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无冕之王:士燮家族浮沉史5_覆灭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广东一隅,史称岭南。想要了解广东的历史,读一下岭南的古史就很有必要了。尝试扒开那些或苦涩或不详的古史记载,了解岭南发展的主要脉络,看看里面那些尘封的岭南故事或者人物。

    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击关注,持续与你分享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读一点岭南古史(五):东汉-三国初期的岭南5——士燮家族浮沉史5·覆灭

    前篇说到,交州被孙权一分为二,设交州、广州两州分治,并且任命戴良为交州刺史、校尉陈时任交趾太守。

    岭南不过七郡,之前士燮家族就占有四郡太守。更为要紧的是,士燮家族在交趾太守长达50年之久,如今士燮一死,士家子弟居然未能继任,可见变局之大。

    表面上,孙权仍给了士燮的儿子士徽一个安远将军的头衔,但其被派去南边的九真郡(今越南境内)做太守。这一系列的变动,显示出孙权下定决心要消除士燮家族的势力,同时也标志着士燮家族“雄长一州”的交州土皇帝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了。

    当然,从当权者的角度自然是积极的,但站在士燮家族的角度,如此巨大的转变肯定承受不了,于是东吴朝廷与士燮家族的关系已开始破裂。

    《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里都有详细的记载。

    士燮的儿子士徽不甘心自己家族的基业被进一步削弱,所以当戴良和陈时共同赴任时,士徽不但自署为交趾太守,还发兵拒绝戴良等人入境。

    当然,士徽公然违抗朝廷命令,最初内部的意见也不是一致的。原本是士燮属吏的交趾人桓邻,就有劝说过士徽服从调动安排,并且恭迎戴良等人。士徽很生气,就鞭杀桓邻,结果桓邻的哥哥桓治及其子又联兵攻打士燮。最后反正没攻下,貌似是相互约定和亲,各自罢兵收场。

    《资治通鉴》里说士徽和桓治动用的都是“宗兵”,其实正是东汉末年因为战乱,地方土豪集结宗族势力以对抗自保,堪称地方割据的形式之一。在南方,这种以宗族集结的组织又称为宗部,而东吴孙家就是以宗部起家的。孙权和孙策的父亲孙坚起事,就是靠其弟弟孙静自组的宗部支持。后来孙氏要在江东发展,也是孙策在击败一批地方势力之后,才雄据江东的。

    而士燮家族及其属吏家族都拥有宗兵,所以孙权对他们的顾忌,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当吕岱上疏要求出兵讨伐士徽,孙权同意了,东吴派出3000人从海路昼夜兼程前往。

    吕岱不愧吴国的名将,虽然部属向其进言说士徽“藉累世之恩”、不可随便动,但吕岱本人认为须用突击战术、攻其不备,就必能胜券在握。同时考虑到士燮家族在交州的根基甚深,要防止其联络其他少数民族对抗,于是又找到了士燮弟弟的儿子给了一个职衔,派他去游说士徽,目的是利用他招降士徽。

    三国时期的吴国铜壶

    士徽得到中间转达的保证,放弃了对抗,带着兄弟六人肉袒奉迎、以表降意。结果吕岱将士徽兄弟六人斩首,传首京城。在此情况下,原本还劝士徽的桓治及士徽的大将甘醴,反而率领吏民一起反抗吕岱。不过可能仓促上阵,他们最终也难成气候、被吕岱击败。吕岱因为此时的平乱有功,被晋封为番禺侯。

    经此事变后,士燮家族的势力基本已经消失殆尽。对于东吴孙氏政权而言,交州最有可能成为割据隐患的势力,已经被彻底拔除。于是广州就没有必要再分出来了,岭南地区又重新回到一个交州的情况。

    士家没有直接参与其事的其他人,孙权赦免他们的罪,但连同士燮作质子的儿子士廞一同降为庶人。但几年之后,又借口犯法,将士壹、士䵋等诛杀。大概除了士廞病死得以善终之外,士燮家族的主要成员终将难逃灭亡的命运。

    岭南土地上那曾经显赫的士燮家族,最终如风一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广州”由此而来,士燮家族沉浮史4

    无冕之王:士燮家族浮沉史3_经营

    无冕之王:士燮家族浮沉史2·显赫

    士燮家族浮沉史1:崛起

    广东千年风云录:东汉群雄岭南争夺战(下)

    单字解释: 无 冕 之 王 士 燮 家 族 浮 沉 史 覆 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