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东吴浙江籍八大名臣,一人来自宁波,一人来自湖州,六人来自绍兴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三国时效力东吴的浙江籍文武较多,其中较为知名的重臣有八位。本文根据史料对这八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一个简略的介绍。

    八大名臣第一位:虞翻,他是会稽郡余姚县人,即今浙江省余姚市姚江北岸一代。虞翻是东吴开国之臣,他本是王朗帐下的功曹,孙策进入会稽后将其招至帐下,从此成了东吴的一位重臣。孙策对虞翻非常器重,孙策在外统兵作战时,都由虞翻负责占领区的军政事务,虞翻的数次劝谏,也都被孙策采纳。

    孙权执政期间,虞翻屡有功勋,但却没有得到孙权的重用,还因数次直谏遭到囚禁和流放。不过,虞翻被流放后,仍然讲学育人,为东吴输送了大批人才。

    八大名臣第二位:吴范,他是会稽郡上虞县人,即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百官镇。吴范的技能非常特殊,他能掐会算,自称是孙权的军师,算得上是三国时期的顶级术士。吴范效力东吴期间,孙权每遇重大决策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吴范不仅精确算出了几次重大战役的时间和战果,就连黄祖、关羽、甚至包括他自己的死亡时间都掐算得精准无误。

    八大名臣第三位:吾粲,他是吴郡乌程县人,即今浙江省湖州市。吾粲虽然出身孤微,但在少年时便因才华卓著闻名当地,与同郡的陆逊等人齐名,后被孙河举荐出仕东吴。吾粲效力东吴期间,备受孙权器重,历任主簿、山阴县县长、参军校尉、会稽太守、昭义中郎将、屯骑校尉、少府、太子太傅等职。不过,吾粲的下场非常凄惨,在两宫争斗的过程中,被鲁王孙霸等人陷害致死。

    八大名臣第四位:阚泽,他是会稽郡山阴县人,即今浙江省绍兴市。阚泽出身于农民家庭,少年时家中穷困潦倒,通过帮人抄书,学习了大量知识。东汉末年,阚泽被举荐为孝廉,担任钱塘县县长,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被孙权礼聘为西曹掾。效力东吴期间,阚泽深受孙权的赏识,历任尚书、中书令、侍中、太子太傅等职。赤乌六年(公元243年)阚泽病世时,孙权痛惜其才,“食不进者数日”。

    八大名臣第五位:贺邵,他是会稽郡山阴县人,即今浙江省绍兴市。贺邵是东吴名将贺齐之孙,灭贼校尉贺景之子,是东吴末期的重臣。贺邵早年出仕时为中郎,孙休登基后被晋升为散骑中常侍并出任吴郡太守。孙皓登基后,贺邵被晋升左典军,后迁中书令、太子太傅。贺邵在任期间,因数次向孙皓劝谏时政要务而遭到忌恨,最终被孙皓诛杀。

    八大名臣第六位:虞汜,他是东吴名臣虞翻的第四子。虞汜在虞翻的十一个儿子之中最为知名,十六岁时便才华出众且善于应变。孙休继位时,虞汜被任命为散骑中常侍,后在平讨交州扶严叛乱时建功,被晋升为交州刺史、冠军将军,赐爵余姚侯,最终在任上病逝。

    八大名臣第七位:丁固,他是会稽郡山阴县人,即今浙江省绍兴市。丁固是东吴前期名臣丁览之子,丁览在世时深受孙权的器重,丁览去世后丁固代父仕吴。丁固少有才名,出仕后累迁尚书、廷尉、御史大夫、大司徒等职。丁固在位时为官清廉、处事干练,是东吴末期的重臣之一,凤凰二年(公元273年)病逝,终年七十六岁。

    八大名臣第八位:张俶,他是会稽郡山阴县人,即今浙江省绍兴市。张俶是八人之中的一个另类,他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为优秀,而是因为作恶多端。张俶出身寒微,但非常机智且善于揣摩人心。因此,吴末帝孙皓对其非常宠信。张俶在东吴末期主管司法,官至司直中郎将,在职期间弹劾忠良、数度不法。不过,张俶作恶多端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天纪元年(公元277年),张俶遭多人举报被孙皓诛杀。

    参考书籍:《三国志》

    单字解释: 东 吴 浙 江 籍 八 大 名 臣 一 人 来 自 宁 波 一 人 来 自 湖 州 六 人 来 自 绍 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