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有心无力-永贞革新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唐德宗的一生没有挽救大唐,晚年的时候看着宫中的太子更是忧心忡忡,因为太子李诵的身体不好,和李治一样有些中风,多年来瘫痪在床,所以他迟迟没有定下接班人选(宦官这么说的),他还亲手扶持了一堆野心勃勃的宦官,这些人对他都不是很忠诚,何况他那个儿子?所以在德宗生命的最后时刻,是宦官冷眼旁观,是文武大臣的担忧,是禁军将士的期盼,最终李诵坚持着站起来,在人搀扶下登上了车架来到九仙门接见禁军将领,随后成功登基,之后多在帷幕后处理政务,但他的心还是热的,因此引用了一批同样热血的年轻人,开始了永贞革新。

    这次改革的核心人员是二王,王叔文和王伾,二人都是出身寒门,没有什么背景,而且还都不是科举入仕,是因为一技之长而被李诵留在身边,王叔文是围棋高手,王伾则写的一手好书法,两人都被任命为翰林待诏,说白了就和李白当年类似,在宫中听命,不过二人比李白好点,因为君王能倚重的只有他们。除了这两个人外,还有八个人,以柳宗元,刘禹锡,韦执谊等为首,这些人都是进士出身为官,尤其是韦执谊,出身大世家韦家,自幼饱读诗书,当时是吏部郎中,柳宗元和刘禹锡也是同榜进士,官拜监察御史。可以说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年轻,既然年轻自然朝气蓬勃,对德宗一朝的风气有所不满而想要改变它,这些人可能缺乏经验,但绝对不缺乏勇气,因此顺宗一登基,他们就迅速进行改革。这就和下棋一样,王叔文开始了谋划布局,首先是升官,韦执谊迅速被升为尚书左丞,平章政事(宰相之一),而王叔文只是升为翰林学士。因为韦执谊的身份,资历都足够被推到前台,他们需要一个宰相,而他王叔文没有进士出身,也没有军功,在唐朝是很难走到前台坐高官的,更不用想当宰相了,不过大家都清楚,这个集团的灵魂是王叔文。他们的大致分工是有了奏折先入翰林院王叔文作出反应,然后由王伾交给天子批阅,随后交付中书省由韦执谊执行,至于柳宗元等人负责收集信息,进行反馈。他们首先要选择一个人下手,用这个人来立威,而当时的长安京兆尹道王李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对象。横征暴敛,嚣张跋扈惹起了民愤,而身份也够,李渊的嫡系后代,宗室亲王,因此很快收集证据。不久之后王叔文宣布了他的一干罪证,随后将他贬官通州(无故不得杀害宗室),长安城人人拍手称快,似乎看到了希望,之后是革除弊政,与民修养,这次需要顺宗出面,他坚持着来到丹凤门,宣布大赦天下,除了把民众欠下的各种捐税取消,还罢免了很多不必要的进奉,同时把一些不必要的机构,如“宫市”“五坊小儿”等废除。这样一来百姓开心了,宦官集团却不满意了,因为这损害的是他们的利益,于是他们开始着手准备反击。之后王叔文以宰相杜佑为度支,盐铁转运使,自己担任副手,这又是一副掩人耳目的手段,代表改革集团要对财政下手了,天下财政,盐铁为重。

    这自然引起了宦官的不满,他们手握禁军,因此不断向顺宗施加压力(这又是德宗晚年干的好事儿,宠信宦官),顺宗无奈,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李李纯为太子,台下众臣都在为李纯的年轻而高兴,只有王叔文感觉到了危机,宦官和东宫强势结合,不是什么好事儿。他明白,把宦官的兵权剥夺已经势在必行了。可惜王叔文终究只是下棋者,不明白军队之间不仅仅是靠一纸任命就可以服众的,他为了掌握左右神策军,派出了老将范希朝在前台,而心腹韩泰在背后掌握实权。结果呢?禁军将领和宦官之间利益关系很牢固,而朝廷想凭借一旨诏书就换人,还不给任何好处,谁会答应?何况本意是突袭废除宦官权利,不得不说,王叔文这步棋走的并不高明,或者说,有太大的书生迂腐气。随后宦官迅速反击,他们强烈要求废除掉王叔文翰林学士的官职,转而给他户部侍郎,明升暗降,把王叔文手中权利最大的翰林学士身份废除,这样他们之间的联系就会被大大削弱,随后王伾等人上书求情,但是顺宗在宫中被宦官掌控,他们还不是想怎么回复就怎么回复?于是王叔文被允许五天进宫一次,翰林学士的身份还是被废除。随后就是内部矛盾的爆发,因为一件小事儿,韦执谊和他翻脸了,这要从一个叫羊士谔的小官说起,这人对改革不满,便在长安公然抨击王叔文的政策,王叔文就准备给他砍了,杀一儆百,结果韦执谊不同意,王叔文就想着乱棍打死,韦执谊还不同意,最终的结果是流放,而不满到已经失去理智的王叔文在公众场合痛骂韦执谊,为改革派内部留下了一道裂痕。随后西川节度使派人进京想进行交换,达成利益同盟,就是王叔文帮助他谋取三川之地,作为交换,他可以在长安有危险(王叔文被胁迫)出兵相助,结果王叔文拒绝了,还想把使者砍了,最终韦执谊把那人放了,因为不想激化矛盾,结果王叔文对他更加不满,他不明白需要妥协,他不明白韦执谊是真的为了改革,当然,韦执谊心里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既然已经是宰相,为什么还要受王叔文的掌握,因此出此下策,双方心知肚明,明白改革已经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天子被宦官胁迫,宰相和幕后决策者有了矛盾,很快一个强大的同盟形成,宦官,太子,藩镇连手上书请求太子监国,最终的结果呢?王叔文手中只有一张牌,他派去接管禁军的韩泰,如果掌握了禁军,他还有机会翻盘,结果呢?他们连禁军将领的面都没见到,只能拿着废纸(任命书)回到长安,王叔文明白,这个持续了四个月的改革,要停了。随后王叔文因为母亲去世回乡,韦执谊公然反对改革派,随后便是秋风扫落叶的清扫,太子监国,顺宗退位,顺宗驾崩,太子登基,刘禹锡等人被贬,史称“二王八司马”。

    八个月的时间登基了三位皇帝,只能说皇权旁落,而王叔文失败的原因很简单,手里没兵权还不懂的妥协,唯一依靠的天子也靠不住,天子自己的人身安全都难以保障,还支持改革,注定是昙花一现罢了。

    单字解释: 有 心 无 力 永 贞 革 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