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世民与建成元吉势不两立,瓦岗英雄分成三派,秦琼对程咬金说了一句至理名言,于是程咬金也没去玄武门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唐高祖李渊武德六年,李世民与建成元吉的夺嫡之争开始进入白热化,魏征(字玄成)、徐茂功(又名徐懋功、徐世勣、李世勣、李勣)、秦琼(字叔宝)、程咬金(程知节)等瓦岗英雄面临艰难抉择。

    李建成是唐天子李渊的嫡长子,也是大唐江山的合法继承人,李世民是大唐天策上将,为大唐肇基立下了盖世功勋,很多瓦岗英雄都与其过从甚密。是支持属于正统的李建成,还是支持英明神武的李世民,瓦岗英雄在无奈之中,很快就分成了三派。

    在瓦岗英雄分成的三派中,秦琼和程咬金一直是站在一起的,眼看李世民要与建成元吉火并,秦琼深思熟虑之后,告诉程咬金一句话——这句话堪称至理名言,很值得后世为臣将者深思。

    从武德六年到武德九年,建成元吉对李世民发动了无数次暗战,在此期间,最想干掉世民的是李渊第四子齐王元吉(李渊有四个嫡子,分别是长子太子建成、次子秦王世民、三子玄霸、四子齐王元吉),倒是太子建成还有点顾念手足之情:“世民从上(唐帝李渊)幸元吉第,元吉伏护军宇文宝于寝内,欲刺世民;建成性颇仁厚,遽止之。元吉愠曰:‘为兄计耳,于我何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资治通鉴》中的说法,也可以从《新唐书·列传第四》中得到验证:“秦王尝从帝幸元吉第,伏护军宇文宝寝内,将以刺王,太子固止之,元吉愠曰:‘为兄计,于我何害?’”

    李元吉想在自己的家里干掉陪同李渊来串门的李世民,肯定不是只想干掉世民了事,如果李渊阻止,宇文宝是不介意多杀一个的。

    李元吉嘴上说得漂亮,好像除掉二哥是为大哥消除威胁,其实他是另有打算:“时秦王有功,而太子不为中外所属,元吉喜乱,欲并图之。护军薛宝上齐王符箓云:'元吉合成唐字。'齐王得之喜曰:'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

    李元吉的如意算盘,是先干掉比较难对付的李世民,然后再干掉比较仁厚的李建成就易如反掌了——他挑起建成世民的争斗,实际是想坐收渔人之利。

    李渊和窦皇后生了四个儿子,三子玄霸(字大德)于隋炀帝大业十年早逝,如果老大老二斗得两败俱伤,摘桃子的肯定就是老四齐王元吉了。

    幸存的李家三嫡子斗成乌眼鸡,瓦岗英雄们也很为难——太子建成是正统,秦王世民是战友,帮谁都不好。于是瓦岗军资格最老的徐茂功决定做一个两不相帮的逍遥派:“太宗将诛萧墙之恶,以匡社稷,谋于卫公李靖,靖辞。谋于英公徐勣,勣亦辞。帝以是珍此二人。《隋唐嘉话·卷上》

    徐茂功两不相帮,五次易主的魏征,却选择了太子建成,并把刀锋指向了瓦岗兄弟:“隐太子闻其名,引直洗马(冼马,亦作先马、前马。为太子属官、侍从,太子出行时为前导,故名,从五品),甚礼之。征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所。”

    魏征因为跳槽次数过多(被窦建德俘虏后,献计奔袭长安,建德不纳),一直不太受待见,所以只能当一个侍从小官,封爵更是遥遥无期。

    作为太子近侍,魏征没少给建成出馊主意,包括“尽击杀叔宝等”的毒计,很可能也是出自魏征,在玄武门之变后,魏征还梗着脖子表示遗憾:“皇太子若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

    徐茂功两不相帮,魏征心系太子,秦琼和程咬金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们都是李渊钦封的国公,同时又是秦王世民的属下,太子建成是储君,也就是未来的天子,帮谁都不好。

    李渊给秦琼和程咬金的高官厚禄,看着都令人眼红:魏征、尉迟敬德连男爵都不是的时候,秦琼早已受封上柱国、翼国公,程咬金也受封宿国公——武德年间的国公是从一品、食邑三千户,上柱国是策勋十二转的超级战斗英雄,勋位与爵位分别受赐俸禄和永业田(唐朝官爵是兼职兼薪,上柱国永业田三十顷、国公永业田三十五顷),此外他们的母亲和夫人也都有封号(一品及国公母、妻为国夫人;三品以上母、妻为郡夫人;四品母、妻为郡君;五品、若勋官三品有封,母、妻为县君。散官并同职事。勋官四品有封,母、妻为乡君)。

    魏征是个从五品小官,他的母亲和妻子是得不到封号的,这就是他效命李建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都是从瓦岗出来的,秦琼和程咬金风光无限,我凭啥灰头土脸?

    享受着李渊封赏的高官厚禄,同时又归李世民节制,左右为难的秦琼和程咬金还承受着来自建成元吉方面的压力:“突厥郁射设屯军河南,入围乌城。建成乃荐元吉代太宗督军北讨,仍令秦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等并与同行。又追秦府兵帐,简阅骁勇,将夺太宗兵以益其府。高祖知其谋而不制。”

    李渊之所以“知其谋而不制”也是有原因的:如果这些骁将跟建成元吉建立了战斗友谊,对稳定大唐政局,也是大有好处的。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已经为大唐开国建立赫赫战功的秦琼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叔宝做人极乖,他见势头两边必不相容,却又道:‘疏不间亲,他兄弟之间不能调和,怎为他挑斗?’只常托病道:‘我数年间战争,身上血也流去二三斗,怎得不病?’《隋史遗文》

    这就是秦琼的睿智和忠义之处:你们兄弟掐架,我帮谁都对不起皇上,还不如病休在家,你们爱咋打就咋打吧!

    秦琼这番意味深长的话,是说给程咬金听的,所以一开始还撺掇李世民及早动手对付建成元吉的程咬金,最后也没去玄武门,真正对建成元吉大开杀戒的是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玄武门十大将名单上,根本就找不到秦叔宝程知节的名字。

    按照《隋史遗文》的描述,为了消除隐患,建成元吉的十个儿子,是李渊迫不得已下令杀掉的(尉迟敬德提着滴血的长槊在旁边看着呢),而李世民杀完十个侄子之后,还不想罢手:“秦王还要穷究两府平日拨置的人,敬德与叔宝道:‘臣各为其主,今罪在二凶,诛之足矣。若及支党,非所以安众心。’秦王奏闻,下诏:‘罪止建成、元吉,其余一无所问。冯立、谢叔方,都还他旧职。’”

    新旧两唐书只记载了尉迟敬德劝谏而抹去了秦琼的名字,这很好理解: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之变中杀了李家不少子孙,这时候史官要给他美言几句,而秦琼一直置身事外,他只肯保护秦王府不受冲击而不去玄武门“建功”,所以有些好事,就不能算在他的头上了。

    我们细看两唐书,就会发现劝止杀戮的只能是秦琼而不可能是尉迟敬德,因为建成元吉曾把他投进监狱,而且把建成元吉全家杀光,他还是受益者:“及论功,敬德与长孙无忌为第一,各赐绢万匹;齐王府财币器物,封其全邸,尽赐敬德。”

    这样综合起来看,就什么都清楚了,尤其是秦琼那句话,实在是为官为臣为将者的至理名言:“疏不间亲,建成世民元吉之间的矛盾不能调和,我们何必趟浑水动刀子?”

    单字解释: 世 民 与 建 成 元 吉 势 不 两 立 瓦 岗 英 雄 分 成 三 派 秦 琼 对 程 咬 金 说 了 一 句 至 理 名 言 于 是 程 咬 金 也 没 去 玄 武 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