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0

    《芈月传》:芈姝一生的失败,皆因父母之“爱”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文|阿莎普

    《芈月传》里的芈姝从小受到其母亲的宠爱,具备当时女性所应具备的一切良好品质。

    她在幼年时期是善良的,后来跳脱出楚国的条框去到秦国,在宫斗中,一步步磨灭了她原本的善,从可怜到可恨,再到可悲,芈姝的人生败得如此彻底。而芈姝一生的失败,皆因父母之爱。

    试想一下,一个孩子不管是父爱还是母爱对他们都是极为重要的存在,父母的爱如果给错了,或者是给过了,那么,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容易就被打败。

    家庭的关爱如果是错误的,孩子更容易剑走偏锋;如果给过了,孩子的独立意识就会很薄弱,依赖性会很强。

    芈姝的父母给予她的爱,是既错了也过了。因此,她的一生都在不断地经历失败。

    若要说芈姝的性格悲剧,那就要追朔到她的童年。正常人家的孩子自小都饱受父母的宠爱,但芈姝不同,她看似地位尊贵,然而她的父母却都不曾看到她的真实存在。

    那时候芈月的娘亲突然得宠,王后得不到楚威王的宠爱,她只能把情感寄托到自己的女儿身上,以此来摆脱空虚感以及婚姻的失意,但长女远嫁,因此,小女儿芈姝就成了最佳人选。

    对于芈姝这个女儿,王后特别溺爱,当然她也是有目的性的,想借助芈姝博得楚威王的宠爱。她把芈姝视为‘自我’的一部分,纳入羽翼之下的同时,渐渐地截断了芈姝的独立空间。

    所以,芈姝的存在是母亲用来争宠的,并不是真正的母爱。

    这样导致了芈姝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她会选择退让,但如果别人碰触到了她最核心的利益,已经无路可退的时候,她才会选择反抗。这都跟原生家庭对她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她被母亲教育的端庄得体,唯唯诺诺,对他人的依赖性强,而且没有自我分界,甚至在她出嫁之时,母亲依然不放心,令玳瑁陪嫁,目的就是要玳瑁到秦国继续为芈姝保驾护航,挣得权利。

    对于芈姝来说,母亲把她的后路都安排的妥妥当当,她自然就无忧无虑,形成了依赖别人的习惯,但是,当她再也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时候,就会束手无措,做什么错什么。

    不能说母亲给予女儿的不对,但是母亲的给予却是以自己的权利为目的,这样的母爱太狭隘。因为爱的出发点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孩子走向独立,当父母给予不了孩子庇护的时候,孩子就能够独立面对人世间的所有一切,还能让自己活得更好。

    继承了母亲的教育方式,芈姝对自己的儿子也是溺爱的教育,不同的是,当年母亲对她是包办式的,而芈姝对儿子则是纵容式的,儿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多么小,多么不合理,她都倾尽全力去满足,比如公子稷的小鸟,比如魏国公主魏颐。

    由于芈姝对儿子的纵容,让他没有一点分寸,长大后,谴责芈姝过度干涉自己的婚姻,放弃了楚国公主,而选择了敌国的公主魏颐。然而,芈姝与儿子不同,她对母亲是真的感激,感恩王后密不透风帮她包揽了一切的母爱。

    芈姝得到的母爱并不是正确的爱,是带着目的性,极其偏激的爱。因此,当她后来对自己的儿子也是一样的溺爱,不去正确的引导孩子走正道,而是剑走偏锋,以至于造成儿子英年早逝的后果。

    当母亲为了一切权利,致力于为孩子寻找一个又一个庇佑所,而不是推动孩子走向独立时,其实也是变相的否定子女的本身。因为只有父母认定孩子没有独立自强的能力时,才会觉得他们需要庇佑。

    清晰自我存在感的父母,是会尊重孩子的自我需求,乐于并且培养孩子走向独立的人生阶段;而严重缺乏自我存在感的父母,则不想跟孩子有任何界限,他们惧怕孩子学会独立后离开自己。

    而芈姝的母亲,恰恰就是这么一个严重缺乏自我存在感的女人,她忽视了芈姝的成长需求,也剥夺了女儿自我探索的机会。她把自己心底的那个孩子形象,投射到女儿的身上,无节制的给予,也等同于在无节制的满足自己的需求,她们的世界太狭小了,自我无从寄托,以至于只能通过孩子,来证明自己。

    相对母亲的失责,芈姝的父爱也是缺失的,在芈姝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角色一直是缺席的。父爱的缺乏,间接导致长大后的芈姝,对异性关爱的极度渴求。

    如果对芈月来说,秦王嬴驷‘如父如兄’,那么,对芈姝而言,又何尝不是?秦王嬴驷的品行和才干,精明和野心,实在太像自己的父亲楚威王了,芈姝对嬴驷的一见钟情,并非偶然。

    嬴驷的几句情话和许诺,芈姝就贸然献上了身心;之后嫁入秦宫,她与嬴驷的相处,大多也都是讨好的、卑微的,恐其失望,自卑又局促。

    所谓的女儿要富养,不仅是物质上的给予,女儿的精神世界里也需要丰富给予。女孩子的异性缘,往往是和她曾经得到的父爱成正比的,父亲给予的爱,奠定了女儿将来在男性世界里的竞争力。

    芈姝其实在一开始就高看了秦王对她的情意,但在这种情况下她并没有过分要求秦王恩宠,得过且过,这在她初入秦宫时就说过。即便后来芈月得宠,得到的东西比她好比她多,她初有怨言,久而久之,也只能妥协接受。

    芈姝也曾对芈月说过:“宫中生路太窄,万事我皆可容你。”

    而芈姝最后真正容不下的也不是芈月,而是容不得芈月的儿子挡在她的儿子前面。她的核心利益就是保住自己的王后之位,这就跟她母亲当年的想法是一样的。因此,她有了第一次相要害人的想法,就是除掉威胁太子之位的公子稷。

    芈姝那时的想法和行为也算是正常人的思路,自己的核心利益都受到了侵犯,如果还不反抗,那才是不正常的。但前提是她原本善良的心,会因为一个年幼的孩子,心生嫉恨,这一点绝对是受到了她母亲的影响。

    从她幼年的处事风格来看,不管因为等级比别人高,还是其他原因,但她本身其实是个好人。她心性中的恶可以说是被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唤醒的。

    芈姝的善良从幼年开始,再到刚进入秦宫前期,她对芈月姐弟的庇护,就能看出她并非恶人,但是,随着各自利益的凸显,再加上从小受到母亲的熏陶,她的所有恶性就展现了出来。

    其实不止是父母的缘故,包括芈姝身边的人都是坏的。芈姝的悲剧,源于她父母的失责,以及身边人的教唆,到后来她自身对权力的争夺。

    父母不完美,孩子才需要成长,可惜的是,芈姝一直没有自我成长的意识,这大概也和她自己的智商脱不开关系。

    芈姝是所有人中条件最优越的,本该在战略上高人一等,做好嫡公主,做好王后,结果,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和自己的一系列错误决定,裹入宫廷争斗中,这不仅降低了自己的身份,还做出与人勾结的丑行。

    从另一方面来说,芈姝的失败也因为身份的原因:父母把她保护得太好了,以至于她没能早点明白人心险恶。当年她的母亲害芈月的事情,芈月知道,但芈姝却从来不知道。芈月经历过的很多事情,芈姝都从不曾见过,所以,芈姝几乎没有任何的后宫斗争经验,她就不可能赢。

    芈姝生活在顺境中,是幸也不幸,幸在于她从不为任何事烦忧,不幸在于,太过顺风顺水的成长环境,导致她不分是非。

    一个人所有的不快乐都源自于没有做自己,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被父母包办的人生,永远都不会幸福,只有自己走出来的人生,才有意义。

    单字解释: 芈 月 传 芈 姝 一 生 的 失 败 皆 因 父 母 之 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