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3位过河拆桥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心狠手辣,简直是功臣的悲剧!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功臣帮助皇帝拿下江山后,因为功高盖主,可能会遭到皇帝的杀戮,但是我国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如秦始皇、隋文帝、刘秀、李渊、忽必烈等,都没有出现大规模杀功臣之事,真正过河拆桥,除掉开国功臣的开国皇帝,大致只有这3位。

    第一位是汉高祖刘邦

    都知道,汉高祖刘邦出身贫贱,在世人的印象中,刘邦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痞子,不干实事,爱说大话。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浪荡”之人,却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最终,赢得了楚汉之争,建立了西汉,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

    萧何慧眼识韩信,一再向刘邦举荐韩信,最终,使得刘邦听从了萧何的建议,重用韩信为大将。而韩信也不负众望,率兵百万,横扫沙场,百战不殆,一举歼灭了齐国。但韩信却邀功请赏,要求刘邦将他封为齐王。为此,刘邦非常恼火,但介于韩信的赫赫战功,也就依了他。刘邦从此对韩信耿耿于怀。刘邦登上皇位之后,首先将韩信改封为楚王,这对韩信来说,是最不利的事情。最终被吕后设计就擒,杀死于长乐宫的钟室之中。刘邦闻讯后,又欣喜又怜惜,欣喜终于铲除一个心腹大患,怜惜战功卓著的大将就此陨落。在杀死韩信后,刘邦开始排除异性王,对忠心耿耿的萧何和张良也多加防范。

    第二位是赵匡胤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也是比较有名的。赵匡胤也是武将出身,一路打出来,一帮人喊着:“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就把黄袍披他身上了,于是赵匡胤半推半就地背了这个锅,走上了称帝建王朝的康庄大道。不过等路挖通了,赵匡胤又有了新忧愁,所谓高处不胜寒,他自己武将出身,面对一帮曾经拥护上位的、天天舞刀弄枪带兵打仗的人,真的是过于担忧了。如果再出一个自己,自己是不是就会变成曾经被赶下台的皇帝?

    于是赵匡胤走了个曲线救国,找兄弟们哭:“我担心啊,睡不好,我当年黄袍加身也是被逼束手无措,这样我很难做啊。”

    于是一帮部下被吓得不轻,纷纷表示官不要了权不要了,给点钱放我条生路吧。赵匡胤有一帮识时务的兄弟,于是他兵不血刃,收回了兵权。虽然过程没有刘邦那么血腥,结果却是差别不大的。

    第三位是朱元璋

    元朝末年朝廷内部腐败不堪,各地农民纷纷起义是很常见的事。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脱颖而出成为当时的皇帝,但是在他成为皇帝之后,却并没有善待臣子,反而性情大改变得多疑起来。朱元璋晚年的时候,他独掌皇权的想法越来越浓烈,他废除了沿用1600多年的丞相制,把大权都包揽在自己手上,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洪武年间,朱元璋接连发起四大案,前后牵连诛杀了数以万计的官吏,百姓。而诸如蓝玉、胡惟庸、李善长这样的开国功勋,都被扣上''谋反''、''知情不报''等罪名诛杀。

    此外,像胡美、傅友德、周德兴等明初名将,也都被各种各样的理由株连而死。

    单字解释: 位 过 河 拆 桥 的 皇 帝 一 个 比 一 个 心 狠 手 辣 简 直 是 功 臣 的 悲 剧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