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陈辉庆:《古蜀之花 汉代钱树浅析》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古蜀之花

    汉代钱树浅析

    编写陈辉庆

    最近有幸得“抱一阁”先生惠让,递藏汉代钱树枝头两枚。

    汉代钱树也称摇钱树,流行于东汉时期,是西南古蜀地区一种特有的随葬冥器。其上装饰图案多种,主要有龙、凤、西王母、羽人、神猴、射弋等等。

    摇钱树最早出现于东汉早期,东汉中期和晚期迅速流行,三国时期锐减,西晋时彻底消失。摇钱树作为随葬冥器,主要有三种用途,一是引导死者灵魂进入仙界,引魂升天,二是活着的人祈求财富,三是庇护死者子孙后代。

    目前为止,摇钱树发现寥寥无几,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等地。这类钱树在历史上只流行了二百多年,到西晋时就彻底消失了,而且只在西南古蜀地区流行,所以它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达到了国宝级别。现今它真正的成了“摇钱宝树”。上世纪末,美国纽约的一场拍卖会上,一株汉代青铜摇钱树最终以250万美元高价拍出,一片叶子就值5万美元。目前摇钱树存世极少,是古钱币收藏者的梦寐以求之物。

    笔者这二枚中的西王母,已在诸多摇钱树中展现,不再赘述。

    另一枚羽人飞天,未见有同样的实物及照片,经查阅资料汇总,供读者共同讨论。

    笔者认为:羽人源于本土,汉代羽人与战国画像铜器上的鸟首羽人艺术关联度很高,目前的资料有:2000年湖北荆州天星观2号楚墓出土的羽人驭凤鸟雕像,是目前所见与汉代羽人最接近的先秦羽人形象。这一材料为寻找汉代羽人的直接渊源提供了新的线索,表明汉代羽人有可能脱胎于楚文化,与楚羽人一脉相承,其思想则可能根源于战国中晚期楚地渐兴的长生久视之道,神仙不死之术。

    近年来大量的考古发现揭示出有关汉代羽人丰富的图像资料,

    通过梳理这些图像可知,汉代羽人多为人鸟组合,与先秦羽人不同的是,汉代羽人的身段更纤细灵动,人首人身,肩背出翼,两腿生羽,整体面貌似人。这种形象与早期文献中描述的仙人特征基本吻合,如汉诗《长歌行》说仙人“发短耳何长,《淮南子·道应训》说仙人若士“深目而玄鬓,泪注而鸢肩,丰上而杀下”。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也说仙人“邛疏之双耳,出乎头巅”。《论衡·无形》:“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这些描述可以和图像直接解读,可以看做一种时代特征。

    汉代,升仙思想弥漫在整个社会。羽人形象就是祈求长生不死、升仙思想的反映。此枚钱中羽人装饰中极具灵动、神秘色彩。羽人,亦即飞仙。《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王逸注“《山海经》言: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或曰:人得道,身生毛羽也”洪兴祖补注:“羽人,飞仙也。”从这些记载来看,羽人就是汉代人们眼中的神仙,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身体上长有羽毛,可以长生不死。当时的羽人被认为是沟通天地、神灵与凡人之间的使者,具有引灵魂升仙、奉送仙药、助长寿的职能。因此,羽人形象被广泛使用在丧葬及生活物品上,成为了汉代艺术中常见的一种艺术形象。羽人是以对立的姿态出现。发髻皆呈锥形,面容清瘦,身材颀长,着窄袖开领衫,衣袖、裤管均作羽带状,膝有垂羽,跣足。对立的两个羽人皆一手高举,一手前伸,似在翩翩起舞,羽人则出现在钱树枝头,两臂上举,双手叠交于头顶,臂膀外侧各有一羽,作导引飞升状。正与汉代羽人被赋予了接引升仙、赐予仙药的重要使命有关。有文章云:手翳灵芝,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忘。羽人飞天作为装饰,表达着当时人们向往仙界,祈望成仙,希望寿同金石,永世不老的美好愿望。

    单字解释: 陈 辉 庆 古 蜀 之 花 汉 代 钱 树 浅 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