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潘运模在新五师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

    文|潘安兴&图|网络

    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年代,很多热血青年都投入到抗日救亡活动中,把青春献给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谱写出一页页辉煌的篇章。潘运模就是其中一个。

    潘运模出身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有兄弟五个——老大运祥,老二是他,老三运珍,老四运兴,老五运隆。在民国时期,实行三丁抽一,穷人家的孩子,不少人当过兵,讨口饭吃,他们家兄弟五个除老五年龄小外四个都当过兵。

    乡村青黄不接,经常闹春荒,穷人家为了度命,靠砍柴卖换点粮食。潘运模与很多青年一样,结伙砍柴,挑到罗汉寺去卖。卖柴,要早早起床赶露水集,在崎岖的山路行走二十多里,送到柴行。一天下来,欢天喜地,一家人能够吃餐饱饭,就是一种奢侈。

    一如往常,潘运模披星戴月挑柴,好不容易到了罗汉,却碰上日本人。日本人逼他送到驻点,一文钱也不给,拿枪托逼他离开。一家人的指望,就要泡汤,他不甘心,趁日本人不注意,蹑手蹑脚摸进去,挑着柴就走。前行了百把米,到拐弯处,不料狗叫,日本人追上来,将他捉住。

    几个日本人把他吊在树上,用皮鞭疯狂抽打,浑身皮开肉绽。这伙法西斯哪肯放手,松下来,又用盐水灌入嘴里,肚子鼓起来了。他们用脚在肚子上使劲踩,水吐出来,又重复数遍。看看奄奄一息,就扔到了野外。

    这一切,被在这里借做生意、实则地下联络站彭海青看到,派人跟踪,把他背到附近破庙,做了临时医护处理,又连夜送到柿子树店新五师的一个驻地。经过细心治疗,伤口有了好转。又进行了调养,逐渐恢复健康。部队首长问他何去何从?是否愿意参加新五师?救命之恩,没齿难忘,他当即连连点头。

    参加新五师,首先要进行政治学习与军事训练。他被送到塔耳静山培训基地,开始了紧张的军旅生涯。在那里,他进入扫盲的初学,军训的开端。他苦大仇深,学习格外刻苦,军事训练也非常努力,很快就完成了摘取文盲的帽子,打枪达到了每发十环,顺利拿到结业证书。

    在革命大熔炉里,他体会到首长的关怀,战友的温暖,与军事教官彭继良、文化教员丁凤藻等结下不解之缘。潘运模如饥似渴地向他们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他懂得新五师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为穷人翻身解放的子弟兵。

    初来乍到,他的精神,首长很欣赏。把他派到姚家山新五师司令部驻地学习,专门手枪射击、格斗、扔手榴弹等专科。这一轮学习训练结束,分配到特务营手枪队,列入战斗编制。

    根据边区党委研究,决定捣毁罗汉寺鬼子驻点。命令特务营手枪队执行任务,西乡的游击队彭金国、黄亚明配合行动。初出茅庐,第一次参加行动,潘运模心情紧张而又激动。报仇雪恨的机会终于到了,他磨拳擦掌,暗暗的发誓,非把那几个鬼子干掉不可。

    从姚家山一路出发,意气风发到了长轩岭,抄小路前行。到了罗汉,潜伏在周围,观看动静。等到夜深,便摸到驻点,看到只有一个鬼子站岗。他一个箭步冲上去,捂住鬼子的嘴巴,一匕首下去,倒在地上。

    队长一招手,战友们一涌而进,对着熟睡的鬼子,将仇恨的力量聚集在手上。大家迅速跃在鬼子身上,对方还没有反应过来,锐利的刀锋已经刺入胸膛。不到几分钟,一场没有枪声的战斗就结束了。大家凯旋而归,静静地撤离了战场。

    这次战斗,锻炼了他的勇敢、机智与顽强,随机应变的能力,对敌斗争充满信心。这次行动,打击了鬼子的嚣张气焰,让这些侵略者丧魂落魄,再也不为非作歹,也振奋了抗日军民的斗志。

    新五师司令部情报科获得地下党提供的信息,在汉口胜利街关着四十多名被日本鬼子掳掠来的中国妇女,鄂豫边区党委要求进行解救。这个任务交给了特务营手枪队,由武湖行委协作,具体交待了联系方式,司令部参谋科慎密地拟定了行动方案。

    武湖由张子林带队,按指示地点会合,洽谈了进入市区路线,行动步骤,疏散计划一系列问题都布置妥当,按边区党委要求,做到万无一失。深入龙潭虎穴,在闹市救人,在鬼子眼皮底下开展行动,可是一件惊心动魄的事。而且,选择在大白天,人流多的时候实施,充满风险。

    两支队伍进入指定地点,对上暗号。默契布围,分工抢救与掩护。他们化装进入现场,到达关人的地方,紧盯周边形势。见只有一个鬼子站岗,张子林上前,鬼子举枪盘问。张子林会日语,上前对答,递烟。趁其不备,他迅速上前,把鬼子按在地上,结果他的性命。从鬼子衣袋中掏出匙钥,打开大门。

    那些妇女见了,惊惶失措。他说,姐妹们,我们是新四军,来救你们的,赶快出来,跟我们走。她们缓过神来,立即蜂拥而出。门口接应的人带着他们穿街走巷。

    这时,被日本鬼子的巡逻队发现了,吹起了口哨,冲上来。他们掏出枪,打倒了几个日本人,掩护妇女们撤离。顿时街道大乱,人们纷纷逃窜。潮水般的人群奔跑。他们也随着武湖游击队,轻车熟路,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

    这次战斗,如神兵天降,突袭闹市繁华地带,顺利完成解救,没有一个人牺牲,没有一个人受伤,让边区党委非常惊喜,特地开大会表彰他们。

    日本侵略者汉口司令部闻讯,大发雷霆,责令汉奸、伪警察局严查此事,找到线索,不然的话,都要枪毙。

    日本鬼子加强了对抗日边区的残酷封锁,经济一直很艰难。海外侨胞募捐,无法送到指定位置。新五师司令部接到通知,有一批捐赠银元,需解送鄂豫边区,特派遣他护送杨学诚沿途。

    接到命令,他们立即出发,到达指定地点后,用上十匹马驮着用麻袋装着银元,在偏僻的小路上行进,尽量绕开村庄。

    当他们从武湖向黄陂,走到长堰的地界时,发现有人跟踪。立即警觉起来,示意杨学城大摇大摆往前走,他躲在灌木丛后。等来人走过,马上一棍下去,拖到草丛里,从他身上搜出手枪与证件,是日本人稽察科的特务。

    清除了路上的隐患,继续前进。到达边区政府,一个银元也不少。杨学诚赞扬他的出色,部队首长看到他短短的时间,走向成熟,大加褒奖。从一个普通士兵,提拔当了班长,再晋升到排长、连长,一路顺风。在战争年代,凭战功上级。不论在哪个部队,都是一样。

    食盐、医药、医疗器械、印刷机械纸张,是日本人占领期间的特控物资,列入特供清单。在边区正面的巨大缺口,沿途关卡,无法进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边区政府与沦陷区地下党组织进行了研究。

    有一批这类物资,经过爱国商人几经波折到了汉口,怎样通过沿途的日伪关卡?上级委派他去执行任务,按照组织要求,他接头了地下联络站。一番周密策划后,决定从府河用渔船送到北岸,由道贯泉西行到丰荷山,再北上。

    叶店人陈华珊是他的接头。趁着冬天早晨的朦朦大雾,装货上船摇来。行到刘集水域,突然听到汽笛声,日本鬼子的巡逻艇开来,大声盘问。他灵机应变,用简单的日语回答,总算蒙混过关。上岸,立马找人卸下。又通过地下联络站,雇车一路转运,安全送达边区。这样的事,落到他肩上的有多次。

    为了保障抗日军民进入黄陂的安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鄂豫边区党委决定:拔掉丰荷山瞭望台这个日伪的钉子,指定新五师供销科长钱云龙与手枪队联合行动。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们秘密穿行芦苇荡,摸到丰荷山瞭望台下,潜伏了许多,见上面的人都睡了。在四周准备了柴草,将带来的汽油泼上,点火顿时熊熊燃烧。风助火势,瞭望岗的鬼子醒来,准备逃窜,已被大火包围,在鬼哭狼嚎中葬身火海。

    回来的路上,经过下集,看到这个岗点的鬼子正在熟睡,便扯来野草一堆,封住大门,顺便点一把火。一下子就烧起来了。在睡梦中的鬼子见大火烧到床上,狼狈逃跑,不少鬼子烧成了烤全羊。

    两场火攻,让日本鬼子心惊胆颤,老百姓大为称快。改变了黄陂南乡日伪猖狂的气焰,为新五师在这一带活动,拓宽了空间。

    为了保障他的安全,防止日寇报仇,组织上决定把他暂时调整,转入河南光山、罗山一带,配合当地游击队抗日。在新的战场上,他又生龙活虎,在鄂豫交界,配合地方游击队,神出鬼没,端掉了许多日伪碉堡。扑不灭的抗日烈火,与黄陂许多抗日英雄一样,成为这片土地的骄傲。

    一年半载的战斗,日伪捉拿他的风声渐渐息了。潘运模又重新回到黄陂,在王家河、蔡榨一带进行清除汉奸、日伪势力。为王家河坦丘遇难同胞报仇,受上级派遣,他带一支突击队,摧毁日军驻点。当地百姓拍手称快。日本鬼子对他恨之入骨,千方百计捕捉他的形影。

    一次,在蔡榨行军途中,队伍过分疲劳,潘运模就让友们就地休息。被伪保长窥视,立即报告了日本鬼子,日本鬼子带着一队人马,包围了现场。

    为掩护战友们突围,他故意吸引敌人注意,在一个茅坑旁向敌人射击。一群敌人迅速围上来,他举枪连发,打倒了多个敌人。自己身上多处中弹,忍着剧痛,顽强地射向冲上来的敌人,最后寡不敌众,被敌人的一阵子弹射中,倒在血泊中。看到战友们突围出去,他会心地笑了。

    残忍的敌人,走到他面前,一阵刺刀狂捅,方才离去。当地老百姓很同情,趁着夜黑,偷偷的将他埋葬了。

    与他同时的战友们,到解放后,有的人还做到了厅局级干部呢!我们湾里,就有一个大官呢!

    烈士永垂不朽!他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尊塑像,一个时代英雄的标杆。

    ——本文得到潘奠和的帮助,提供相关资料,口叙过往,表示衷心感谢!

    本文作者潘安兴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潘安兴,自号木兰山樵,1949年10月11日出生。湖北黄陂人。当年老三届,经历知青上山下乡,招工进厂,下岗打工,招聘政府机关工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武汉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中华大家庭赋》,作品曾获全国《钰山赋》二等奖。

    ·END·

    有风景有味道有故事

    印象黄陂品味黄陂

    喜欢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单字解释: 潘 运 模 在 新 五 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