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三国前期威名赫赫的太史慈,为何在投降孙策后,就“销声匿迹”了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若要说我国最为人常言且精彩的一个时期,汉末魏初的三国可谓是夺人眼目,那个时代可谓是能人辈出。

    而谈及三国时期,我们脑中能浮现出的也刘关张三兄弟的义薄云天,亦或者是曹老板东临碣石时的豪气冲天。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的文臣武将可谓是层出不穷,而正是这些优秀的人物构成了三国时一个个精彩夺目的故事。

    想必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他的威名,由于其较高的军事才能为世人所闻,当世英雄就连曹操都对他有了高度的评价。

    但是他在孙策死之后得不到孙权的重用,就淡出了东吴朝局,几乎可以说退出了精妙绝伦的三国历史舞台又是为何?

    太史慈之功绩

    太史慈此人可以称作是江东第一战神,因为他的谋略不亚于鲁肃,且武功不输于孙策,可谓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才。

    他的箭法可谓是能够堪比黄忠这种神射手一样的存在。公元193年,北海相孔融在手下的推荐一下听闻了此人。

    瞬间就对太史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仅多次派遣使者探访太史慈的母亲,而且还经常赠送礼品表达自己的心意。

    而太史慈此人重情重义,为报答北海相孔融长时间的赏识及接济,便独自一人就前往都昌,以解决孔融的燃眉之急。

    于是太史慈凭借自己的谋略成功突出重围,到达平原请求了刘备的三千兵马的相助,这时被围困的孔融才得以脱困。

    孔融想做的仅仅是一名名士,但太史慈所向往的就是在这个乱世当中征战沙场,建功立业,所以就找借口离开了孔融。

    他就去投奔了时任扬州刺史的刘繇,渴望能够得到重用以此来完成自己的沙场梦。可惜他并没有如愿征战沙场。

    但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在他一次外出探查时,他偶遇了孙策以及韩当黄盖等猛将,普通人看见这阵容早就逃离了。

    但是太史慈毫无畏惧,直接主动上前挑战,孙策没有想到竟有人敢与负有小霸王之名的自己挑战,于是上前应战。

    但是还是因为刘繇用兵不当,导致最后太史慈护送刘繇退至豫章,但是最终还是抵不过孙策的猛烈进攻,刘繇依旧失败。

    但是由于两人交战给孙策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于是孙策就向太史慈抛出了橄榄枝,而太史慈也是认为遇到明主。

    而孙策在抓到太史慈后,也问他若是在交战那天成功抓到了自己,会将自己怎么样,而太史慈并没有阿谀奉承。

    而是从容不迫地说:那我可不知道下场会怎样。而孙策也显然豁达,任命太史慈为折冲中郎将,返回吴俊掌兵。

    对孙策说,如果这次放了太史慈,那一万多人再加上太史慈的才能,这一去有可能是放虎归山,让太史慈如龙入海。

    但是孙策在面对这么多人劝阻的时候,依旧选择相信太史慈,并且在太史慈临行前为他践行,并且询问他几时能回来。

    果然不出孙策所料,太史慈果然在六十日期限之前就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务归来,这下更使得他受孙策的信任。

    后来荆州牧刘表的侄子刘磐经常骚扰孙策的江东,于是孙策任命太史慈为建昌都尉,让他征讨刘磐这个烦人鬼。

    太史慈的落幕

    但天不随人愿,一代小霸王孙策在狩猎时不幸遇刺身亡,于是这东吴诺大的重担就交到了弟弟孙权身上。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孙权显然就是不想重用太史慈,但是我们也都了解,孙权是一位慧眼识珠的主公。

    他不可能就这样忽视太史慈的能力,这样安排太史慈,根本不符合他一向用人的安排和惯例,这只能说明。

    这也不能怪罪孙权,毕竟孙权和太史慈之间,并没有他哥哥孙策和太史慈之间的那种不打不相识的紧密交情。

    所以孙权选择使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来处理太史慈,对于孙权的统治来说还是比较恰当的,但其实他的怀疑是多余的。

    于是太史慈就在自己略为平淡的职位上,结束了这精彩的一生。后史学家还称赞太史慈这乱世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结语

    就是由于孙策的早逝,再加上孙权对他的不信任,这就导致了他这匹千里马过早的失去了自己的伯乐。

    这也就导致了他的后半生,注定和其他的普通马一样,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这就是他最终“销声匿迹”的原因。

    单字解释: 三 国 前 期 威 名 赫 赫 的 太 史 慈 为 何 在 投 降 孙 策 后 就 销 声 匿 迹 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