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民间故事:清朝骗子王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乾隆时期,京城有个叫贾五的,是个巨骗。他还带着几十个徒弟,这伙人每天的事情就是研究骗术。

    每当新的骗术研究出来,贾五就按照徒弟的能力大小分派任务,几乎每次都能成功。

    有一天,贾五外出回家,走进某条胡同时,很多车马堵在胡同里挡住了他的道。

    贾五上前一问,原来胡同里住着的穆大人最近因参赞军务有功,获得了皇上赏赐的宝石顶戴,朝中王公大臣纷纷赶来道贺。

    贾五嗤了一声:“纨绔子弟,得了这么个玩意就如此嚣张。”说罢转身就走了。

    过了两天,穆大人设宴答谢众官员。宴席上,穆大人说起本朝一共有多少位官员得过宝石顶戴,而他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言语之间颇为得意。

    酒席正在进行,忽然有人来禀报说太监奉圣旨到。穆大人整理好官服跪接圣旨,太监宣读:“有人奏汝冒领军饷,中饱私囊。念汝前功不再深究,着收还前赐宝石顶。”

    太监离开后,消息也传到了宴席上,官员们各自找借口散了。

    这位穆大人平时深受皇上宠爱,非常骄纵。突然间受了这么大的屈辱,心中非常懊恼,觉得在朝中丢尽了脸面,便称病在家不去上朝。

    皇上听说他病了,便赏赐医药食物,并派人每天去他家看望。穆大人见皇上对他仍然恩宠,也稍稍放下心来,过了几天就去上朝了。

    皇上在便殿召见了穆大人,事情谈完后,皇上看着他笑道:“我前些日子赏赐给你的宝石顶戴,你怎么不戴?”

    穆大人以为皇上故意戏弄他,连忙跪下请罪:“臣有负皇上圣恩,致使皇上追回顶戴,怎敢再戴。”

    皇上吃了一惊:“朕没有下过这道旨意。”随后又问内阁和吏礼二部,都不知道有这回事。皇上命人严查此事,最后查清是贾五派他的徒弟干的。

    穆大人又羞又怒,他对步军统领李尚书和巡城御史说:“皇上赏赐之物都被偷了,要汝等有何用!若三日内抓不到人,不要怪我处罚你们。”

    这些人素来畏惧穆大人的权势,加上又奉谕旨,因此想尽办法搜寻盗贼。

    茶馆、酒肆、旅店和形迹可疑的人家,城中有可能窝藏盗贼的地方都被官兵们翻了个遍,百姓们纷纷抱怨。

    贾五的徒弟说:“现在事情闹大了,像这样搜下去,咱们也藏不了多久。

    “我就是看他太张狂,故意戏弄他一下。”贾五说,“现在这件事影响了百姓,咱们就派个人把顶戴还给他吧。”言毕,便问徒弟们有谁能办这件事。有个徒弟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我去办。”

    第二天傍晚,穆大人下朝回家正在房中休息,门房拿着李尚书的名帖来报。

    李尚书派来的人说,今日见到一形迹可疑之人,搜查他的行李,果然找到一个宝石顶戴,但不知此顶戴是否就是大人丢失的那顶,现奉上请大人查验。

    那贼人现已关入牢中,如何处置,也请大人一并吩咐。穆大人接过宝石顶一看,正是自己丢失的。

    他对来人说:“去告诉你家主子,这正是皇上赏赐的宝石顶。让他们把贼人押到我这儿来,我要亲自审问。”

    那人离开不久后,李尚书又亲自来拜见穆大人。穆大人夸赞李尚书捉贼有功,并问贼人是否已经带到。

    李尚书大惊失色,“下官正因此事而来,这几天虽全力缉拿,但没有抓到贼人,想请求大人再宽限几日,并没有抓获贼人一说。”

    穆大人取出宝石顶戴给李尚书看,又拿出了他的名帖,李尚书对这些事一概不知。二人这才明白,这又是贾五派人干的。

    李尚书大怒:“这群鼠辈阴险至此,不将他们捉拿归案,本官誓不罢休。”

    穆大人沉吟了半晌,说:“这些人都是亡命无赖,若把他们逼急了,恐怕会生出些意外之事。现在顶戴既已寻回,捉贼一事可缓一缓。”

    李尚书明白了穆大人的意思,便不再追究,此案最后不了了之。

    @北三坡

    故事改编自《清朝野史大观》

    感谢您的点赞关注,欢迎留言评论

    单字解释: 民 间 故 事 清 朝 骗 子 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