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刘禅私通刘琰的妻子,事发后将刘琰灭口,如此残暴的事是真的么?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蜀后主刘禅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声很差,以“乐不思蜀”的典故在古代史上留下了千古骂名,成为历史上昏君的代名词。无论是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还是在史书《三国志》中,他都给人一种昏庸无能的形象,让很多历史爱好者怒其不争。在史书和民间传说中,有很多历史典故都表现出了刘禅昏庸无道的行为,是他的昏君形象深入人心。这些故事中有的是历史真实存在的,也有的是民间百姓杜撰的。它们真假难辨。而刘禅却也因此而遭受了千古骂名。本文要讲的便是刘禅私通大臣妻子的故事,这则故事后面却藏着极深刻的原因。

    作为一个君王,私通大臣妻子这显然是昏庸残暴的举动,也是会遭到千古骂名的。刘禅作为历史上昏君的代表,做出这种事情似乎是很正常的事。这样的事情在史书中和民间故事中都广泛存在,读者们也都习以为常,认为这些事情都是真的。《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提到了刘禅私通大臣刘琰妻子胡氏的事情,似乎这个事情在历史上是铁板钉钉的了。然而仔细地分析期间的史料,可以发现这个事情存在很多的疑点,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呢?下面就来为大家进行揭晓。

    按《三国志》的说法是,在新年春节的时候,大臣刘琰的妻子胡氏进宫给吴太后祝贺新春,被吴太后留在宫中住了一个月。胡氏回家后让刘琰感到非常的气愤,因为她长得非常漂亮,所以被刘琰怀疑与刘禅私通。于是刘琰便叫行刑的吏卒用鞋底抽打胡氏的脸,然后将其休妻后赶出家门。胡氏不服,便把案子告到官府,于是刘琰被官府下狱。官府方面判“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认为刘琰有大罪,然后将其处死弃市。这件事情在蜀汉引起了很大的影响,自此大臣家女眷进宫朝贺的习俗便被停止了。

    后世的历史学者们大多都认为这件事是刘禅做的,刘琰之死也是刘禅为了给胡氏出气而杀人灭口。从历史上的名声来看,这种事情的确是只有昏君才做得出来,也符合刘禅在历史上的形象。可是从当时蜀汉的历史背景看,确实存在很大的疑点。刘琰在蜀汉的地位非常不一般,刘备去世和刘禅即位的初期可以说是朝廷的三把手,地位仅次于托孤大臣诸葛亮和李严。以刘琰在当时的地位,刘禅不应该做出这种事情。而且当时诸葛亮还在世,刘禅还处于相父的监督管理之下,并没有亲政的大权,做出这种事情诸葛亮不可能没有反应。

    实际上这个事情在历史上就像花边新闻一样,并没有卷起多大的浪花,只是给刘禅多了一笔昏庸无能和残害大臣的罪证。这就比较让人怀疑了,刘禅作为一国之君,为什么要去招惹国家的三把手呢?如果这事是真的,为什么诸葛亮不闻不问呢?要知道当时国家还在与北方的曹魏作战,而且战况非常激烈,诸葛亮已经进行过多次北伐了。纵容刘禅如此胡闹,这显然是对国家非常不利的。一旦被政敌抓到把柄,是会对匡扶汉室的大爷产生毁灭性打击的。因此无论是从诸葛亮本人的政治操守出发,还是为了匡扶汉室的大业,他都不该对此案不闻不问。

    翻看刘琰的历史资料,发现此人非常的不简单。刘琰是刘备留下的老臣,刘备当豫州刺史的时候便担任从事了。当时刘备还在与曹操、吕布围绕这徐州的归属权为征战,可以说刘琰是最早跟了刘备的一批大臣。由于刘琰与刘备是同宗同姓,而且为人很有仪表风度,善于交谈议论,因此深得刘备厚待,经常作为宾客的身份跟随着刘备应酬交际。刘备取得益州后,刘琰被任命为固陵郡太守。刘禅即位后,刘琰受封都乡侯,官位排位仅次于诸葛亮和李严,又兼任卫尉、中军师、后将军,后又由后将军升迁为车骑将军。

    从政治地位上看,刘琰是非常高的,仅在诸葛亮和李严之下,就是朝廷中的三把手。他不但领着负责宿卫宫廷的卫尉大权,而且还是对国家军事政策有着极大影响力的中军师。要知道中军师这个职位之前是诸葛亮专属的,由此可见刘备临死前对刘琰是寄予了厚望的。可是在刘备去世后,刘琰却表现得与他的官爵极不相称。他参与了诸葛亮数次北伐曹魏的战争,却没有立下什么功劳。虽然处于汉军高层之中,却只是象征性地率领千余士兵,在诸葛亮旁边提些批评建议而已。而且他与北伐军副帅魏延的关系极差,两人常常爆发冲突。

    与军政上的不作为相反,在生活上刘琰却非常高调,甚至于有些骄奢淫逸。他出行的排场很大,车马服饰饮食堪称奢华,府下侍婢有几十个都能歌舞奏乐。他还教会了侍婢们诵读东汉词赋家王延寿的名作《鲁灵光殿赋》,让她们在宴席上表演待客。他的这种作风与当时季汉的国家风气完全不符,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刘备是崇尚节俭的君王,诸葛亮也是反对铺张浪费的,可刘琰的这种作风完全与季汉前后两任主政者的风格不合。如果他在刘备时期是这种作风,是肯定不会受到刘备的重用和宠信的。

    在刘禅即位后的十一年时间里,刘琰只做了一件事情算得上是有功绩的。李严在诸葛亮北伐时负责后勤事务,因为弄虚作假而造成军粮缺失,迫使北伐大军撤退,于是犯下了重罪。在弹劾李严的过程中,刘琰是第一个跟着诸葛亮上书的大臣,李严也因此而遭到罢黜。由此可见,刘琰对官位权势的争取是非常积极的,与他在军政事务上一贯偷懒怠工的形象完全不符的。从这种前后矛盾的表现来推测,刘琰对于刘禅即位后的朝廷政治格局是有所不满的。最大的可能性是对于刘备安排诸葛亮和李严为托孤大臣,而没有他的份,表示不满。

    因为对于这些官爵和权势上的不满足,他在军政大事中怠工,出工不出力便成了非常可能的选择。除此之外他还在北伐过程中各种挑毛病,与北伐将领的矛盾冲突极多,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对魏延。魏延是对北伐最为积极的一位,甚至提出了比诸葛亮更激进的子午谷奇谋。刘琰与魏延的冲突影响到了整个北伐军,让诸葛亮非常生气,于是责令刘琰向魏延道歉。事后刘琰写信向诸葛亮检讨,将自己的行为归咎于沉溺饮酒荒废政事,以至于说出荒诞狂妄的话语。事后诸葛亮派人将刘琰遣送回成都,保留其官职不变,但剥夺其权力。

    从这些史料的记载来看,刘琰在被杀之前是与季汉朝廷有着激烈冲突的,尤其是支持北伐的文臣武将。结合到诸葛亮北伐时期季汉国内的反对声音,可以认为刘琰是反对北伐匡扶汉室的一批大臣。他的这个政治倾向性与刘备留下来的策略背离,又阻碍了诸葛亮正在做的事情,因此受到排斥。从事发前后的时间点和背景分析,刘琰被杀很可能与这些事情有关。至于说刘禅私通刘琰的妻子胡氏,多半是后来投降西晋的季汉大臣们为了向司马炎表示效忠而编造出来的故事,目的是通过贬低污蔑刘禅,而达到邀宠的目标。

    首先,事发的时间点非常蹊跷,正好是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前夕,而诸葛亮送还刘琰正好在前一次北伐末期。当年的八月便是著名的星落五丈原,诸葛亮在前线去世,汉军被迫放弃占领的曹魏土地南撤。从政治利益上看,如果刘琰是反战一党,那么在诸葛亮北伐离开成都后,将是他和党羽谋划夺权最好的时机。而当时在季汉三大政治集团中,益州集团又是反战最为激烈的部分。如果刘琰和益州集团的本地豪强联合,趁着诸葛亮不在成都,进而夺取季汉政权。以刘琰的政治地位,发生这种政变的可能性极高。

    其次,刘禅当时也就二十八九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就算要找女人也是年轻貌美的。从历史时间表推测,刘琰当时至少六十岁了,他的老婆再怎么样也不会年轻到哪里去。刘禅好歹是一国之君,还不至于找个老女人私通。就算刘禅荒淫无道,找的也是年轻貌美的女人。只是从这点上看,这个故事成立的可能性就非常的低。很可能是为了在西晋营造出季汉朝廷和刘禅荒淫的形象,而故意编撰出来的历史谣言。正好刘禅当时又处死了刘琰,断绝了益州本地集团夺权的希望,所以便成了背锅的对象。

    第三,编撰《三国志》这本史书的作者陈寿正好是益州本地集团的后人,他和他的老师谯周都是积极反对北伐的大臣。出于在西晋争取政治地位的需要,他们很有必要将原季汉朝廷和刘禅妖魔化,以此来显示自己对西晋的忠心。实际上这种事情在当时的西晋并不罕见,不论是季汉投降的大臣,还是东吴北上的投降派,都是积极抹黑老东家,来讨好西晋朝廷的。而忠于刘禅的,以诸葛亮为首的东州集团和荆州集团都是积极要求北伐的,他们与益州集团本地豪强矛盾极大。双方的冲突存在多年,互相揭伤疤抹黑并非罕见的事情。

    综上所述,刘禅和刘琰妻子胡氏私通的事情很可能并不存在,但刘琰之死的背后却藏着季汉内部政治斗争的深层次原因。只是因为殴打妻子而将刘琰处死,这个理由是说不过去的,对于刘禅和诸葛亮的态度也没法解释。如果是刘琰为了争权而联合益州集团的本地豪强发动政变,将矛头对准了刘禅和诸葛亮,那么他的死就很正常了。这种未遂的政变也许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留于书面,但从刘琰之死的细节来看,存在的可能性是极高的。这也说明了在诸葛亮多次北伐未果后,季汉在益州本地的统治能力进入了下降通道。

    单字解释: 刘 禅 私 通 刘 琰 的 妻 子 事 发 后 将 刘 琰 灭 口 如 此 残 暴 的 事 是 真 的 么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