被关羽吓得都要迁都了,结果一转身不光心腹大患死了,还白占了三郡,简直埋在土里都赢啊。

    跟曹操相比,刘备就很糟心了。二弟死了,城还丢了。

    再爱才惜才,刘备也忍不住了,去找了诸葛亮问意见。

    于是,诸葛亮就说了那句给刘封盖棺材板的话:

    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意思就是,刘封这个人,性子太鲁莽,你死了换阿斗上位的话,估计搞不定他。

    听到诸葛亮冷冷说的,这个仅11字的意见,刘备转身就给刘封赐死了。

    诸葛亮的话听起来狠毒诛心,但是了解他为人的话,还是能明白他确实是从大局出发的。

    虽然诸葛亮确实看刘封不太顺眼,但如果他真是能假公济私的人,就没有阿斗什么事了。

    这就要从刘封的身份开始说起。

    刘封是刘备长子,却只是养子,是当年刘备还依附刘表寓居荆州的时候,从荆州本地刘姓族人中认的儿子。

    那时候刘备已经40出头,却总也没有儿子,这才有了刘封的出现。

    而从一开始,刘封也是被刘备当作接班人培养的,所以刚认下儿子,就让张飞赵云带着他出去打仗见世面。

    刘封虽然性子鲁莽,却武艺高强,带兵打仗很有一套。那时候,刘备大约是为自己的眼光很是骄傲过一段时间。

    只是造化弄人,收养刘封5年后,甘夫人就给刘备生下了他的嫡子——刘阿斗。

    汉朝遵循的立太子制度一向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刘备又是以汉朝正统自居,所以刘封怎么看都不可能被立为太子了。

    聪明人在这个时候就该激流勇退出一线,憨憨刘封不是个聪明人,于是他更加勤奋地带兵打仗积累军功,一天到晚在刘备面前刷存在感。

    又仗着自己的军功目无尊长顶撞关羽,对晚于自己加入刘备集团的诸葛亮也多有不敬。

    按照诸葛亮大局为重的观念,他当然是不会在意言语间的不敬,但是如果这个人可能威胁到蜀汉的政权,那他就不客气了。

    都说天时地利人和三项,曹魏占天时,东吴占地利,蜀汉占人和,这个人和,诸葛亮自己都说,那是大家看的刘备的面子,自己没有这个本事。

    而《三国志》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

    成就帝业后的刘备,却一反自己弘毅宽厚的人设,制定了《蜀科》这部法典。

    如今虽已丢失不见全貌,但根据《诸葛亮传》看来,此法典公正公平,百姓无怨,唯一可能被人诟病的,就是执法十分严峻。

    由此可见,刘备其人城府极深:成业前可以卖草鞋、四处投靠、打秋风,被人耻笑连“三姓家奴”的吕布都不如;成业后却可以立刻转变身份成为一个严明法治的君主。

    这样一个心机深沉的人,用“见死不救”和“欺凌孟达”这两个借口去杀刘封,目的如果只是为了给阿斗扫清障碍,似乎哪里有点不对。

    其实仔细看过220年前后的三国版图就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自215年刘备与孙权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以后,原本驻扎在荆州的刘表旧部并没有被调去其他地方,而是仍旧守在荆州,隔着界碑对蜀汉虎视眈眈。

    这应该是孙权留下的桩子。

    到220年时,又因为关羽的狂妄自大得罪了东吴,吴蜀正式交恶,才有了后来东吴吕蒙偷袭关羽的事。

    那一段时间云南孟获也不消停,各种小骚扰令刘备分身乏术。

    这个时候,阿斗能不能在继位后控制住刘封只是小事,如果荆州旧部,联络上本就是刘表族人的刘封,里应外合,那刘备数年心血真的可以一夜之间消失殆尽。

    从这个角度来看,刘封必须马上死。

    这个故事里,看似有三个主角,其实说了算的,始终只有一个,就是刘备。

    处在刘封的位置上,原本进可攻退可守,只要他看清自己的位置、多少有点自知之明,对他始终爱惜的刘备也会给他留一条生路。

    他却目光短浅不知所谓,能斩孟达使拒绝降曹,却听孟达挑唆不救关羽。

    墙头草一般两边不讨好,需要他忠诚的时候不忠,给他逃命的机会他又不要,临死了却还要后悔当初不该不听孟达的。

    至于刘备,老谋深算又不想落下一个杀子的名声,还得借着诸葛亮的嘴说出那个理由,虽然诸葛亮不介意替刘备背黑锅,但这么个演法实在是看得够够的。

    难怪说“人和”是看得刘备的面子,这样一个弘毅宽厚的人,跟他作对就是跟天下至公作对。

    也难怪曹操有那么多次机会能杀刘备却没杀,不是不能杀,是不敢杀啊。

    单字解释: 关 羽 错 失 荆 州 被 杀 诸 葛 亮 冷 冷 说 字 刘 备 听 后 果 断 处 死 长 子 刘 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