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白登之围,刘邦为何不派韩信剿灭匈奴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刘邦为什么不用韩信去打匈奴,非要自己在白登之围中送人头呢?刘邦如果派韩信去打匈奴,你别管这个仗是打赢还是打输,对老刘来说都是没有好处的。为啥这么说呢?就韩信的功劳数量,垒的跟山一样高。你这会儿再派韩信去打匈奴,打赢了功高震主,打输了又得损兵折将。

当时刘邦在跟陈平商议韩信谋反事宜。陈平说了两句特别有深意的话,“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信之者乎?”陈平跟刘邦说这么一番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韩信是不是真的造反,对于咱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而我们需要的是借助谋反这个借口,彻底铲除韩信的威胁。那么陈平为什么要跟刘邦这么说呢?陈平后面对刘邦说的话呀,更是让人不寒而栗。他跟刘邦说,“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陈平这么说就是在问刘邦,你身边的将领,咱们有一个算一个,包括您在内有人是韩信的对手吗?刘邦回答,那肯定是没有。

陈平这三句话一出,就意味着韩信的政治生涯就已经到头了。陈平是摸着老板刘邦的心思,在一步一步地给韩信垫砖。陈平就是想告诉刘邦,韩信有没有谋反的心思不重要。但是有一天韩信真的要谋反了,普天之下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刘邦在听到陈平这么一番话之后,还敢重用韩信吗?哪怕是不将韩信囚禁,最低限度也不能再让韩信有任何领兵的机会。最后陈平跟刘邦就合谋上演了云梦泽抓韩信的双簧。自此之后,韩信这个名将就彻底成了刘邦养在身边的笼中鸟了。

刘邦在白登之围时,带领了30多万的大军。你想想韩信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呀?那不就是把敌人的兵马转化成自己的士兵吗?刘邦每一次交给韩信一部分兵马,韩信都能变出更多的部队来,并且将这些兵马训练成更为善战的士兵。韩信带着30万的兵马去打匈奴,如果打赢了,韩信所辖的可能就不是30万人了,那可能就是60万了。这个时候韩信如果琢磨琢磨刘邦跟陈平之前对他的诬陷,那你说韩信会不会调转枪头揍你刘邦呢?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你觉得刘邦会放心把兵马交给韩信?

刘邦这个人啊,打心眼儿里对任何人都是不信任。刘邦无论是对阵项羽之时,还是后来平定诸侯之乱时,大部分时间都是他亲自领兵上阵的。自己要把兵马造光了,就直接跑到人家韩信的兵营,把韩信的主力精兵全部带走,给韩信留点老弱病残。反正对兵权,刘邦只有掌控在自己手里之时,他才放心。

咱别说韩信,樊哙跟刘邦那可是联襟,从沛县起兵跟随刘邦南征北战,鸿门宴上不顾危险跑出来为刘邦挡枪。就这份恩情,说他是刘邦最信任的人都不为过。即便如此,樊哙在外领兵之时,刘邦一样是不放心的。他甚至差点把领兵在外的樊哙给搞死。刘邦当年病重,樊哙领兵在外,有人就跟他嘀咕说,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如果有一天皇上您驾崩了,樊哙可能就会把您心爱的戚夫人跟您的儿子刘如意一块儿给宰了。刘邦一听到这话,立马就怒了,下令让陈平跟周勃去接替樊哙的工作,并嘱咐二人如果夺了樊哙的兵权,立马将樊哙斩首。你可见刘邦对樊哙都是不放心的,欲除之而心安。对樊哙都是如此,你想,何况韩信呢?

最后还是陈平这个人精留了个心眼儿,害怕杀掉樊哙之后会遭到吕雉的报复,又赶上呢,刘邦这个时候驾崩。樊哙才勉强保住了自己的脑袋。不然他的下场跟韩信就是一样。从这些事情上都能反映出刘邦对任何领兵在外的人他都是不信任的。那更何况韩信这个能力跟威望都这么高的人呢。

单字解释: 白 登 之 围 刘 邦 为 何 不 派 韩 信 剿 灭 匈 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