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同治酷爱微服私访:大的地方他都不敢去,只去夜市、小茶馆、酒店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咸丰皇帝病故,同治继位,由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垂帘训政”。同治帝深居九重之中,无事可做,闷得发慌。于是,瞒着两位母后,带一二十名随身小太监,偷偷出宫,到处游逛,大小馆子吃了不少。他最爱吃的是致美斋的“四做鱼”,每次都先派小太监去致美斋叮嘱其把鱼做好,并且预付价款,同治一到便吃,吃完便走。致美斋的伙计原先不知这位神秘的年轻客人是谁,日子久了,北京城里逐渐传遍了同治帝微服出游的事。

    同治出宫,最怕遇到王公大臣。因此,凡是大的娱乐场所、大商店、大饭店他都不敢去。他经常光顾的地方是天桥的夜市场、韩家潭的青楼,以及冷僻街道的茶馆、酒店。

    有一次,一个珠宝商到一家小茶馆吃茶,见隔座有个少年,身穿蓝布大褂,左手大拇指带一个光彩夺目的翡翠“班指”。这个商人素以买卖珠宝为业,平时过手的翡翠不计其数。隔座看不清楚,便拍拍少年的肩头说:“请你把手上的班指借给我瞧瞧。”那少年的座位背着商人,他连头也不回,把大拇指往后一伸,商人随手把扳指取了下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颗“祖母绿”——翡翠中最稀有的上品。心想:自己曾经也进出过多少王公大臣府第,几曾见过这价值连城的好东西?越看越爱不释手。那个少年朝后伸着大拇指不动。

    那商人正在反复把玩之际,猛听得四周同时发出“嘘嘘”之声,抬头一看,前后左右茶座上十多个身穿二色蓝布大褂的少年都向他摇头、使眼色,“嘘嘘”之声就是从这些少年的口中发出的。商人看到这些少年的紧张表情,心里捉摸:这样好的翡翠,连王府里都没有,除非是皇宫里才能有。关于同治皇帝微服出游的事,商人是早有所闻了。想到这里,不由心中发慌,颤巍巍地把扳指戴上少年的大拇指,连忙跑出了茶馆。

    北京的天桥,是一个最热闹的市场。特别是到了晚上,唱小曲的、杂耍的、拉场子卖跌打药的,以及各种熟食小吃摊,无所不有。这个地方,也是达官贵人从来找不到的。有一个卖馄饨的老人,正低头就着油灯包馄饨,忽然从人丛中走来一个少年买馄饨。吃了一碗连声夸好,又吃第二碗,吃完后掉头就走。老人问他要钱,少年迟疑了—下,说:“你的馄饨很好吃,明晚我还要来吃,一起给你钱好了。”老人打量少年举止大方,口气爽快,料想不会赖帐,便一口答应了。

    第二天晚上,少年果然又来吃了两碗馄饨,随手递给老人一张字条,说:“你明天带着这张纸,顺着XX街,一直朝北走,有一个红墙黄瓦的大门,站着几个带刀的人,你把这纸递给他们,他们就会给你银子的。”

    老人听少年的口气,估计来头不小,只得半信半疑地把纸条收下。回到家,忙找了个识字的看这字条,上面只写着一句话:“着内务府付给来人内帑银二万两。”押尾签着“御笔”两个字,连个图章都没有盖。

    “这不是同治爷的御笔吗?”那人大吃一惊,估计少年所指的路正是通往东华门的方向。第二天早晨,老人兴冲冲地带上字条出门,一直朝着东华门的方向走去。走呀走呀,连东华门的影子都还没有看到,便被一群人拦住去路:“你是什么人?到这儿来干什么?”

    老人忙回答:“我……是天桥做小买卖的,有位小爷吃了我的馄饨,叫我……叫我来领银子的。”老人一面结结巴巴地说,一面掏出字条递给包围着的人。这些人正是东华门的侍卫,他们把老人带进一个屋子关起来,由领班侍卫拿着纸条送入内宫呈给慈禧太旨看。慈禧命太监把同治叫来问,同治毫不犹豫地承认了。慈禧传旨内务府大臣,命如数支付银两,把老人打发走了。然后传旨申斥里里外外守护各门的侍卫大臣和禁卫军官员保护圣驾不力之咎。至于同治帝,她只是和颜悦色地训诲了几句话。

    同治六岁登基,―直是两宫太后“训政”,18岁时才“亲政”,第二年十二月就“驾崩”了,太医院公布病情是“出天花”。据说,是在韩家潭低级青楼染上了病,而当时又没有特效药。太医们认为万岁爷害这种病太不光彩,只得以“出天花”为由掩盖过去。当时在民间流传着一副对联:“不爱家鸡爱野鸡,可怜天子出天花。”

    结语:同治皇帝开始微服出宫,一是因为苦闷;二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而后期频繁地出宫,却是为了荒淫无度。

    单字解释: 同 治 酷 爱 微 服 私 访 大 的 地 方 他 都 不 敢 去 只 去 夜 市 小 茶 馆 酒 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