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学生读物将丁汝昌殉国写成“投降”,出版社曝光,丁家后代回应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从小父亲就告诉我这句名言警句:书是知识的源泉和进步的阶梯。看书,一直被视为良好的习惯。尤其是经历有限的中小学生,往往通过书籍来观察和思考世界。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来自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接触到的人。可见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谁知,别有用心的人,可能也看中这个规律。

    学生读物出现严重错误,爱国将领写成“鞠躬投降”

    之前的小学课本风波,曾引发过全网的关注,后来进行全面修改。教材受到的重视程度自然要比普通书籍更多。但我们身边那些由各个出版社生产的读物,依然“鱼龙混杂”。

    记得以前有位幼儿园家长就曾晒出绘本,女娃去医院看病,只是在胳膊上打针,竟然医生要求把衣服全脱下来。这样的引导,岂不是“反向教育”?

    继这些问题之后,又有网友发现某学生读物的严重错误,发到网上之后迅速引起关注。这是课外读物,叫做《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

    显然,它属于历史题材的学生读物,帮助读者了解过去的重要事件。近代史虽然有很多不堪的回忆,但也是我们奋起反抗、意识觉醒的历程,值得进行教育。

    (影视素材)

    谁知,这本书里有处细节,却明显在颠倒是非。甲午海战是著名的事件,尽管双方实力悬殊,可是我国的将士们依旧英勇对抗。

    哪怕牺牲殉国,也从未折腰。很多学生和家长,想必还看过这类素材的电影,不禁感动得令人泪下。可是这本课外读物中,却将爱国将领丁汝昌写成了“鞠躬投降”。

    配图是他们低身向对方“求饶”的姿态,文字解释白纸黑字写着“投降图”。这段经历,虽然不能算是妇孺皆知,但稍微上过学、有点相关常识的人,都知道不存在投降一说。

    出版社随之曝光并进行回应,丁家后人表示:要考虑诉讼

    如此低级的错误,让很多家长认为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就连博物馆也出面声明,丁先生不可能这样做。

    这个系列的出版方随之曝光,即“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该系列共计10册书,不知除了这里还有没有其他问题。

    丁家的后人在网上发表回应,感谢热心网友的曝光;并且表示这种扭曲真实的行为,令他们难以接受,可能要考虑诉讼。

    到底是谁设计了这样的内容,审核老师又有没有尽职尽责,发布前出版方为何没能看出这么大的错误?还是明知有问题,却“忽视”了呢?这些都是家长们的疑问。

    一位宁死不从的英雄,还未跟对方碰面就已经殉国,何来“鞠躬投降”的画面?带着大家的疑问,知名媒体记者联系了相关人员。

    原来,这张图是出自外国人的手笔,被直接引用到了中文学生读物里。出版社回应中称:对于这种错误深表歉意,将对市面上的书收回和销毁。

    众所周知,历史书籍里出现问题,这种影响力往往比普通课题的漏洞,更为严重。知识点写错,老师可以更正。价值观扭曲,家长和学校却很难进行改造。

    如果小学生的印象里,尽是卑躬屈膝的角色,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操,该如何培养起来?将我们的民族脊梁弄成这个形象,显然是作画者另一种身份的想象。印到国内读物是怎么回事?

    仅仅致歉不足以起到警示作用,家长希望彻底调查

    中小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定型,判断能力有限,书籍的作业不可低估。如果家长没有发现,或者曝光后没有引起关注,不知道这种低级错误还要误导多少同学。

    很多家长认为,光是致歉和收回书刊,不足以起到警示作用。这样对于同行也难以有震慑力。问题被发现后,简单的道歉和回收,成本显然太低了。

    小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对过去的认知,将决定着自己对故乡的热爱程度。很多学霸纵使成绩好,却一心想着留学和去海外工作。

    待遇只是其中一个层面,价值观的影响却很容易被忽视。因为很多外在现象和读物,无形中透露着“海外教育更好、西方审美更高级”的思维。有时即使成绩差、要通过留学走捷径,这类学生还会自带优越感。

    【话题】你认为出现这种错误是什么原因呢?

    单字解释: 学 生 读 物 将 丁 汝 昌 殉 国 写 成 投 降 出 版 社 曝 光 丁 家 后 代 回 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