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三千人,两个县,还有个四十九岁要退休的老头,跟刘邦干了件大事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起义,天下大乱,四十八岁的刘邦等来了崭露头角的机会。而刘邦走上造反的道路,也颇有些逼上梁山的味道。这还要从刘邦执行的一次公务说起。

    秦始皇去世以后,秦二世继续征召徒役和罪犯去修骊山陵墓,沛县也被分配了一定的名额。人数凑足以后,沛县把这个工作交给了刘邦:押解这些犯人按照预定日期送到骊山。

    从沛县出发以后,就陆续有犯人开始逃亡。队伍才刚赶到丰邑(漫漫长路才刚开始),刘邦算了一下,若等到骊山的时候,估计这些人都跑光了,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事情。苛政逼人反,丰县的刘邦和大泽乡的陈胜处境差不多。

    刘邦带着剩下的犯人走到丰邑西边的泽中亭,停下来休息喝酒。三杯酒下肚,算了,去他娘的!老子把你们全放了吧!刘邦对犯人们说:“你们都走吧,我也要逃命了!”

    大部分犯人都逃跑了,但感动之余,还是有十几个壮士留了下来,表示愿意追随刘邦。混了四十多年,刘邦终于混成了带头大哥。虽然手下的“马仔”实在太少了,但好歹也算是支队伍。

    晚上,刘邦喝醉了,带着这帮人穿过沼泽,准备逃亡。刘邦命令一个人在前面探路,那个人跑回来说:“前面有条大白蛇挡道,我们还是回去吧。”大家都很害怕。

    刘邦借着酒力给大家壮胆说:“男子汉大丈夫走路,怕什么!”他赶上前去,拔剑斩蛇,白蛇被断为两半。随后,大家继续前行。又走了几里地,刘邦大醉,就躺下继续睡觉。

    后边的人来到斩杀白蛇的地方,看到一个老妇人正在哭泣。问老妇人为什么哭,她说:“我的儿子被人杀了!"又问她:"您的儿子为什么被杀呢?”老妇人说:“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变成白蛇挡在路上,被赤帝之子所杀。”

    那人以为老妇人胡说八道,便想为难她,谁知那个老妇人突然之间就不见了。刘邦睡醒后,那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心里暗喜,自以为奉天命。而那些追随刘邦的人也越来越敬重刘邦。

    忽悠!斩杀白蛇是有可能的,只是白帝之子、赤帝之子、忽然不见的老妇人这次实在太神乎其神,这是刘邦在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神化成赤帝之子,抓住一切机会包装自己。

    刘邦纵放罪犯,官府悬赏缉拿他。他只能逃亡,这位帝国基层公务员转眼之间成为通缉犯人,后来就藏匿在芒山和砀山之间(今河南商丘永城市芒山安徽宿州砀山县,都在今河南、安徽、江苏交界地区)。

    妻子吕雉只能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辛苦种地,还要经常去芒砀山找刘邦,为刘邦送去食物,而且她每次都能找到他。刘邦觉得很奇怪,就问老婆为什么。吕雉说:“你所在的地方。上方总是有运气。根据孕期的方位,总能找到你。”刘邦听了又很高兴。沛县的年轻人听说这件事情后,很多人都想追随刘邦。

    接着忽悠!天子之气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成分如何?几斤几两?没人知道!

    可是过了不久,官府缉拿刘邦不得,就逮捕了吕雉,把她关在监狱里。负责看管的狱卒看到吕雉颇有几分姿色,就调戏侮辱吕雉。

    刘邦在亭长任上结交的兄弟任敖知道了这件事,就把那个狱卒打伤了。小弟保护大哥的女人,义不容辞。本来任敖也要被治罪,但是萧何从中调解,最终不了了之。这也算是萧何帮了刘邦一个忙。

    就在此时,陈胜在大泽乡起义,已经夺取陈县,建立张楚国,自称楚王。天下响应者众多,很多人纷纷杀掉地方官吏起义。

    沛县县令想在沛县起义,响应陈胜。主吏萧何、狱掾曹参告诉县令说:"您身为秦政府的官吏,要背秦起义。号令沛县子弟,恐怕大家不会听你的。还不如把我们沛县那些因为犯了罪而在外逃亡的人召回来,至少有几百人,有这此人给你助阵,大家可就不敢不听您的号令了。

    县令接受这个建议,派樊哙去找刘邦(樊哙的妻子是吕雉的妹妹,所以樊哙既是刘邦的朋友,又是他的担儿挑)。这时候刘邦已经有几百人的队伍,樊哙找到刘邦后,一起带领这支队伍回到沛县,准备起事。

    就在这节骨眼上,沛县县令怕这些亡命之徒难以控制,后悔了,反而紧闭城门,加强戒备,拒绝刘邦入城。

    而且,因为萧何、曹参两人和刘邦是朋友,此事也是他们提起的,县令害怕他们和刘邦里应外合,就想杀掉萧何、曹参。为了保住性命,萧何、曹参翻越城墙跑出来投靠了刘邦。

    刘邦见状,就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到城里,告诉沛县父老乡亲:"天下之人早就受够了暴秦的苦。今天你们虽然为县令守城,但是天下已经诸侯并起,迟早会屠杀沛县。如果我们诛杀县令,选择贤能的人带领我们响应诸侯,就可以保全家族。不然的话,为了县令一个人而父子都被屠杀,可是不值得呀!

    于是沛县父老乡亲就在县城里共同诛杀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上兵伐谋,刘邦和他的沛县军事小集团甫一露面,就不战而屈人之兵。

    大家推举刘邦做领袖,刘邦开始时是拒绝的:"天下纷乱,诸侯并起,如果领袖选得不合适,一定会失败。不是我太爱惜自己而是真的怕自己不能胜任,不能保全父老乡亲。这可是大事情,还是找更合适的人吧。"

    当时,有点号召力的除了刘邦,也就是县里的资深官吏萧何和曹参了。可是他们两个都是文官,不敢冒险,而且如果事情不能成功,可以说是要被诛灭九族的。反复几次,费了一番周折,大家还是一致推举刘邦。

    造反,可以说是世界上技术含量最高、风险最高、潜在回报最高的工作,但其对主客观环境的要求也极端苛刻。当时,暴秦依然强大,以陈胜为代表的各路诸侯都在蓬勃发展,而造反的沛县这帮人。一共才几百颗脑袋。纵观整个中国历史,老百姓造反的可谓前赴后继,但是成功的,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两个人。

    无疑,造反一日失败,跟班们可能还有退路,但是带头人是无法掉头的,一定是要被诛灭九族的。萧何、曹参的江湖地位不如刘邦,而且他们也不愿意坐到火山口上。带头造反的工作,只适合特定历史环境下那几个凤毛麟角的人,比如刘邦。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在陈胜大泽乡起义两个月之后,刘邦在沛县起义,立为沛公。

    然后刘邦祭祀老祖宗黄帝和蚩尤,并且以赤色为标志。萧何、曹参负责招收沛县本来的正规军樊哙负责到社会上招收愿意起义的年轻人。很快,刘邦的队伍发展到三千人,拥有沛县和丰邑作为根据地。

    三千人,两个县,这是刘邦的所有资本。当然,还有一帮追随的兄弟:曹参、樊哙、周勃、雍齿、卢绾、任敖等等,以及刘家的兄弟子侄。最重要的,还有四十九岁快要退休的老头萧何,这可是个极其重要的人。

    单字解释: 三 千 人 两 个 县 还 有 个 四 十 九 岁 要 退 休 的 老 头 跟 刘 邦 干 了 件 大 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