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带孩子去过的博物馆中,哪些展品是最吸引孩子的?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带孩子去过的博物馆中,哪些展品是最吸引孩子的?

    北京的各种馆其实特别多,只要你不嫌路远和拥挤,每一次进馆总能有让人惊喜的发现。

    在各种博物馆中,我和娃最喜欢的莫过于国博。国博不仅大,而且从古至今各种宝贝是真的多~

    1、孝端皇后的凤冠

    虽说我家是男孩,但真真遗传了我的本性——看到好看的石头就走不动路。如此美的凤冠谁看了不喜欢?!

    这件9龙9凤冠,主人为万历孝端皇后。1957年北京定陵出土,算是国博里最让我和娃一起两眼放光的宝物。

    凤冠正面

    明代中后期,物质文化高度发达,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逐渐崇尚奢华。1957年,考古工作者发掘定陵,出土了3龙2凤、12龙9凤、9龙9凤和6龙3凤冠各1件,分别为万历孝端皇后和后来被天启皇帝追封为皇太后的孝靖太后所有。随葬时装在八角形的朱漆匣内,然后分别装入4个随葬的器物箱中。

    国博的这件孝端皇后凤冠处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以丝帛制成,前部饰有9条金龙,口衔珠滴,下有8只点翠金凤,后部也有1只金凤,共九龙九凤

    凤冠侧面

    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地嵌金龙珠滴三博鬓。凤冠上共镶嵌天然红、蓝宝石一百余枚,珍珠五千多颗,采用的工艺有花丝、点翠、镶嵌等。点翠工艺是将金、银片按所需形状制作成底托,用金丝沿着底托的边缘焊出浅槽,再将翠鸟的羽毛用漆胶贴在金银托上。

    小家伙对凤冠上的各种宝石无比向往,而我赞叹古时的工艺。实物美艳惊人,无法用言语形容。

    2、金缕玉柙(xiá)

    玉柙,也称“玉衣”,是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所穿的殓服,由缕线穿缀玉片制作而成。当时的人们认为,穿上玉衣可以使尸身不腐。这件金缕玉衣的主人是西汉时期的中山怀王刘修。

    娃看到金缕玉柙的第一问便是:“这里面有没有人?穿着玉做的衣服是什么感觉?”我笑而不语,叫他自己看看展品的解说。

    秦朝灭亡后,经过楚汉战争,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除设郡之外,还先后分封了一些异姓和同姓诸侯王。诸侯王势力的日益强大,开始对中央的统治构成威胁。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后,诸侯王的政治、军事势力被大大削弱,但仍然享有优厚的生活。

    西汉时期的金缕玉柙就是典型的实证。

    3、青铜面具

    小家伙在很多书里都看到过三星堆,距离这么近的看实物还是第一次。兴奋之下,自己为这些“外星脸”拍了下面的照片。

    下面这件青铜面具出土于1986年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

    今天的四川与重庆地区在商周时期是蜀人与巴人的活动区域,这里诞生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巴蜀文明。青铜面具扁方形的脸上有生动而夸张的五官,尤其是眼珠呈菱形柱状向外凸出,不禁引发了人们的想象。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蜀人祖神蚕丛“目纵”,即眼球凸出,因此,可能是其后人在祭祀中为突出这一特征而将其夸张化。

    青铜面具反映出古蜀人特殊的祖先崇拜与祭祀形式,展现了3000年前与中原文化不同的西南蜀地文化面貌。与此同时,三星堆出土的一些青铜礼器,在造型和装饰上与中原青铜器相似,甚至有些器型如尊、盘等直接仿制了中原的青铜器造型,这成为古蜀地区青铜文化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例证。

    记得我们第一次带娃去国博是在7岁,最早进去最晚出来逛了将近一天也没全部看完。而类似吸眼球的宝贝在国博还有很多很多,如果有机会带孩子来北京玩的小伙伴一定要脚踩运动鞋、备足干粮、提前预约,好好看看。

    单字解释: 带 孩 子 去 过 的 博 物 馆 中 哪 些 展 品 是 最 吸 引 孩 子 的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