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佳木斯这座城市,与知青的半个世纪的情缘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接上文,在佳木斯市博物馆里的北大荒知青展上,目睹了感慨万千的已入耄耋之年的老知青。

    佳木斯市是原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所在地。当年下乡的兵团知青,多从这里转乘火车和汽车,向东向北进入三江平原腹地。这座城市也因此与知青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一个金色夕阳的傍晚,我来到了知青广场。

    知青广场广场位于风景秀丽的松花江畔,是为了纪念知青下乡40年而于2008年建成的。广场以知青文化为主题,内设标志性主题雕塑、浮雕、廊架、广场等。

    位于广场中央的主题雕塑高15米,跨度12米。帆状造型好似一页掀起的纸张,寓意翻开历史的一页,上面铭刻着毛主席亲笔书写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八个大字。

    半圆形的广场,两面有这样四个不同的四组浮雕,分别表现“勇于奋斗”、“无私奉献”、“顾全大局”、“开拓进取”四大主题。

    在浮雕纪念墙的背面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代表的题词。佳木斯是当年知青生产建设兵团的总部,是农垦总局的所在地,是当年大多数北大荒知青的必经之路。

    姜昆、张抗抗、濮存昕、梁晓声、赵炎等都曾在北大荒这片土地上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岁月。

    著名作家张抗抗的题字

    在知青广场的东侧有九个大理石搭砌的门廊,分别是1968、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年,象征着第一批到最后一批下乡知青,奔赴开垦建设北大荒9个不同岁月的年代。

    在1968年门廊上上写着:“知青足迹说明在北大荒这条拓荒之路上,曾留下多少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知青足迹。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年之际,我们奔赴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哈尔滨、佳木斯等地,采集了部分知青的足迹,来永久记载广大知青三江大地做出的卓越贡献。”

    在美丽的松花江畔,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佳木斯并不是著名的旅游集散地,年轻的导游带着一群耄耋老人,应该就是老知青在故地重游。

    一位貌似老知青在杏林湖毛主席像前自拍

    夕阳下的知青广场观景平台上,几位老人在合影留念。他们就是当年的老知青,在儿女的陪伴下从外地赶过来,从十六七岁上山下乡,如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归来已是耄耋老人了。

    几位老知青在知青广场的浮雕墙前合影留念。

    这座城市会像50年前一样,热烈欢迎老知青们回家,你们是永远的北大荒人。 走进历史悠久的赫哲族,佳木斯博物馆里故事多 佳木斯杏林湖早市,能把早夜市做成旅游景点吗?

    单字解释: 佳 木 斯 这 座 城 市 与 知 青 的 半 个 世 纪 的 情 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