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刘禅一句话让诸葛亮胆战,几个字让司马昭放他一马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刘禅是一位历史上备受争议的君主,他的“乐不思蜀”被认为是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但他的生平经历和表现,却充满了智慧、人文情怀。他在乱世中生存下来,治理蜀汉,保护百姓安居乐业,虽然成为亡国之君,未能继承汉昭烈帝匡扶汉室的遗志,但他的生平经历和表现,不仅是一个君主的历程,更是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过程。因此,我们有很多值得探究和思考的话题

    这个“扶不起的阿斗”在年少时多难,尽管在诸葛亮辅政时期,刘禅的名义上是蜀汉的君主,但实权却掌握在诸葛亮手中。然而,刘禅并没有因此而妄自尊大,反而一如既往地信任诸葛亮,只做自己的事情。他的聪明和谨慎,让他得以在乱世中生存下来。

    一则小传说就可以看出刘禅心思细腻,在诸葛亮临终前,刘禅问诸葛亮:“如果丞相病逝,您的后人该如何安排呢?”这句话惊的诸葛亮连忙说:家中还有桑树800,足够家用。诸葛亮也没想到后主刘禅并非人们所说得那样愚弱,单凭这个有预见性问题,足以看出他的懦弱都是装出来的假象,有了这句话,诸葛亮去世后,他可以把权力收回不用顾忌了,这说明刘禅一样具有帝王之心。

    而后刘禅在诸葛亮病逝后独掌朝政,虽然面临着灭国危机,刘禅重用费祎、蒋琬、董允等人,是因为他们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很高的才能和经验。他们对蜀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都有深刻的认识和见解,在协助刘禅处理政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刘禅任命费祎为中书令,让他负责政策和军事上的重要事务。费祎通过自己的才智和谋略,成功地辅佐刘禅稳定了朝局,开创了蜀汉的黄金时期。他还主张改革官制,建议刘禅任命能力出众的人才,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其次,刘禅任命蒋琬为参谋,让他负责军事方面的重要事务。蒋琬通晓军事和政策,曾多次建议刘禅制定重要政策和采取军事行动。他还曾经支持姜维北伐,使得蜀汉的国土得到了扩张。

    最后,刘禅任命董允为尚书令,让他负责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务。董允在政治和文化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曾经为刘禅制定过重要政策和建议,同时也支持刘禅的文化政策,为蜀汉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刘禅重用这些人才,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才能和能力得到了他的认可,同时也是因为他们积极支持刘禅的政治主张,为他的执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他们的才华和能力为蜀汉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最终姜维、廖化、夏侯霸等人九伐中原。因国力匮乏,面对魏国的大军,刘禅最终选择投降,保全了自己和蜀国百姓不受战争之苦。

    在敌国的统治下,刘禅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真实想法,但同时又非常巧妙地化解了司马昭的试探。让刘禅说出“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但正是他明智的选择,让他得以在敌国中生存下来。

    此后,司马昭进一步试探刘禅,将刘禅迁出洛阳。司马昭派人监视刘禅时,发现他的大门上有三个字“山中寨”,司马昭看完便决定放过刘禅。

    大臣们都对这三个字疑惑不解,司马昭则解释倒过来念,便是“在山中”。对于这样毫无野心的亡国之君来说,与其将其逼得走投无路,不如放他一马,还能收买蜀国的民心。

    《三国志》中对刘禅的记载比较详细,主要涉及他的生平、治国和个人品性等方面。

    首先,刘禅在治国方面也有一定的才能和能力。他注意发展农业、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修建水利工程等,改善了民生状况。他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官职制度,提高了官员素质。

    然而,刘禅也有一些缺点和不足,如过于信任宦官、不能独立思考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蜀汉的治理和发展。

    此外,史书中对刘禅个人品性也有描述,刘禅性格温和,不喜欢杀戮,对待臣下也比较宽容。他还喜欢读书,善于诗词,和诸葛亮等文化人交往甚密。

    不过,另一方面,刘禅也被认为是一个过于轻浮的人,对功臣过于信任宠爱,容易受到谄媚之人的影响。除此之外,他对蜀汉的政务和军事事务并不十分了解,常常需要依赖谋士的建议和指示,这也成为了他的一大弱点。

    总的来说,在史书中,刘禅被评价为一个性格温和、治理国家有一定才能,但缺乏独立思考和领导能力的皇帝。他的治理成就和个人品性都有好有坏,是一个比较中庸的人物。

    单字解释: 刘 禅 一 句 话 让 诸 葛 亮 胆 战 几 个 字 让 司 马 昭 放 他 一 马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