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好色的刘邦最先欣赏陈平的,不是才能而是美色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上回说陈平“裸身”投奔刘邦,尊宠无比,从而遭到周勃、灌婴等人嫉妒。所以,周勃、灌婴等人都经常在刘邦面前说陈平坏话,“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

    司马迁对此好像并不认同,“盗嫂、反覆之臣”并未实锤,走进《陈丞相世家》一起来看看陈平到底为何受刘邦信任而重用。

    陈平阳武(今河南原阳)户牖乡人,“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司马迁这么写,现在的读者感觉此处矛盾,家有三十亩良田岂能贫困?

    “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陈平喜欢读书,大哥承担了家中的全部劳动,全力支持弟弟周游求学。但是,他嫂子对小叔子不从事农业生产分担家务颇有微词,“有叔如此,不如无有。”

    陈平嫂子对陈平一万个看不起,“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所以说陈平“盗嫂”纯属污蔑。陈伯听到媳妇说这话,直接撵回娘家,并办理了离婚手续。

    “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陈平差一点就挤进光棍的行列,长大成人的陈平,虽然是个帅哥,但是有钱的人看不上陈平,陈平又嫌弃贫穷的人家。

    高不成低不就,陈平这是凭实力单身了一阵子。

    陈平长相俊美。

    过了好长时间,乡里“首富”张负的孙女嫁了五次,丈夫都被“克”死了。“克夫”的名声不翼而飞,没有人再敢娶她。张负为此忧愁不已,“人莫敢娶。平欲得之。”但是陈平却不这样想。

    乡镇中有人办丧事,陈平因为家贫,就去帮忙料理丧事,靠着早去晚归多得些报酬以贴补家用。“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张负听说了陈平有娶的意愿,就到丧家观察了陈平,最终究竟是看重其为人处世,还是看中了高大魁梧呢?再继续往后看。

    陈平也知道张负观察自己,所以借故晚点离开丧家。这天,张负跟着陈平到了他家,陈家在靠近外城城墙的偏僻小巷子里,一领破席当门,虽然简陋破旧,但是门外却有很多贵人的车轮印迹。

    张负跟随陈平,发现陈家虽然处于穷巷子,但是经常有贵人车辆路过,由此知道陈平的颇受贵人青睐,贵人看中的可能是长相。于是,张负回家后,对他的儿子张仲说:“我打算把孙女嫁给陈平。”

    张仲联想到日常的听闻,就怀疑老头子的决定,因问道:“陈平又穷又不从事生产劳动,全县的人都耻笑他的所作所为,为什么偏把女儿嫁给他?”

    “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张负说:“像陈平这样仪表堂堂的人,岂能一辈子贫寒卑贱?”张负对陈平的欣赏源于长相俊美,而这长相注定陈平将来能够出人头地。

    因为陈平穷,“乃假贷币以聘”,张负借钱给陈平行聘,“予酒肉之资以内妇”,还给他置办酒宴的钱来娶亲。这场婚礼基本上算是张负花钱操办,只不过面子都给了陈平。

    张负告诫孙女说:“不要因为陈家穷的缘故,侍奉人家就不恭敬。侍奉兄长陈伯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嫂嫂要像侍奉母亲一样。”陈平娶媳妇以后,资财日益宽裕,交游也越来越广。

    从司马迁《陈丞相世家》内容来看,并未有私通嫂子的奸情,至少对周勃、灌婴的指责并不认同。所以,“盗嫂”纯属污蔑,至于“反覆之臣”可能也属于空穴来风。

    公元前209年,陈胜在大泽乡起义,并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在临济(开封东北)对阵。于是,陈平辞别大哥陈伯,前往临济投奔魏王。

    魏王封陈平为“太仆”——负责管理车马的官,这不就是弼马温嘛。可就是这“太仆”的官,陈平也没干多久就离开了。起因是“说魏王不听,人或馋之”,一个管车马的官有什么建议给魏王呢?司马迁没有明确说明,不过魏王并未接受陈平建议,而陈平却因此遭人忌恨。

    后来当项羽打到黄河边上的时候,陈平投奔项羽,跟随项羽入关攻破秦国,项羽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可又没有多久,因殷王司马卯背楚降汉,项羽迁怒于陈平。陈平挂印封金,“裸辞”而去。

    陈平经魏无知引荐投奔了刘邦,因为刘邦尊崇而遭人嫉妒。周勃、灌婴诋毁陈平为“反覆之臣”,实际上纯属陈平无奈之举。

    陈平计谋没有光明正大的宣扬。

    “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声、孝己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

    “人才中介”魏无知受到刘邦的责骂,但并没有对陈平操行做过多解释,反而劝刘邦用其才能,而非德行。此时,刘邦刚刚惨遭失败。刘邦本来带领五十六万大军攻打项羽国都彭城,岂料被项羽三万大军击垮,要不是突然天降大风,刘邦可能就此完蛋了。

    刘邦担心陈平不忠诚于自己,又去试探性的责备陈平“反覆”行为。陈平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用我,我离开他;本来想帮助项羽成一番事业,岂料项羽任人唯亲,所以我才来归附大王。

    我远道而来投奔大王,什么也没带,来到这儿什么都没有,才接受贿赂用来生活。如果我的计谋画策,希望大王能用得上;假如大王觉得不可以用,“受金”都在,一律上缴国库。请大王允许我辞职回家。”

    文言文仅仅数语,陈平打消了刘邦的疑虑。刘邦对陈平表示不好意思,并重重地赏赐,提升他为护军中尉,专门监督诸将。从此,诸将也不敢多言多舌说坏话,而陈平一心一意出谋划策,后来“六出奇计”助刘邦夺取天下,成为西汉安邦定国的著名谋臣。

    陈平从刘邦召见的七人中脱颖而出,为何能够一下子成为被“拜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呢?而且,本来遭受刘邦亲随周勃、灌婴诋毁,只是空口说了一番话,“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

    刘邦“乃谢”是什么意思呢?告罪,不好意思了?“厚赐”,担心缺钱?提拔实职,监督将领,这待遇非同一般。

    司马迁的记录说明什么呢?

    反复阅读,不妨猜测一下,大概应该与“平为人长大美色(身材高大,长相俊美)”有关系。陈平是美男子级别,帅锅一枚。陈平之“美”格外引人注意,《陈丞相世家》中司马迁提到了四五次:

    “平为人长大美色”

    ——陈平长得高大威猛而且小伙贼帅。

    “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

    ——张负在丧家见到了陈平,唯独看重陈平高大威猛。

    “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

    ——船夫看到他一个帅男独自出行。

    “绛侯、灌婴等咸馋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周勃、灌婴等人都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就是一个帅哥,就像帽子上的珠玉,好看不实用,他不一定有才能。

    司马迁为何频繁提及陈平俊美的男色,莫非有所指?《高祖本纪》中司马迁明确刘邦“好酒及色”,对于“好酒”已经渲染了神秘的出身,但是“好色”根本没有涉及,在此互文莫非暗示刘邦对男色有倾向?

    在《樊哙列传》中,“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翻译大概意思: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周勃、灌婴等群臣没有人敢闯入的。十余天过去了,樊哙不顾禁令就硬推开房门闯了进去,群臣亦随之进去。看到刘邦枕着一个太监躺在床上。

    所以,陈平一见受封并成为刘邦的贴身人,不排除长相俊美的因素,因为刘邦也喜欢这样子的美男。而“诸将尽欢,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军长者!’”

    汉军将士对刘邦“幸平”并不是高兴而欢呼,而是心中不平而“喧哗吵闹”。他们为何吵闹呢?无非是因为刘邦不知道陈平能力如何,是否真心,就坐同一辆车。将军们为刘邦的安危担心,而不知道刘邦对陈平一见倾心。所以,“汉王闻之,愈益幸平。”刘邦听到将士们的呼声,没有远离陈平,反而更加宠信陈平。这难道不说明问题嘛。

    由此可见,刘邦最先欣赏陈平的不是才能,而是美色。正像张负选择孙女婿也不是看重能力,而是长相俊美。在没有学历,没有职业鉴定,没有介绍信,能够让刘邦一见倾心的只能是陈平“长大美色”。

    单字解释: 好 色 的 刘 邦 最 先 欣 赏 陈 平 的 不 是 才 能 而 是 美 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