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闽越国的兴败往事丨鱼说榕城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闽越,属古百越部落的一支,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历史政权。该国是战国时期大败于楚国的越国国人,在逃到福建时,与福建的原住民所共同建立的一个国家。

    (闽越王无诸造像)

    越王族南奔入闽

    明代王恭的《冶城歌》写道:“七闽山水多奇胜,秦汉封疆古来盛。无诸建国何英雄,赤土分茅于此中。”《史记》和《汉书》上都记载:战国中期(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践六世孙无诸被楚威王打败,越国瓦解,越王族分散在江南海边,各踞一隅。

    越王族中的一支,就在这时航海南奔入闽。他们带来了中原和吴越文化,同土著的闽族人结合,这就是“闽越族”的由来,也称“闽越人”。此后越王后代无诸自立为闽越王,在福州北郊新店修筑土城,成为闽越族的首领。福州的于山名称来历,就有一说是战国时古民族"于越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

    闽越降国为郡

    (秦朝闽中郡范围)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向福建进军;第二年,在闽越人活动的区域设置闽中郡,废去闽越王无诸的王位,只封他为君长。闽中郡的范围很大,不仅包括今日的福建省全境,还兼有浙南和赣东部分地区,而且地处偏远,山高路险。所以,它虽为秦王朝的四十郡之一,建制却不相同,秦并未派守尉前往管辖。

    文献上所说的“秦时弃弗属”、“越未尝亡”、《汉书·严助传》中写道:“越人逃入深山林丛,不可得攻。”都说明秦王朝无法直接控制该地区,实际上并没有对它施行统治,福州仍然是闽越族的势力范围。但也有人说,这可能是秦始皇治理边远少数民族的一种尝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少数民族地方自治。

    无诸治闽有术

    (闽越国范围)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无诸率闽越兵归顺鄱阳令吴芮,跟随诸侯反秦。陈胜、吴广失败后,项羽和刘邦的队伍成为反秦的主力军。无诸率闽越甲兵随刘邦攻析、郦,战蓝田,入武关,“以狙悍称”。秦亡,项羽掌政令,不封无诸为王。同年,楚汉战争爆发,无诸率兵再次北上中原,帮助刘邦击败项羽,为汉王朝的建立和中国的重新统一作出贡献。《史记·东越列传》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

    无诸颇有雄才大略。他复封为闽越王后,与汉王朝保持着和睦的关系;同时,积极吸收中原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不仅使闽越的社会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而且促进了闽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无诸还大兴冶炼业,努力推广铁器具,发展生产,从而较大地提高了闽越的社会生产力,促进闽越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当时铁制的农具有臿、锄、镢,工具有斧、锤、凿、锯、还首刀、大刀削、铁环、典形铁条,兵器有铁矛、刀、剑、匕首、镞等,并已使用相当广泛,普及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刻印有水波纹等纹饰且富有地方特色的陶制生活器皿,如匏壶、双耳罐、双耳瓿、敛口钵等更是流行。当时,在汉王朝的统治下,闽越国势日强,百姓安居乐业。无诸还经常同僚属们一起到福州市区九仙山(于山)九日台和郊外桑溪等处欢游宴饮,与民同乐。

    无诸仿效中原地区,在今福州市区冶山一带建造都城——“冶城”。这就是唐杜佑《通典》中所说的:“福州,今理闽县。”“闽,闽越王无诸都东冶,即此。”汉冶城是福州历史上最早的城池。它的面积不大,城里居民主要是王族及其属下的官吏和守城的士兵,无诸将城池选在了屏山的南麓,以此达到御敌的效果。这便是福州建城的开始。

    闽越内乱由盛转衰

    无诸死后,闽越国内部为了争权夺位,屡屡发生篡位谋权事件,无诸后人余善试图谋杀其兄闽越王郢,夺其王位。汉廷为了息事宁人,封余善为“东越王”,封地闽北汉城(今武夷山市)。从此闽中出现了“两王并存”的局面,这其实也是汉廷分而治之,让闽越国诸子互相制衡的一种策略。

    余善统治闽越初期,与汉廷相安无事大约22年(建元六年至元鼎五年,公元前135—公元前112年)。元鼎五年,南越相吕嘉反汉。余善起初还请旨带兵八千援助汉楼船将军杨仆作战。兵到揭阳,又以海上风浪为由滞留不进。汉廷认为他反复无常,并与南越密通,在灭了南越后的第二年,命令杨仆把队伍开到闽越边界驻扎;并委任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治楼船,备粮食、水战具”,待命随征东越。六年秋,余善先发制人,任用驺力等为吞汉将军、徇北将军,发起攻势,连下白沙、武林、梅岭(都在今江西境内)三要隘,击杀汉军三校尉。余善还擅自刻制玉玺,自称为东越武帝。这更激起汉廷的恼怒。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派朱买臣率领大军,兵分四路进攻闽越。由于民心思定,因此余善虽然起初取得小胜,但后来在汉军凌厉的攻势下,只得退保冶城王都(福州)。这时,汉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闽越内部发生兵变,建成侯敖和繇郡居股响应汉军,杀余善,献城归顺汉朝。

    闽越国覆灭

    汉武帝以“闽越地势险要,越人彪悍多反复”为由,下令“悉徙其众于江淮之间,东越地遂虚。”大批的闽越宗族和军队被迫迁往江淮地区,其他闽越人有些逃入山中,即后世的“山越”,他们也是后世畲族的先民;有些则出海逃到附近岛屿,成为后世的“岛夷”或“疍民”。

    来源丨福州史志。网络等

    责编|庙小妖风大

    校对丨古力波

    该文谨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如侵请后台联系我们删除。

    单字解释: 闽 越 国 的 兴 败 往 事 丨 鱼 说 榕 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