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高平陵之变中,曹爽如果没有选择投降,而是以皇帝号令天下勤王,胜算有多大?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皇帝曹芳去高平陵为曹叡扫墓之机,制造高平陵之变,如果曹爽不投降,以皇帝的号令天下勤王,胜算70——80%还是有的,为什么?

    司马懿控制京城后,立刻逼迫曹爽投降,交出军权。曹爽的智囊桓范,深知曹爽的性格,生怕曹爽上当,赶紧走出京城,劝说曹爽不要投降;如果和司马懿决战,是有胜算的把握的。桓范有三个理由,一是皇帝还在身边,可以到许都,以皇帝的号令召集天下的军队前来勤王。二是司马懿控制的是京城,曹爽的部队还在城外,还是可以调用的。三是桓范还有调集天下粮草权利,后勤保障还是可以的。就凭这三个条件,是完全可以和司马懿决战的,这样不仅保住个人的安危,更重要的是保住了国家!

    桓范的分析是正确的,如果按桓范说的去做,取胜还是有希望的,这样司马懿一但失败,还成了历史的罪人。可是曹爽不采纳桓范的意见,最终选择了投降,给世人留下遗憾!曹爽为什么这样做?主要是没有认清司马懿的真实面目。他想家人全在城中,弄不好,司马懿会杀害全家老小;司马懿统兵多年,能征善战,部队里有许多将领是司马懿的人;皇帝曹芳年幼,发号施令也不怎么得力,若不能取胜,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也难保;司马懿要的是兵权,兵权给了他,就没事了,他还能怎样,我自己还能享受荣华富贵,干脆投降吧!。

    曹爽这样考虑确实简单了,司马懿要的哪仅仅是兵权,他要的是整个天下!曹爽一投降,不仅身死,还被灭三族,可悲啊!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孤注一掷的,为了子孙后代的天下,苦心经营了几十年,到如今还未能夺取曹氏天下,眼看曹爽掌握了兵权,把持朝政,这样下去,有生之年,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如果把军权夺到手,趁皇帝年幼,取而代之就容易了。司马懿这样做,心里也是很害怕的,城中支持他的只是一个糊涂的太后,作用也不是怎么大的,眼看曹爽的智囊桓范出城,也担心得要命,害怕桓范劝曹爽不投降,和他决战,取胜就要付出代价了,一但不成功,后患无穷,还要承担犯上作乱的罪名,经营几十年就白搭了,全家老小也就完了。

    由于司马懿老谋深算,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他料定曹爽不会反抗,事实也如他所愿。高平陵之变后,曹髦、曹奂也没有几天,就被司马氏族取代。曹家王朝灭亡,曹爽有罪,实乃遗憾!

    单字解释: 高 平 陵 之 变 中 曹 爽 如 果 没 有 选 择 投 降 而 是 以 皇 帝 号 令 天 下 勤 王 胜 算 有 多 大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