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凭什么敢草船借箭,曹操又为什么不用火箭?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凭什么敢草船借箭,曹操又为什么不用火箭?

    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要声明一件事情:三国时期并没有“草船借箭”这件事情。

    所谓的“草船借箭”是罗贯中为了给诸葛亮封神所加的“戏码”罢了。

    当然,今天咱们所要说的事情无关乎历史,更不是科普,而是以《三国演义》里的小说故事情节为基础。

    大家不要把天聊死了。

    要是来一个匿名投票,谁是三国时期最受争议的人,那我们爱好人妻的曹老板绝对有发言权。

    曹老板是太监的孙子,虽然出身很好,父亲还曾经做过“三公”。

    他自己一入市,就成了“洛阳北部尉”,起点比那些寒门子弟不知道高了多少。

    但大家仍然不能忘记一件事情,曹操是“太监的孙子”这件事情真的很“掉粉”。

    因为东汉的朝政之所以混乱,就是因为外戚和宦官相互夺权。

    他们大肆排除异己,扶植亲信势力,把东汉搞得民不聊生。

    曹操的这个出身会导致什么后果,大家可想而知。

    但就是这样的曹操,却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以及出色的军事天赋打败了北方最强大的军阀——四世三公袁本初。

    之后的曹操一路荡平四海,南征北战为中国北方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北方统一之后,曹操志得意满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南方。

    看着那一面飞扬的旌旗,曹操仿佛看到了自己将要一统天下的未来。

    可是此时的曹操却犯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骄傲自大。

    曹操的军队看似“人多势众”、“战无不胜”,但实际上却没有人打过水战,会游泳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初到江南水乡,曹操的“北方大军”立刻有人因为水土不服而病倒了。

    无奈之下,曹操才想出了“铁索连环”的计谋,用铁链将战船链接在一起,使之如履平地。

    这一计策虽然极大程度上减轻了曹操方面的“晕船现象”,但也给周瑜“火烧赤壁”以可乘之机。

    接下来言归正传,“草船借箭”时期,正好是大雾弥漫的季节,当时的江面上都是雾气,可见度很低,所以曹老板才有了“放箭以探虚实”的做法。

    由于当时雾气太大,所以火是很难燃烧起来的。

    虽然大家都知道“五行学说”,更知道“水能克火”,但曹操当时身举百尺江面,估计很难想到这件事情吧。

    大家从上帝视角来看,固然明白诸葛亮这是一个“诡计”,用“火箭”才是破解之法。

    但这是因为大家熟读《三国演义》,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处那个时代的曹操可不一定会想到这些。

    三国时期,正处于我国封建早期,冷兵器都不是很发达,更何况其他的呢?

    诸葛亮乘坐的战船是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突然出现的,曹操方面根本就没有防备。

    而且当时曹操也不可能有“喷火器”,在河面上,取火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哪怕曹操知道了诸葛亮的计策,也想到了要使用“火箭”。

    可是“火箭”的制作是需要大量时间成本的。

    要不然诸葛亮也不用铤而走险,为了不耽误造箭时间,身赴曹营,就为了获得那些箭矢。

    除了制作困难之外,古代安全措施也是很匮乏的,特别是封建时代早期,那些“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携带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想要使用他们,通常都是在战场上,“现场制作”的。

    诸葛亮的船队突发而至,曹操方面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制作“火箭”。

    而诸葛亮的船队又鼓声如雷,好像气势汹汹一样,曹操为人诡诈、多疑,选择放箭试探也是曹操最好的选择。

    这样做可以延迟敌人的脚步,放慢进攻时间,为自己争取一些宝贵的时间。

    而且东吴方面擅长水战,每一个人都很熟悉水性,曹操就算用火攻,他们也可以第一时间下船作战。

    反之,曹操方面遇到同样的状况就要遭殃了。

    这也是曹操作战失利最主要的原因。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文:小昭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三国志》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单字解释: 赤 壁 之 战 前 夕 诸 葛 亮 凭 什 么 敢 草 船 借 箭 曹 操 又 为 什 么 不 用 火 箭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