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深挖李陵战败的原因,原来后面竟有如此阴谋诡计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汉武帝刘彻时期的西汉在军事上异常强大,是中国古代王朝时期军事傻姑娘的第一个巅峰。这时期打了无数的战争,其中一部分非常的惨烈,在中国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陵以五千步兵与三万匈奴骑兵激战的故事尤为惨烈,也成为了步兵与骑兵作战的典范。这场战争的结果虽然以五千骑兵几乎全军覆灭,李陵战败被俘而告终,却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不少人在研究这场战争时发现了很多的疑点,对于李陵战败提出不少的疑问。本章节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解读,看看李陵全军覆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李陵与匈奴的战斗发生在西汉与匈奴战争的第二阶段时期,也就是贰师将军李广利">李广利领衔讨伐匈奴的时期。在第一阶段战争中,汉武帝刘彻用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带领军队北伐匈奴,将匈奴赶到了大漠以北,歼灭掉其有生力量,使其不敢轻易南下放牧。卫青和霍去病去世后,西汉与匈奴的战争进入低潮,漠北的匈奴卷土重来。他们不但毁弃了约定,拒绝向长安派出质子,还多次派兵南下袭扰西汉的边境。于是西汉与匈奴的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刘彻以贰师将军李广利">李广利为统帅,让他率军北上与匈奴军队作战。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他的父亲李当户曾是刘彻的心腹。他被刘彻派到了李广利">李广利麾下带兵,但一直都没有发挥的余地。在李广利">李广利奉命两次讨伐西域大宛国的战争中,李陵要么作为带领数百骑兵侦察匈奴动向,或者是教习箭术防备匈奴,也曾经带领后勤部队接应李广利">李广利,总之就不是西汉军队的作战主力。李陵在当时的军队中名气很大,一方面是家族带来的名声,另一方面也是本人军事素养高,与麾下将士关系融洽。虽然刘彻因此任命李陵为骑都尉,但李陵在战争中始终无用武之地,所以主动向刘彻请战。

    当时贰师将军李广利">李广利率领大军北伐匈奴,“以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李陵便提出率领军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向贰师军”。面对李陵主动请战,刘彻并不想答应他,用“吾发军多,无骑予女”的理由来搪塞。李陵坚持率军北上,甚至可以不要骑兵,“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刘彻对李陵的勇气表示嘉奖,然后答应李陵请战的要求,并派强驽都尉路博德领兵在中途迎候李陵的部队。史书上说路博德“羞为陵后距”,上书刘彻拒绝出兵接应,请求第二年春天再和李陵率军北上。

    刘彻接到路博德的书信了大怒,认为李陵反悔了,才让路博德上书请求停止出征。于是刘彻下诏让路博德“引兵走西河,遮钩营之道”,然后又命令李陵“出庶虏鄣,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亡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骑置以闻”。然而李陵出兵却遇到了匈奴单于的三万骑兵,于是李陵率兵边打边撤,一路上给匈奴军队造成了极大的伤亡。最终李陵的军队寡不敌众,几乎全军覆灭,逃过长城的不足四百人。而他自己在战斗中力竭被俘,被匈奴军队抓到了漠北。

    如果仅仅从李陵的史料来看,似乎这场战争的失败原因很简单,就是李陵出塞后遇到匈奴单于的主力骑兵,因为寡不敌众而战败。但是结合了其他的史料文献后可以发现,这场战争的失败却有着多重原因,其中汉武帝刘彻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战争失败刘彻要负主要责任,他在两路大军中的取舍,将李陵作为舍卒保帅的弃子,才是李陵战败被俘的主要原因。要解析这场战争,必须要将其同李广利">李广利率军出酒泉,与匈奴右贤王在天山进行的战争进行联合分析。而李陵的战败,实际上是刘彻为了保李广利">李广利,而将其舍弃的结果。

    按照史料记载,李广利">李广利出酒泉的时候是五月,而路博德上书请求停止李陵出征时已经是九月了。李陵在上书请战时说得很明白,他是为了迫使匈奴单于分兵,让匈奴军队无法集中对付李广利">李广利。这本是好办法,但刘彻却以骑兵不够的理由来搪塞。然而最矛盾的是,当几个月后路博德上书请求停战时,刘彻却将责任推到李陵身上,说“吾欲予李陵骑,云‘欲以少击众’”。从这段前后矛盾的说辞可以看出,刘彻完全是出尔反尔,其中必然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而李陵五月请战,到了九月刘彻才下诏逼着出征,这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从史书上我们可以得知,李广利">李广利和匈奴右贤王在天山的战争并不顺利,实际上可以说是大败了。《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是“匈奴大围贰师将军,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但从两路大军的结果来看,后出兵的李陵遇到了匈奴单于的主力骑兵,而先出兵的李广利">李广利反倒在弹尽粮绝后突围反悔西汉,这实在是太不合情理。按理说李广利">李广利被围了几个月,军队弹尽粮绝,死伤无数,又哪里来能力突围而出呢?结合两路大军的行军方向和时间来看,可以认为是匈奴单于抽调了围困李广利">李广利的主力骑兵攻打李陵,这才给李广利">李广利突围带来机会。

    结合上述各方面的史料,可以推测当时战争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先是李广利">李广利从酒泉出兵匈奴,在天山下和匈奴右贤王作战,但战事不顺被困。李广利">李广利出发后不久,李陵请战,希望从另一条路突袭匈奴王廷,达到迫使匈奴单于分兵的目的。李陵的计划被刘彻拒绝了,用骑兵不够的理由来搪塞。李陵坚持要出兵,甚至自称不用骑兵,刘彻勉强答应。但真正出兵时又拖了几个月,到了九月秋天刘彻才下诏让路博德接应李陵。可以猜想从五月到九月这几个月期间,刘彻是各种拖沓磨蹭,目的就是阻止李陵出兵匈奴。

    然而事与愿违,李广利">李广利出兵匈奴并不顺利,不但没有大获全胜,而且被匈奴包围了。一直拖到了九月份还没突围,刘彻只能采取李陵的办法帮李广利">李广利解围,这就是所谓的围魏救赵之策。这个策略被老将路博德看出来了,所以主动的上书请求停战,他觉得和李陵出兵匈奴的胜算不高。

    路博德是老将,曾经随霍去病出征匈奴立下战功,又被封为伏波将军,率军队平定了南越的叛乱。可以说他是久经沙场,各种战争的门道非常清楚。当时他正驻兵在居延城,对塞外的战况应该是比较清楚的。所以他上书请求停止出征,建议第二年春天再和李陵率军北上。

    居延城、受降城等都是西汉北疆长城的重要战略要塞,当时就是为了防备匈奴南下而屯兵作战的。身处一线的路博德自然知道李广利">李广利的窘境,但也知道出兵匈奴救援李广利">李广利是凶多吉少。史书上说他“羞为陵后距”,他的上书中称“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这些都是帮着刘彻打马虎眼。他一眼就看出了刘彻围魏救赵的想法,但这一路孤军出去即便救了李广利">李广利,自己也将陷入匈奴主力包围之中。刘彻也知道这事瞒不过路博德,所以干脆强令李陵孤军北上,让路博德去西河守卫汉军南下的“钩营之道”。

    刘彻如此操作实际上就是让李陵去送死了,通过围魏救赵给李广利">李广利创造突围的机会。同时他还令驻守受降城的公孙敖去接应李广利">李广利,然后与路博德在西河会师。他这种操作彻底将李陵陷入了死地,可以说是为了救李广利">李广利不择手段,采取了弃卒保帅的办法。当时李陵在塞外边打边退,杀伤匈奴骑兵万余人,但始终得不到支援。原本可以在受降城进行接应的公孙敖,却被调到西河去了,使李陵成了孤军。最让人寒心的是,李广利">李广利突围后西汉全军后撤,放弃塞外大部分据点要塞,使李陵陷于“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却无援兵的窘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刘彻非要保李广利">李广利,将李陵作为弃子去送死呢?要解释这个疑问,这得从刘彻执政中后期的朝廷政治斗争的背景说起。因为第一次对匈奴作战的辉煌战机,使得卫霍两家外戚在西汉朝廷中崛起,形成了新的外戚集团。而这个外戚集团又与太子刘据息息相关,所以在朝廷中具有极大的势力。刘彻从即位开始就受到窦氏和王氏外戚集团的掣肘,费尽心机才将其干掉,所以深知外戚集团垄断朝政的危害。他担心卫霍外戚集团和太子刘据联合把持朝政,使他的皇权旁落,所以开始扶持别的军事贵族。

    李广利">李广利是刘彻宠妃李夫人的哥哥,协律都尉李延年之兄,昌邑王刘髆的舅舅。刘彻大力的扶持李广利">李广利就是为了掣肘卫霍外戚集团,同时也可以让刘髆掣肘刘据,避免太子过早掌权。在刘彻的操作下朝廷分成了两派,一方是以儒家官员为主的亲太子派,另一方是以“用法大臣”为主的反太子派。双方在朝廷中争权夺利,刘彻通过从中找平衡来操纵朝政。然而卫青和霍去病在军中威望太高,刘据的舅舅公孙贺又是丞相,反太子派在斗争中始终处于下风。于是刘彻不择手段的扶持李广利">李广利,希望他能够取代卫霍俩人在军队中的地位。

    史书中记载了不少刘彻偏袒李广利">李广利的的内容,比如李广利">李广利在第一次讨伐大宛国失败后,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弹劾,刘彻坚持将其保了下来,还组织大量军队令其第二次讨伐大宛国。对于李广利">李广利带兵中的种种不法行为,刘彻也听之任之。只要李广利">李广利有微末功劳,刘彻便超规格的赏赐和提拔。他的这些操作都希望快速提高李广利">李广利集团的政治影响力,使其能与卫霍外戚集团分庭抗礼。这次讨伐匈奴本是刘彻安排的,给李广利">李广利积蓄军功的操作,自然不愿意让李陵分薄李广利">李广利的功劳。所以李陵最初提出分兵策略是,刘彻找各种理由推脱拒绝。

    而李陵在朝廷中的政治派系,也决定了刘彻不敢大用李陵。李陵是李广的孙子,李敢的侄子。虽然他家与卫霍集团关系不太好,但与太子刘据走得很近。李陵的堂兄李禹是刘据的侍卫,李禹的妹妹是太子中人,深受刘据宠爱。可以说自李敢被杀,卫霍去世之后,李陵是太子党在军队中的又一个标志性人物。如果让李陵在讨伐匈奴的战争中立下大功,必然影响李广利">李广利掌握军权的操作。所以刘彻多次打压李陵,不让他带兵直接交战,而是做些后勤或侦察的任务。李广利">李广利兵败匈奴的背景下,李陵就更不能立功出头了。

    刘彻用舍卒保帅的策略将李陵作为弃子,这既能够营救被匈奴围困的李广利">李广利,也能避免李陵对李广利">李广利形成竞争。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出塞抗敌,面对数万匈奴骑兵必然是失败的结果。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李广利">李广利来说,是非常利好的消息。刘彻这种操作也避免刘据的心腹重新在军队中掌权,他也能借战败将刘据的人排挤出军队。可以说刘彻为了营救李广利">李广利和打压李陵是费尽心机,各种厚黑手段频出,这才使李陵成为战争的弃子,在兵败塞外后被俘。而李陵也成了西汉朝廷内斗的牺牲品,最终不得不向匈奴投降才得以保命。

    从李陵这次出征匈奴的事情来看,刘彻从开始就在谋划着如何抬举李广利">李广利,和如何打压李陵了。李陵越是成功,刘彻越是不喜,他被当作弃子牺牲掉是政治上必然的选择。如果李陵不被牺牲掉,李广利">李广利的败局必然会影响刘彻对朝廷大局的操控,甚至让刘据的太子党越来越大。这样的情况是刘彻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宁愿牺牲李陵和数千汉军,也不能让李广利">李广利在朝廷中失势,也不能让刘据的势力越来越大。因此李陵之败并非战之过,而是刘彻处心积虑设计的阴谋,是政治斗争层面上的暗算和陷害。

    单字解释: 深 挖 李 陵 战 败 的 原 因 原 来 后 面 竟 有 如 此 阴 谋 诡 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