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他死的时候,只是天地乍惊,山海悲悯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文:宋喻之

    公元676年,无边落木萧萧下,渐霜风凄紧,惹尽秋意凉,因此,沧海水冷,人心也冷。

    他端坐在船内,思绪万千飞扬,他背后的方向是正北,他将要前往的地方是比岭南还要往南的荒凉之地,他不明白自己的一次任性竟然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年迈的父亲受牵连被流放,寒风霜月八千里啊,朝廷不曾许归期。

    他痛苦地闭了闭双眼,想到前日面见的苍颜白发的老父亲,心中又泛起了苦涩,他不知该不该哭?应该向何方哭,但无论向何方哭诉,岁月都不能回头。

    是他年少狂妄,是他恃才傲物,是他不明世故,让父亲操碎了心,又让父亲饱受风霜之苦。

    思索着,考虑着,他想仕途,想人生,却偏偏没有想到今日意外丛生。

    原本平静的湖面似乎受到他思绪的影响,开始剧烈翻涌,突然,遥远的天穹俯冲下来,将他轻而易举地压下海面,耳旁好像还伴随着船夫焦急地呼喊:“公子,小心!”

    他还没有来得及反应,顷刻间便已经在海平面之下。

    四面八方的水流,封闭住他的周身和他的呼吸,他慢慢下沉,眼睛不时地半眯起,阳光从水面上折射下来,照在他年轻且忧郁的面容上。

    模模糊糊中,他在那微弱的光线中,居然看到了长安的模样。

    01.他的长安

    那时的长安,他看到的长安,是秦王破阵乐尾音结束的时代,是霓裳羽衣舞前奏未起的时代,那段过渡的时期是高宗和武后的时代。

    虽然还只能算是初唐,但自李世民一支长箭划破玄武门外,大唐繁华的基调便已经奠定,数十年的温养,大唐的国运吞吐万千,包纳山河。

    放眼瞭望,万家灯火明星,万国朝拜年华,娇客起舞云绡,胡姬冽舞急旋,妃子粉面朱唇,贵女罗绮红裳,帝王龙脉,繁华染千年历史,民生安乐,人烟散万井棋布。

    而公元665年,他刚刚16岁,进士及第,单单听16岁进士及第这几个字,可能不觉得什么,但是在唐朝考上秀才的平均年龄是24岁,考上举人的平均年龄是30岁,考上进士的平均年龄是34岁,可知王勃在16岁便已经考上进士是多么的惊才绝艳。

    放榜处的进士和秀才围着他赞叹,他们已经想到这个16岁的少年,今后的前途是何等的光明。

    朗朗青天下,他立于殿前的白玉阶上,听到宦官尖细的声音念到他的名字,朝廷授予他朝散郎,虽只是从七品的官位,可他还不及弱冠啊。

    而堂上的沛王李贤则是用一种赞赏的目光看着他,他察觉到沛王的视线,沛王李贤出了名的温良贤德且爱好诗文,又闻王勃之名久矣,于是召王勃为沛府修撰。

    初入长安,长安的繁华便和他挂上了钩,金榜题名,亲王喜爱。

    他游遍了长安的十里繁华街,在除夕之时看火树银花;在元宵之时,看河烛绵延;在清明之时,看细雨如酥;在乞巧之时,看孔明繁星。

    他游长安的时候,长安也记住了他的名字,整个长安城谁不知龙门出了一个少年天才,笔落惊世人,诗成清萎风,他的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人传唱,叹神来之笔。

    他的文章清绝到惊动圣听,唐高宗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02.天上人间

    思及此,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任由身体沉落向海底,直到那一缕光线消失,耳旁突然出现了高宗的一句呵斥:“大胆!”

    那是公元668年,他成为沛王的幕僚的两年之后,一身青袍的少年在沛王高大辉煌的府邸进进出出,沛王的确待他不薄,王府中没有人看轻他。

    可就是他写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这一年,668年,他的人生转折点。

    许是一年无事处,春光景潋好,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一时兴来,来了一场斗鸡比赛。

    而他得知后,意气风发地走至沛王面前,说:“殿下,您瞧。”他献宝一样,将将一页文章递到了沛王的桌案上,沛王拿起细细阅读,他不愧是英才盖世,引章据典,文采斐然,一篇文章酣畅淋漓,沛王满眼的喜欢。

    奈何就是这样一篇文章,引出了影响他一生的祸事,也怪他的文采实在太好,这篇文章竟然传到了高宗的那里,高宗一看题目便怒不可及,《檄英王鸡文》?兄弟亲足的一场斗鸡,竟然用得上檄字?要知道只有声讨才可以用檄字,皇帝最忌讳的便是手足相残,他的这篇文章用意何在啊?

    所以高宗忘却了曾经盛赞的奇才时的他,脑海里只有狂妄且不知轻重的他,于是诏书特下,逐他出沛王府,逐他出长安。

    那一瞬间,人生的一场大雨倾盆而落,他站在雨中分外狼狈,而沛王如当初初见那样,立于堂前,却不敢再看他一眼。

    这一瞬间,这一辈子,便已成陌路。

    任潇潇风雨袭长安,他拢了拢身上的衣袍,回头再望一眼,仓皇别过,殊不知这一别,便是永别。

    而偏屋逢连夜雨,公元671年,他好不容易通过他的朋友在虢州谋得了一个参军之职。但是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重罪,他不知怎么想的,可能在那官奴的身上看到了当初自己的狼狈吧,所以竟脑子一热,将那曹达藏了起来。

    后来他才反应过来,曹达犯的是重罪,但为时已晚,他已经招惹了这等祸事,再三思索下,竟杀死曹达以了事。

    可就算是古代,那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何况他的名气如此大,他的一举一动,背后都有人在观察,因此他并没有躲过朝廷的追查,被朝廷判了死罪。好歹遇大赦,他才没有被处死。

    他是无事了,却连累了他的父亲,朝廷将他的父亲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交趾啊!那可是唐朝最南边的荒芜之地,在今天的国境之外。父亲早已年过半百,花白了头发,却还要经受风霜侵逐。这件事对他的打击,远远超过自己大难不死的欣喜。

    他大恸,于次年登上了去看望父亲的路,别指望着沛王会救他的父亲,沛王自身都难保。

    身为孝子的他无可奈何,却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折磨。

    03.命归黄泉

    他感受到海水越来越挤压他的肺部,模糊中的长安消失无踪,眼前浮现的父亲那苍老的容颜也烟消云散,终于,不受控制的他,沉沉地闭上了眼睛。

    但最终一双有力的手还是抓住了他苍白无力的手,抓住了他写下那“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手。

    衣袍湿透寒寂,他被捞回了船上,无助地蜷缩在船板上,面色泛着病态的白。

    “咳咳……”他剧烈地咳嗽着,却又突然笑了起来,无视周围人担忧的目光,反而颤巍巍地向青天伸出了手。

    父亲啊,长安啊,大唐啊!

    片刻后,气绝人亡,年二十七矣。

    船夫有些小心地探了探他的鼻息,惊慌地喊道:“公子死了,子安公子死了!”

    是了,他是王子安,王勃,初唐四杰之首。

    船夫还在喋喋不休,“子安公子他……”然而,后面的话散落风中,无人在意,只是天地乍惊,山海悲悯。

    王勃故去的消息传回了长安,同为初唐四杰的杨炯,那个愧于卢前,耻于王后的杨炯,久久没有回神,伏案而叹,手中紧握的书卷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滚落开来,开头明晃晃的四个大字:滕王阁序!一生看不惯王勃的杨炯,第一次为他沉默。

    而深居皇宫的高宗的桌案上,也摆着一卷滕王阁序,高宗一读三感慨,这位逐王勃出长安的帝王,也不得不承认,王子安英才盖世。

    结语

    生于初唐年间,他的一生已拥有良多。却奈何在这个过渡的年代。风云变幻,席卷万里,王勃在这场动荡中算不得什么,只是被卷进去的一粒微尘。

    如今,时光老去了岁月,岁月模糊了容颜,滕王阁已重建翻新数次,阁中的帝子与落寞的王勃早已了无踪迹。但他的文字却穿透了千年的时光,在远山一林树影下,岁月几般般。

    单字解释: 他 死 的 时 候 只 是 天 地 乍 惊 山 海 悲 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