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西北地区降水增多,能否由量变转为质变?楼兰绿洲会否重现?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西北地区给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又热又干,的确,在我国西北地区存在着大面积的戈壁和荒漠,很多地区都属于干旱或半干旱气候,但这种又热又干的景象并不是自古有之。

    向前追溯到汉代,在今新疆罗布泊西北岸、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曾经存在着一个古国,我们称之为“楼兰古国”。作为一个西部古国,它在史料中的形象可并不是又热又干,而是一片充满了水草和牲畜的绿洲,完全可以当得起“塞外江南”的美誉,遗憾的是如今这片楼兰绿洲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楼兰绿洲的消失于孔雀河改道及罗布泊萎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环境的恶化,楼兰人开始向南迁徙并一路征伐成为了西域七强,最终在公元448年被北魏所灭。

    楼兰古国消失了,曾经的楼兰绿洲也早已不见了踪影,那么未来楼兰绿洲是否有可能重现人间呢?

    现在看来,似乎还真有些苗头,因为近些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大有从干热气候向湿热气候转变的趋势。根据数据显示,在过去的50年间,我国总体的降水量并无明显变化趋势,但西北地区降水量却出现了持续增加,特别是近20年间,西北地区的夏季降水量增幅明显,而降水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了西北一些地区的气候环境发生了变化。在我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段曾经存在着一条内陆河,名为疏勒河,古时候将其称之为“冥水”。

    疏勒河全长540公里,流域面积达到了20197平方公里,在疏勒河的尾闾曾经存在着一个终端湖,名为“哈拉齐”。

    根据史料记载,曾经的哈拉齐水草丰茂、湖波荡漾,但后来由于多种原因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疏勒河发生了断流,而位于疏勒河终端的哈拉齐也就随之干涸了,这一切都发生在300年以前。然而近年来,随着疏勒河河道的恢复,生态水不断补给,干涸了300年的哈拉齐再一次呈现出了碧波荡漾的景象,而且根据现有的情况来看,哈拉齐的睡眠已经比较稳定了。哈拉齐的复活是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因为西北地区逐年降水增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规划。

    2011年,《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得以实施,疏勒河河道恢复工程随之完工,这成为了哈拉齐复活的重要节点。

    无独有偶,有中国第二大内陆河之称的黑河,也有着一个名为“东居延海”的终端湖泊,由于气候干旱,东居延海分别在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先后两次发生干涸,但现在东居延海不但水量充沛,而且已经实现了连续17年不干涸,水域面积更是达到了近四十平方公里。这一切变化都与西北地区的降水增多有关。如此看来,楼兰绿洲真有希望重现了?现在还不好说。

    西北地区的降水量虽然呈现增长趋势,一些地区的降水增幅明显,但就总体而言,还并未发生质变。

    虽然西北地区近50年来降水持续增加,但目前尚未能够达到上世纪初的水平,至于最终能够由量变转为质变,目前还很难说,因为这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气候变化趋势,很难做出一个准确的预估。相比能够重现楼兰绿洲而言,另一个问题其实更需要我们担忧,那就是西北降水的增加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降水当然是好事了,怎么会是坏事呢?这可不一定,关键在于增加的降水到底是怎么来的。如果降水的增加是源于环境的改善,那自然是好的,但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近年来由于气温的升高,西北地区的冰川开始融化,冰川融水较之以往显著增加,所以西北地区的降水增加与冰川消融有着密切的关系。

    冰川消融会带来哪些问题呢?这是非常复杂的,冰川的消融可能导致各种极端天气的出现,增加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还会带来难以预见的长期生态问题。不过冰川消融是源于气温的升高,而气温升高是全球性的问题,并非我们可以掌控的。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对冰川消融及背后的气温升高问题保持警觉,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好冰川消融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推动西部地区气候以及生态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毕竟降水增多对于短期环境改善,还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单字解释: 西 北 地 区 降 水 增 多 能 否 由 量 变 转 为 质 变 ? 楼 兰 绿 洲 会 否 重 现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