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他手下出了5位元帅6名大将,晚年:跟错人了!不然我是元帅之首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在下棋时,我们经常提到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一子落错,满盘全输”。有时看似无关紧要的一步棋,却可能会影响整个局势。而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一旦踏错,便没有重头再来的机会。1955年授衔仪式结束后,一位老人看着报纸上的将帅名单,感慨地说:“跟错人了,不然我可能就是元帅之首!”此人是谁呢?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他又是否具备这样的实力呢?今天就来带大家认识一下北伐名将、抗日名将张发奎。

    张发奎,字向华,1896年出生在广东省始兴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11年,15岁的张发奎与好友李君外出游泳时,李君溺亡,张发奎害怕受到牵连,出走广州。先是在染织行业当了个学徒,后来投军入伍,从此开始自己的军旅生涯。

    张发奎的政治敏感性非常高,民国成立初年,他就加入了同盟会,并考入了武昌第三陆军中学。1916年,他从武昌陆军第二军官预备学校毕业后,追随孙中山参加第二次反袁之役,曾担任孙中山的侍卫。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后,张发奎率队力挺孙中山,将孙中山迎回广东。孙中山将军队改组后,张发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旅旅长。

    北伐战争开始后,张发奎担任第十二师师长,率部进军湖南与第十师和叶挺独立团担任湘江东岸作战,连克醴陵、平江,迫吴佩孚部退守汀泗桥。1926年8月27日拂晓,张发奎亲率三十五团及叶挺独立团从正面奋勇冲杀,血战数小时冲过铁桥,占领汀泗桥。10月10日武昌攻克后,张发奎率第十二师援赣,首战马回岭,全歼孙传芳谢鸿勋部,继又协同第七军克九江取南昌,旋回师武汉。

    1927年1月,张发奎晋升为第四军军长,同时第四军也荣获“铁军”盾牌一块。在第二次北伐时,铁军逐鹿中原,威震中外。但在选择领导的问题上,张发奎却一直做着错误的选择。宁汉分流后,张发奎成为了汪精卫的铁杆拥护者,一直与蒋介石作对。后来汪精卫叛变,宁汉合流清共,张发奎却因为手下有不少人是共产党,且是骨干而不热衷此事。

    不仅如此,他还接纳张云逸、叶剑英等共产党员到第二方面军任职。像后来发动南昌起义的起义部队第十一军(军长叶挺)、暂二十军(军长贺龙),原先都是隶属于第二方面军。后来成为新中国十大大将之首的粟裕,当时就在叶挺24师教导大队。换言之,也算是张发奎的属下。

    南昌起义爆发后,张发奎采纳叶剑英的建议,不去追击贺龙和叶挺,而是南下广东与李济深争夺地盘。之后他就在汪精卫与蒋介石间来回跳,在各路军阀的征战中反复摇摆。但是等汪精卫当了汉奸后,张发奎立刻旗帜鲜明地反对汪精卫,与其划清界限。同时劝谏其他军阀放下私怨,共同抗日。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张发奎就准备北上抗日。蒋介石虽满口答应,却不给他发军饷,导致部队迟迟未能启程。全面抗战开始后,张发奎先后任集团军总司令、兵团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方面军司令官等职,率部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粤北战役、桂柳会战等战役,算得上军功赫赫,也因此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149号)、首批“抗战胜利勋章”、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等奖章。日本宣布投降后,张发奎被指定为华南地区的受降主官,是有名的抗日将领,有“中国铁将军”的声誉。

    但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再次做错了选择,与蒋介石站在一起,发动反历史潮流的内战。后来他看出国民党已是强弩之末,遂产生退隐之心。所以尽管在1949年被任命为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但他却没怎么干就辞职了。之后他前往香港定居,直到1980年才去世。无论是汪精卫还是蒋介石,张发奎都没有做对选择。如果他选择朱老总他们的革命道路,说不定还真能成为元帅之首。真可谓:“时也命也运也!”所以说做对选择很重要。

    单字解释: 他 手 下 出 了 位 元 帅 名 大 将 晚 年 跟 错 人 了 ! 不 然 我 是 元 帅 之 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