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最大的大清龙旗,宽350米、长5.9米,它到底是有什么用?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清代,“龙”一词是皇帝的代称,因此当时绣有龙图案的各式旗子,只能由皇帝或皇帝委派的“钦差大臣”使用,大小官吏、平民百姓是绝对不能张挂和收藏的。

    紫禁城内现存的清代绣有龙的旗子很多,其中最大的一面,宽350米,长5.9米,相当于两间普通房屋的面积。这面龙旗是以黄丝麻为质,用各色的纱剪成五龙,用丝线拼缝在上面而制成的。旗子正中为一大龙,四条小龙在下并排;旗子的左侧绣有“大清国钦差专使大臣和硕亲王”十三个大字。这面硕大的龙旗,最低限度也要置于七米多高的旗杆之上才能完全展开,因而无论是人步行或骑马,都不能擎此旗行走,可见这面大龙旗在昔日的皇宫内是无法使用的。

    那么,这面绣有字样的大龙旗到底是有什么用?

    这其中有着一段清政府辱国丧权的历史。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更加腐败无能,使中国屡遭帝国主义的侵略,签订了不少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于1899年爆发了义和团农民革命运动。

    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发展极其迅猛,其势力很快渗入北京、天津。帝国主义列强看到清政府已控制不了局势,便决定出动兵力,直接出面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更加激起中国人民群众中反侵略斗争的情绪,这种斗争情绪还感染了清朝军队中的一部分官兵。1900年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竟然于光天化日之下枪击在东单牌楼执勤的清军。面对着侵略者的挑衅,清军将士奋然开枪还击,当场将克林德击毙。

    不久八国联军打进北京,联军统帅瓦德西强硬地向清政府提出,必须让光绪皇帝的亲兄弟醇亲王载沣,为打死克林德一事“入德谢罪”。其后又在《辛丑条约》第一款第一条中明确规定,要中国方面“钦派醇亲王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大德闼大皇帝前,代表大清国大皇帝国家惋惜”。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答应了这无理要求。

    当时,世界各国普遍都已设立国旗。清政府为能在载沣赴德乘坐的轮船上及各种礼宾仪式上,仿照他国悬挂国旗,遂赶制了这面大龙旗醇亲王载沣带着这面大龙旗,飘洋过海,“入德谢罪”,表“惋惜之意”。于是这面大清龙旗便成了这历史事件的见证。大龙旗饱含着中国人民的耻辱,是清王朝腐朽没落的象征。

    有人曾认为这面大龙旗是清王朝,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面国旗,这是不对的。清王朝的第一面国旗是在载沣携带大龙旗赴德后不久设计的。当时李鸿章议定与各国通商和互派大使,为仿各国有国旗之制,便向慈禧大后奏称,应制定国旗,并拟就了虎、豹、狮、龙、麒麟以及八卦等样式,绘图呈进。经过慈禧太后的批定,决定用黄绸缎为地,正中缪金龙的金龙旗为国旗。

    今天我介绍的这面大龙旗只是钦差大臣出洋携带的一种标志,它虽具有代表国家的性质,但并不是清王朝的国旗。

    单字解释: 最 大 的 大 清 龙 旗 宽 米 长 米 它 到 底 是 有 什 么 用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