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关羽义薄云天,为何败走麦城时,却没几个士兵跟随?道理很简单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关云长败走麦城,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书中一大事件,后人读到此书,惋惜同时,不难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关云长快兵败的时候,士卒就没有拼死奋战,而是四散而逃呢?

    要说关云长人品不好,应该是站不住脚的,关羽此人确实有性格问题,但是不是出现在对待士兵上,主要问题还是对待上司不净重,对待同僚不尊重上。而对待士兵,关羽可以说是将军们的典范了,用四个字形容毫不过分——爱兵如子!

    要说问题不出在性格上,那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那个时期的士卒们都这德性吗?也不是,书上写的清楚,蜀地有一个大将,叫向宠,向宠奉命前往汉嘉大战,兵乱中不幸遇刺身亡,而他的士兵,则是不顾敌人众多,拼死也要把他的尸体抢回来。还有曹营的诸葛诞,此人人生中的败亡点就是淮南三叛,面对敌众我寡,前方军马气势如虹,喊杀声震天,他的部下们却毫无怯意,反正大声高呼原为诸葛公死。可见,问题也不是出在士兵德性上。

    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大致罗列出四个最有可能的原因。

    一,士卒的亲人掌握在吴国手里。三国志有云,权已据江陵,尽掳羽士众妻子。可以说,正是因为亲人的命都被孙权牢牢捻在手心里,哪还有战斗的欲望,早就巴不得休战,先把一家老小安定下来再说其它。

    二,士兵知道了亲人安全了。吕蒙这个将军有军事才能,也很讲道义,关羽派遣使者去找吕蒙谈判,最终达成协议,就是不拿士兵家属的命做赌注。士兵们一听,心就放宽了,这个状态下打仗,肯定下不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了。

    三,没有休息。士兵们先是襄樊之战,在打东吴,气力早已耗尽,要知道那个年代缺吃缺喝,每天还面临生命危险,没多少人愿意在这高压下生活。

    最后一个是看不到一丝希望,关羽当时已经无路可走,救援被拒绝,退路没有,算是一条绝路了。士兵们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选择去背叛再正常不过,没有人会忍受比死亡还难过的事情。

    综合上述几点,关羽败走麦城时,不仅是士兵的忠义问题,更多问题是出自关羽本身。

    单字解释: 关 羽 义 薄 云 天 为 何 败 走 麦 城 时 却 没 几 个 士 兵 跟 随 ? 道 理 很 简 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