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六神无主中的“六神”什么意思?指哪六位神仙?有哪些养心的启示?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司马谈(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之父)在《论六家要旨》中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司马迁在《史记》说:“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多明也。”

    晋代哲学家王弼:“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

    唐玄宗:《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今天我们要说说道家与人的心灵、精神相关的一个词语。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一个成语叫做,六神无主,大概是说一个人非常慌乱,拿不定主意。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六神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哪六位神仙?跟人有什么关系?

    其实六神,算是我们传统中医和道家文化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住在人身体内脏中的六位神仙,也就是心神、肺神、肝神、肾神、脾神和胆神。

    首先说心神,按《黄庭内景经》等书的说法,心神,叫做丹元,字守灵,是人之主,就是说人思想主要受心神影响,常说心神不宁,或者说心中所想,心理活动,为啥都发自心?这就是心神的作用,可见心神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用词上就能体现。

    但心神并不是固定住在人的心脏里,而是到处乱窜,在人将要睡觉的时候,心神在脾,睡着了,心神在肾,刚睡醒在肝,只有人清醒的时候,心神才在心脏里,所谓天主正,地主中,人主静,人最重要的是能冷静,能正能静,然后能定,定就是把心神定在心中,这样人才能保持清醒,耳聪目明、四肢有力,是人最好的状态。

    肺神叫皓华,字虚成,皓是白色的意思,因为肺属金,对应的颜色就是白色,肺神的形象是一只白虎,有时候也会变成人形,肺神喜欢发怒,因此人的怒气就是从肺部发出来的,充塞胸膛,所谓气愤填膺,膺就是胸的意思。

    肝神叫做龙烟,字台明,肝属木,肝神的形象就是一条青龙,但并不固定,烟就是飘渺不定的意思,总之肝神的形象也是变化的,本质都是气,在凌晨一点到三点,是肝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不睡觉很伤肝。

    肾神叫玄冥,字育婴,玄冥就是传说中的水神,可见肾属水,神的形象也是玄武的样子,大概是因为古人认为肾和生命活动有关,所以字育婴。

    脾神叫常在,字魂停,脾属土,魂属木,所以脾主要是滋养人的魂,脾神好嫉妒,所以人的嫉妒之气,就是从脾发出的,发脾气嘛。

    胆神叫龙曜,字威明,胆和肝是兄弟,也属木,肝是阴木,胆是阳木,所谓肝胆相照,互为表里,人的决断之气,就是从胆发出的。

    六神其实就是人本身,人只要能控制情绪,那么也就能延年益寿,强身健体,身心健康,这也是养生的真谛。

    养生重在 “养心”, 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当今社会,“养心”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在中国古代哲学家里,老子的“养心”思想尤为突出,其中蕴含的诸多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对化解心理冲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下面我们一起回到古人的智慧,从道家思想那里去学“养心”吧!

    “德”字诀:

    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要延年益寿,返老还童,须不离常德,要做到先人后己、厚人薄己,过归于己、功归于人,勿执我见,我是而人非,勿非人而自高,贬人以自大,勿逞强用术,逞才运巧,仗势欺人,盛气凌人,言笔缺德嫉谤别人,更宜自食其力,自修自度。切记抢骗钱财,贪污腐化。若能甘苦如饴,宅心仁厚,功德常修,正心抱一,自能反朴还真,明心见性。

    “养”字诀:

    少言语以养内气,寡色欲以养精气,薄滋味以养血气,咽津液以养脏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节饮食以养胃气,匀胎息以养肺气,少思虑以养肾气,慎行藏以养神气。

    “心”字诀:

    万法唯心,万道唯心,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炼精炼气炼神,均须先从炼心始。心涵动静,心不动则虚极静笃,明心见性,人我两忘,心无其心,无正其心,不为名动心,无心可动则近道矣。

    “善”字诀:

    养善性,存善心,行善事,与人为善,劝人行善,内外存乎善则德行兼备,人人能行善则邪恶自消,国泰民安。

    “无字诀:

    对境无境,居尘无尘,动念无念,用心无心,无天无地,无人无我。道家最上乘功夫,旨在炼神还虚,炼虚还无。佛家要求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诀,无佛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佛道之最高造诣,归根结底,亦只此一无字诀而已。

    “少”字诀:

    精宜少漏,神宜少耗,气宜少损,福宜少享,乐宜少寻,名宜少得,利宜少积,少一分思虑多一分精神。

    “静”字诀:

    形欲静,心欲静,气欲静,练功中固宜求静,平时亦应求其能静,静中固宜求静,闹中亦应求其能静,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寡”字诀:

    寡言以养气,寡视以养聪,寡得以养性,寡欲以养精,寡动以养神,无所不寡则无所不清。

    “淡”字诀:

    名心宜淡,利心宜淡,色心宜淡,爱心宜淡,嗔心宜淡,疑心宜淡,胜心宜淡,无所不淡则无所不安。

    “忘”字诀:

    忘物可以养心,忘情可以养性,忘境可以养神,忘色可以养精,忘我可以养虚,无所不忘则无所不养。得提醒的是,脾阳虚的人喝水不宜过多,因为会加重脾的运化负担;中医认为水果属生冷食物,脾阳虚的人也不宜多吃。

    图文版权 归原作者

    单字解释: 六 神 无 主 中 的 六 神 什 么 意 思 ? 指 哪 六 位 神 仙 ? 有 哪 些 养 心 的 启 示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