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刘邦对待汉初功臣不错,但终究还是有区别的!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刘邦对待汉初功臣不错,但终究还是有区别的!

    军功不是单单指占领,胜仗、牵制、游击都算功劳的。而且统帅肯定是刘邦啊,排版只能是他啊。但是你军队得有人训练、组织、协调、布阵、甚至扎营,补给这些事都得有人管才行啊。能对着刘邦兄明说你不过只能带10万的兵,我带多少兵都无所谓的人,军事能力当然是值得肯定的呀。战略布局铁定是刘邦张信这种人,带兵打仗可不是把人拉上去打一架就好,打好了你要乘胜追击,打败了你要有序撤退,军事能力当然要和政治领导能力区分呀。

    说了这么多,但我的观点仅仅是韩信是个优秀的将领,跟曹参灌婴差不多,但跟人所吹嘘的兵仙,中华第一神将还差得远,不应当把他人的功劳也算在他头上,至于你拿韩信评价自己与刘邦的话来举例,我想说我不想探讨这话究竟是韩信本人说的还是司马公公替他说的(毕竟描绘古人心理记录细节是司马公公写史一大特色),我只看实际战绩。

    刘邦跟项羽打,就赢了最后一场,然后整死了项羽。和项羽打好像就赢了最后一次。首先,刘邦这辈子揍过的名将多了去了,也就打不过项羽。其次,即使打不过项羽,却也不是只赢最后一次。刘邦派遣韩信开辟北方战场的同时,自己正面刚项羽,连年的拉锯战是各有胜负,光看高祖本纪可能看不出什么,看看汉初功臣列侯们的传记就能察觉到了。

    十战九不胜指的就是对项羽,谈其他人就跑偏了。其次,韩信定北方的时候,刘邦也至多叫打平守住,还是不胜。你看人家的措辞是,“十战九不胜”,没有说“十战九败”,打平不算胜没毛病,况且他对上主要对手项羽的正面交锋,还真只是最后胜了一次。

    技术进步了,以前北方不产大米(气候不允许吧)。大米当时产量低人力投入大,后来两千年经过了无数次引进改良,比如宋朝引进占城稻。占城稻并不高产,只是能适应江南的气候,又比粳稻略耐旱一点。当时,宋朝为了防止自然灾害造成粮食产量波动,而导致社会危机。强调江南要杂植五谷,而不是单一种植优质高产经济价值高、却不耐旱的粳稻。

    君子并不绝对是仁人,阴险者也未必就是小人。在这件事里,刘备第一不是绝对道德上的君子,也不是悲天悯人的老好人,但刘备的过往充满了仁心,这个就够了。法正行事现实主义气息极重,这也不见得法正其人就是小人,否则以诸葛亮的性格很难和法正成为好友。归根结底,仁也好诈也好都不是那么绝对的,比如刘备和法正,如果二人在匡扶天下解黎民于倒悬上理想统一,在对待敌人的手段上阴狠一些,这都是非常合理的情况,并没有什么冲突的。

    陈下之战了解一下,四个小孩子好可怜,来世莫生帝王家,是吕后手狠在先,戚夫人、赵王如意之死,刘吕之间已经没有和解的可能了。根子还是在刘邦身上,他要没动废立太子的心思,也不至于闹到这个地步。于坚。有一点,皇宫门口的十来个侍卫,不是周勃故意安排的。毕竟但是皇宫内部还有一个几岁的小皇帝。这十来个侍卫在做已经应该做的,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

    单字解释: 刘 邦 对 待 汉 初 功 臣 不 错 但 终 究 还 是 有 区 别 的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