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泉州为什么一直发展不起来?原因在这里!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2021年福建全年经济数据公布后,福州爆出了大惊喜:2021年福州GDP总量达到11324.48亿元,而泉州则为11304.17亿元,福州竟然反超泉州成为福建省第一经济强市。虽然领先优势仅20亿元,但泉州退居第二也是引人瞩目。

    有人说:北有省会福州,南有特区厦门,福建省内三巨头,泉州夹在中间,被赶超是正常的。于是,近年来泉州为什么一直发展不起来也成为了不得不正视的议题。

    一、城市经济:看一个地区,本质上还是看产业

    其实泉州并不算“一直发展不起来”,在浙闽粤东南沿海城市中,泉州发展程度仅次于广州、深圳、厦门、杭州、宁波和福州,GDP总量位于全国前20,与福州相近,高于厦门,这是一份很不容易的成绩单。

    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泉州人敢打敢拼的精神,初期积累出了很大的体量。要说泉州发展不起来无非是与它曾经的高光时刻形成强烈的鲜明对比。

    在我看来,城市经济的发展,看一个地区,本质上还是看产业。泉州第二产业占GDP长期处在70%左右的区间,而过去10年中,国家整体GDP增长趋势都是第二产业逐渐走低,第三产业逐渐抬高。

    在全国GDP前24的城市中,泉州是第二产业占比最高的,并且高出其他城市20%左右,这已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问题了。传统制造业逐渐走低的同时,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很不幸的是,泉州的九大千亿产业都是传统产业。

    目前可圈可点的只有集成电路算新兴产业,但集成电路投入规模大、取得成效的时间长,对人才又有极高的要求,短期内看不出成果。生物医药目前规模50亿,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新材料背靠泉港石油化工倒是大有可为,可惜需求有限。

    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唯一的方试点城市,泉州制造业的路还有很长时间要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距离2025只剩下3年了,接下来泉州要怎么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福州厦门外直接找到发展的路子很重要。

    二、地位尴尬:泉州发展只是靠投资、靠政策吗?

    福建事实上一直没有走“闽南化”的道路,从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国家投资数据可以看出,福建最重视的一直是福州,第二才是厦门。具体数据如下:

    1994-2020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福州6.2万亿>泉州4.1万亿>厦门2.7万亿;

    2015-2020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家投资方面,福州1.6万亿>厦门1.0万亿>泉州0.9万亿。

    从数据看,大幅度提升有两个主要阶段:1975-1999和2006-2020,占比大幅度下降有一个阶段是1999-2006。

    占比提升第一阶段1975-1999:泉厦之和、福州、全省在全国占比分别提升1.12%、0.61%和2.24%。第二个增长阶段2006-2020:泉厦之和、福州、全省在全国占比分别提升了0.25%、0.24%和0.92%。占比下降的阶段1999-2006:泉厦之和、福州、全省在全国占比分别下降0.05%、0.16%和0.37%。

    再进一步说,泉厦、福州、其他六市对省占全国比的贡献度第一个增长阶段分别为50%、27%、23%。第二个增长阶段分别为27%、26%、47%。也就是说,第二个增长阶段主要靠的是其他六市的崛起。

    综合而言,其实泉厦在这两个提升阶段,贡献的都比福州多,即是1.37%:0.85%;而下降阶段却没有福州下降得多。所以要说泉厦发展得好,就是因为政策,因为投资,只要把三市和福建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摆上就很明显了。

    我们看看总额就行,1994-2020年,厦门、泉州、福州的固定资产投资总和为2.7万亿、4.1万亿、6.2万亿。福州的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泉厦之和的91%,何来畸形扶持泉厦之说?

    这时有人可能又会跳出来,说泉厦的投资都是国家投的钱,而福州的投资都是民间投资的,所以国家是在扶持泉厦。那我们再根据三个城市的统计公报来测算出固定资产投资之中的民间投资和国家投资数据。结果如下(只能查到2014年以来的数据):

    可以看出,在民间投资方面,泉厦之和与福州基本相等,近6年总量均为2.1万亿左右。而国家投资方面,泉厦之和为1.95万亿,福州为1.62万亿,相当于泉厦之和的83%。同样是站不住脚的。

    要知道,福州人口(832万)为泉厦人口之和(878+518=1396万)的60%不到。而福州作为省会,在国家投资方面占优也属正常,若论泉州发展仅靠投资与政策也是不合理的。

    三、终极观点:为什么泉州发展不起来呢?

    其实,在我看来,这里面一方面是产业升级缺少科研支持,厦大年轻的工科都不足以供应闽南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当然这也有历史的原因;另一方面泉州土老板见识有限,很难意识到,要去做这种产业升级,民营经济就是这样,偏重眼前利益,当然这也是人的本性。

    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就导致泉州是现在今天这个样子。我们从地铁建设就可以看出来,泉州是唯一一个GDP过万亿,但是没有轨道交通的城市。

    别说地铁,连轻轨都没有,为什么呢?因为要建设轻轨地铁,是有标准的,市区人口要达到300万和500万,那泉州市区恰恰就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也不难,把晋江石狮整合,那至少轻轨可以建起来。可是这时你就会看出各自为战的本性,晋江我就不,凭什么?那就不建了。

    这个道理其实小孩子都懂,一根筷子,轻易折断,一把筷子,你就折不断。如果各自为战,互相谁都不服谁,最后结果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喝。

    这些年,福建人就能感觉,福建省的高端制造业,开始往福州周边聚集,比如宁德的宁德时代和一汽制造、福清福耀玻璃、平潭的自动驾驶实验基地等。

    2021年福州市GDP已经超过泉州市了,按照这个发展速度下去,泉州市如果未能找好定位完成产业升级,跟福州市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尤其是民营经济在这个档口,发展本身就是有些乏力。

    我们也不能指望泉州土老板去搞高端制造,毕竟它们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知识储备跟不上,只能说依赖体制,计划经济去搞,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最典型的就是各地的铁路设施建设还有水电站等,这些都是五年计划的产物,最终全民受益。

    在这个大时代面前,个人的力量,越来越渺小,对于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发展不能再凭这几个人,一腔热血,就可以创业的时代了,我们需要高端的知识支撑以及高端的技术储备。

    泉州未来的发展,因为没有高端技术支撑的想法,你能想到的,多半别人早就做过了,那个时代过去了,这就是泉州发展起来的根源。

    最后的话:想靠一招先用一辈子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时代,工厂已经振奋不了一个城市的经济了。

    改革开放40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已经从粗放型转向精细化竞争了,区域间、企业间开始拼内力了。若是地区没有将当地企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竞争力,在现今惨烈竞争的城市竞争力,很难有出头之日。

    泉州的轻工业发展上限相对有限,别说产业升级,即使是第三产业包括旅游、会展和饮食等,泉州的资源也奇多,问题是泉州有整合吗?周边配套如何?产业化怎么体现?拥有最好的资源和区位,若找不到定位和发展方向,还能指望带着下面的县市一起飞吗?

    单字解释: 泉 州 为 什 么 一 直 发 展 不 起 来 ? 原 因 在 这 里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