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4岁就懂得让梨的孔融,56岁因不孝全家被曹操杀,其实孔融本来就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作为圣人的后人,孔融4岁时便懂得把个大的梨子谦让给哥哥吃。“融四岁,能让梨”的事迹被编入《三字经》作为小孩子的启蒙教材。不过孔融谦和有礼的形象到4岁时就结束了,以后他表现的更像是一个离经叛道的狂人。

    孔融10那年和父亲一起出行到洛阳。当时洛阳是东汉的首都,李膺是洛阳的司隶校尉,相当于首都卫戍司令。有一天孔融来到李膺家大门前,守门的人问他找谁?孔融说:“我是你家老爷亲戚,进去通报便是。”守门人很奇怪,来李府拜访的都是高官显贵或者贤达名士,从没见过一个小孩单独上门。

    守门人看孔融衣着谈吐不像一般人家的孩子,便向李膺做了通报。李膺见了孔融也感到疑惑,便笑着问:“小朋友,你是我什么亲人啊?”10岁的孔融见了满堂的宾客没有丝毫怯场,大方的说道:“从前我的先人孔老夫子和你的先人李老君有师友之亲,这样说来,我们不正式世代通家之好吗?”满堂的宾客听了都对孔融大加赞叹。

    这时候,刚从门外进来的太中大夫陈韪听说了孔融的事。陈韪很不以为意,翻着白眼说:“这有什么稀奇的,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会怎么样。”孔融听到后反唇相讥说:“想必陈大夫小时候一定很聪明伶俐吧!”陈韪当时大为尴尬,半天说出话来。

    孔融长大后既是高官也是当时的文坛领袖。魏晋时期像孔融这样的人被称为名士,著名的“竹林七贤”就是当时名士的代表。那个时期的名士都一个特点,就是都比较狂傲,比较放荡不羁。

    孔融作为名士不仅生活上放荡不羁,在政治上也很大胆,他很喜欢谈论实政,且经常对当局政策作出言辞激烈的批评。

    曹操宣布远征乌桓的时候,希望朝廷和军队同心协力以便振奋军心。孔融却讽刺说:“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意思是:大将军远征在外,十分辛苦,古代肃慎氏不来进贡,丁零又偷过苏武的牛羊,这两样罪过才值得劳民伤财出师远征呀。

    孔融不仅喜欢和统治者唱反调还喜欢发表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言论。孔融和另一个狂人祢衡聊天的时候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意思是:父之于子,有什么情分可言呢?本源不过是情与欲的产物而已。母之于子,又怎么说呢?就如同放在瓶子中的一个东西,出来后就分离了,没有任何关系了。然后孔融和祢衡互相吹捧,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说祢衡是“颜回复生”。

    孔融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六岁,小儿子五岁。有一次小儿子跑到熟睡的孔融床前偷酒喝,大儿子看到了说:“你怎么不向爸爸拜一拜再喝?”小儿子不懈地说:“既然是偷,那还拜他干什么!”

    汉朝从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纲常伦理和孝道作为国家的治理思想。在汉代不孝罪甚至可以被判死刑。孔融作为孔子的后人,能够有那样的言行确是可以被称为狂人。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上奏孔融“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朝仪”等罪名,曹操将孔融全家处死。

    单字解释: 岁 就 懂 得 让 梨 的 孔 融 岁 因 不 孝 全 家 被 曹 操 杀 其 实 孔 融 本 来 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