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汉初意识形态之争,两名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拿下,两人被免职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汉景帝驾崩之后,他儿子刘彻继位,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汉武帝。不过,那时的刘彻才16岁,朝中很多事还得听他奶奶的。

    按说,这也没啥好抱怨的,别说是他,就连他爹汉景帝在的时候,很多事情也得听他奶奶的。因为汉朝有太后干预朝政的传统。

    举个例子,在如何处置郅都这件事上,汉景帝拿出的方案是从中尉断崖式降级到雁门太守,结果窦太后不干,非要处死,最后还是杀了。

    但汉武帝可不是一般的皇帝!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打算挑战一下他奶奶的权威,于是命令大臣们荐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的人才。

    当时,汉朝已经建立了六十多年了,虽然匈奴时不时的来犯边,各地也经常发生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但总体来说国富民强。

    因此,民间的儒家思想有所抬头,其影响力日趋强大,所以,汉武帝征集来的贤良里有不少大儒,比如说董仲舒。

    汉朝建立伊始,百废待兴,高层都崇尚黄老之学,提倡无为而治。但是,汉武帝刘彻偏偏不好这一口,一直想积极作为。

    于是,汉武帝趁着公开选拔的热乎劲,撤掉了无为而治的丞相卫绾,把窦太皇太后的侄子,喜好儒家学说的窦婴提拔为丞相。

    除此之外,汉武帝还提拔了一大批喜好儒术的干部,比如,新任太尉田蚡、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等人,都“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

    在弟子赵绾的推荐下,儒学大师申公培也被汉武帝以隆重的礼节迎接到了京师,拜为太中大夫。

    于是,儒家历来重视的兴建明堂、天子巡狩、改换历法、变更服色等事情,都提上了议事日程。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旨在使治国思想儒学化的改革拉开了序幕,儒道之争进入了你死我活的白热化阶段。

    但是,改革派心里都很清楚,黄老之学背后的终极BOSS是窦太皇太后,只要她掌权一天,如火如荼的改革,随时熄火。

    为了早日解决阻碍改革的敌对势力,御史大夫赵绾向武帝提议,朝事“毋奏事太皇太后”,言外之意就是剥夺他奶奶的监护权。

    虽然当时,窦太皇太后已经瞎了眼,但是耳朵还是蛮灵通,各种奏报“日至窦太后”处,改革派的一举一动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得知赵绾的提议后,窦太皇太后真的生气了,她当即指出,赵绾等人这是要走汉文帝时蛊惑人心的方士新垣平的老路啊!

    生气归生气,到底要怎么才能除掉赵绾等人呢?窦太皇太后见多识广,洞悉人心,她动用特务手段,掌握了赵绾等人贪污受贿的证据。

    公元前139年,窦太皇太后拿着赵绾等人的罪证,跟汉武帝摊了牌,你看看你重用的都是什么人?贪污的贪污,受贿的受贿,还有与多名女子发生不正当性关系的。

    面对铁证,汉武帝哑口无言,只好把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打入监狱,并罢免了推崇儒学的丞相窦婴、太尉田蚡等人。

    就这样,在窦太后的强行干预下,汉武帝掀起的这场治国思想儒学化的改革浪潮被迫以夭折而告终。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

    单字解释: 汉 初 意 识 形 态 之 争 两 名 部 级 高 官 因 贪 污 受 贿 被 拿 下 两 人 被 免 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