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董卓被暴尸街头,众人无不拍手称快,蔡文姬的父亲为何却哭了?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奇女子。她们大多都有一段与常人不同的经历,有些甚至堪称传奇。蔡文姬就是这样一位女子。和代父应征的木兰不同,她是一位文学家,本是汉人的她曾被匈奴掳走,十几年后才得以回来。她写过的诗篇许多在今天被视为经典。她用全新体裁写成的《悲愤诗》,令当时的士人学者十分震惊,并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样一位才女在此本应进一步细说,不过在她生活的汉末乱世,女人总是无法成为主角。因此我们这次不谈她,来谈谈她的父亲。她父亲名叫蔡邕,名气比她还大。不仅善作诗,在画画,天文,历史等方面都很擅长,甚至连数学都懂。不过这样一位大才,他最终却因为做了一件正确的事而被杀害了。而且这件事还和董卓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

    董卓是怎么认识蔡邕的?

    这二人一开始并不认识,是董卓强行把蔡邕弄到他身边来的。在蔡邕还是一个青年人的时候,尽管他名声在外,都知道他是一个人才,但他却并不因此而自满。

    也不想用自己的能力去追求名利。因此朝廷几次让他去做官都被他推脱了。但是一直推也不行啊,最后就做了个掾属,辅佐司徒。但就算是他这样不想做官,官还是被他越做越大,最后一直做到尚书。

    由此可见那句老话真的没错,是金子藏也藏不住。不过他可能确实不适合做官,因为他太能得罪人,还专门得罪那种不能得罪的人。公元178年,汉灵帝设置鸿都门学,并让地方上有名望的人推举贤才入学。

    这些人从学校出来后直接就能做官,官位很高,但其中不少没有真才学的人,把朝政搞的十分混乱。最后可能是老天爷也看不过去了,就在民间出现了一些灾患。灵帝有些愁,就把蔡邕几人叫来商量对策。

    在朝堂上蔡邕直接了当发表了看法,说宦官参政是灾患出现的原因,还提议罢免一批贪赃官员。但没想到下朝后旁边的耳目直接去向那些官员告了信,导致他被这些人联合陷害,差点没了命。但灵帝念及过往,只是将他流放,后来又遇到大赦。但他担心那些人再报复,就远走吴地,十几年不再露面。直到后来董卓得知他的才能,决心请他,请不成还威胁他,他才出山。

    董卓无比暴戾,他死人人皆喜,为何蔡邕却还叹气呢?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一点,那就是董卓死后蔡邕没有哭,只是叹气了。回到他在董卓手下的日子。尽管当初请他的时候不顺利,为了能把他请出来董卓还放出狠话说你不出来帮我我就灭你全家,但这也是为了能逼他出来。董卓尽管为人暴戾且作风不好,但是他的优点就是敬重人才。

    因此蔡邕在他手下时是十分受他敬重的。在公元189年,蔡邕出山跟随董卓。到了董卓手下之后,先做祭酒,接着第二天做侍御史,第三天就成为尚书。

    短短三天,三个官位一个比一个高,这种晋升速度恐怕在这段历史前后都不多见。而且只要是大事,董卓都会来找他商量。190年迁都长安后,有人建议董卓称尚父。这个称呼和姜子牙的太公差不多,意思大概就是皇帝的教父。董卓拿不准,去问他。

    他说:“太公帮助武王灭敌人,建功绩,而您尽管很有威望,但和他比还不足。等到建立更大功绩后,再用这个称呼不迟。”董卓听完觉得有道理,就听从了。

    后来董卓被大臣王允用计杀掉,除掉这一害后长安人都很开心。王允宴请各位臣子,席间众人都很愉悦,而蔡邕想起董卓对他的恩情,不自觉叹了口气。

    被王允察觉,生气地说:“董卓是汉贼,他死,你却在此悲痛,你难道舍不得曾经的礼遇,还是说你也是他的同伙?”随后就将他治罪,尽管很多人为他求情,他的好友太尉马日磾还被他比作太史公,说他绝不能杀,应留下他来书写历史。但最后还是没能救他。

    聪明如蔡邕,为何要在这种场合怀念董卓?

    这个问题也是这次的核心问题。如果他没有在王允面前叹这口气的话,可能就不会被下狱,乃至最后死在监狱中了。但他为什么要在席间叹气?

    原因就是因为这是一个人最自然的反应。董卓为人残暴,做了许多逆贼做的事这不假,但是对蔡邕他很重视,礼遇也很周到。就是这样一个对自己颇为照顾的人,并且在他身边待了这么久,他死了,叹一口气还不是人之常情吗?

    就算这样做有罪,也罪不至死吧?蔡邕的行为没有错,他唯一的错误就是看不清局势和人心。无论是当初得罪小人被流放,还是这次席间意外获罪,根本原因都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王允之所以要杀他,并不是因为他叹气。一个有才能又有人情味,或者说德才兼具的臣子留着肯定是利大于弊。

    但是留着一个这样的对手就不一定了。王允为人心胸狭窄,看不得别人比他有才。这才是他坚持治蔡邕罪的原因。因为蔡邕比他有才,二人就像孔明和周瑜。话说回来,或许蔡邕真的不应该参政。那样,他就会被记为一个成功的文学家,而不是失败的牺牲品了。

    单字解释: 董 卓 被 暴 尸 街 头 众 人 无 不 拍 手 称 快 蔡 文 姬 的 父 亲 为 何 却 哭 了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